六种常见情绪解析:焦虑、抑郁、愤怒、悲伤、恐惧、喜悦
1.焦虑
焦虑的第一个特点,也是最显着的一个特点是焦虑它一定是指向未来的。就是你所焦虑的事情 一般都还没有发生。比如说考试要是考不好怎么办?我男朋友不爱我了怎么办?我的车放在外面被偷了怎么办?
你脑子里想的这些让你焦虑的事情,它都还没有发生。但是在你的思想里,你觉得它有可能发生,而你又很不希望它发生,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一种难受的情绪。
还有一个特点,由于它指向未来,比如说你明天要去春游,你当然希望是个艳阳高照的好天,但是你又不知道明天会不会下雨,没有办法验证。所以你就很焦虑,是吧?由于它指向未来,不能马上被你检验,被你确定,所以你就会产生这样的感受。
从根本上来说,焦虑是我们不能够耐受不确定感。明天可能下雨可能不下雨,我们不能耐受不确定感。
那么第三个焦虑的特点就是焦虑的事情,总是一件你试图回避的事情。也就是说你所焦虑的事情都是你不希望它发生的事情。
总结一下,焦虑有三个特征或者三个属性。
第一,它是指向未来的;
第二,它是我们对于不确定感的一种抗拒性的反应;
第三,焦虑所指向的事情,总是我们试图回避的。通常都是一些不好的事。
那么焦虑的反应有哪些?一般都有下面这三条。
第一个是紧张,有的是持续的紧张;
那么第二个是心烦意乱,心情比较烦躁;
那么第三个可能是坐立不安。
上面紧张是心理层面的;心烦意乱是认知层面的,比如会胡思乱想;而坐立不安是身体层面的。当然,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
其实焦虑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它触发我们有效的行为。
比如说在我们还是原始人的时候,看到有同族的人被老虎等猛兽吃掉了,这个当然会引发很大的焦虑。所以晚上睡觉的时候,或者说在白天摘果子或者打猎的时候,如果再碰到老虎,那这种焦虑,首先锁定了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就会全神贯注去盯着老虎是吧?然后我们可以看看能做点什么。如果我们是有团体的话,比如说我们人比较多的话,我们就可以一起想办法。
所以焦虑它极大地调动了我们的能量和内外的资源,去触发一些有效的行为。比如说最后我们挖了个陷阱,把老虎给抓住了,甚至吃掉了,那这样的话使自己包括种族能够存续下来,对吧? 焦虑可以让我们去做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如果是有效的的话,那么它就比较大的程度上避免了我们担心或者害怕的事情发生。从而推动了比如说种族的延续也好,科技的发展也好,文明的进步也好,其实这里边可能都跟焦虑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焦虑它本身并不是问题,它更不是疾病,它对维持我们个体到我们种族的正常生存,都是很有必要的。就像我们的饥饿感,如果一个人没有饥饿感的时候,可能就真的是废寝忘食,然后就真的把自己饿死了,是吧?所以焦虑也是一样的,焦虑使我们保持对环境的一种敏感。正常的焦虑或者说适度的焦虑,让我们产生了很多有效的行为。
当你焦虑的时候,你不要觉得焦虑是问题,其实你的问题是可能没有办法在这个时候把它转为有效的行为。
下面我们就要谈到,焦虑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问题?
第一就是不能确立有效的边界,这个怎么理解呢?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很心仪一个人,就是你很喜欢一个人,你想向 ta 表白,但是你并不知道 ta 接不接受你。所以你很焦虑,你说。要是我表白了,ta 拒绝我怎么办?甚至不单是拒绝我,可能还奚落我怎么办?
好,那个时候由于对方的反应不是你能控制的,但是对方的反应又是你非常在乎的,所以你很容易就跨过边界。
就是说你没有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单纯的把能量放在去期待对方一个行为,或者害怕对方产生一个行为上,那这个时候你应该重新确立边界。
什么意思?比如说你可以向 ta 周围的朋友了解一下 ta 喜欢什么,或者说你可以比如说去美容院里做一下美容,把自己变得更有吸引力。 你看这个都是你可以做的,就是把你控制的对象转到你自己身上。这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划分了边界以后,实际上你就转化成了有效的行为,实际上增加了你这种表白的成功率,对吧?
第二点就是不能转化为有效行为。
你白白承受焦虑的痛苦,却不能转为有效的行为,这就使得焦虑本身变成了一个问题。
比如说你第二天有一个重要的面试,你头天本来应该睡个好觉,精神饱满地参加面试。但是你由于担心第二天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面试的结果,反而睡不着觉了,结果第二天可能精神萎靡,对吧?
第三,就是对这个结果过于的执着,或者说在意,并不能觉察出我们内在的一个动机,这个话怎么来理解呢?
实际上你做任何的事情,就拿刚才我们的例子,你喜欢一个人,其实内在的动机是什么?可能是这一类人或者这个人身上的什么特质是你喜欢的。
其实并不一定非得喜欢具体这个人。
当你明白这一点以后,实际上你对这个具体的人,或者说对这件具体的事情的执着,就能够放开了,松开一点了。比如说你面试也是一样的。
所以说在我们出现这种非常焦虑的情况,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到底我们内在的动机是什么?
好,下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再把它说明一下。比如说你面临一个非常重大的考试,你对考试的结果非常在意,所以你就产生了一个焦虑的情绪。这个焦虑是指向还没有发生的考试。所以焦虑的情绪本来它的功能是让你更努力地复习,是吧? 但是焦虑的强度太大了,以至于焦虑本身成了你的问题。也就是说这种焦虑反而使你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复习了。这个时候你的焦虑就转不成有效的行为。
如果你能够先放下考试这个事情,首先来面对焦虑,可能你就会发现过度的焦虑,就让你在考试之外创造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情绪问题。
就是现在你有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考试照样还要考;第二你还要面对焦虑。
通过内在的观察,可能你就会发现考试之所以对你有意义,可能跟你一个内在的观念有关。
比如你认为只有这个考试考得好,你才能考上大学,你才能成功。对吧?但是这个观念本身其实是可以再去考察的。
还有呢?其实你要的只是成功。你发现你要的是成功了之后,你会发现可能有很多条道路可以达到成功。所谓的条条道路通罗马。
那么这个时候你焦虑的情绪也会缓解,对吧?因为毕竟成功不止一条路。
我们通过这么一个例子来涵盖我们刚刚所说的跟焦虑有关的各个方面。
那转不成有效行为的焦虑就可能成为我们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看:
第一,是不是能够重新确立有效边界;
第二,能不能转为看看自己能做点什么,就是转为有效的行为;
第三,就是加强对自己内在动机的觉察。
其实如果你做到了这三点,你会发现可能你的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
2.抑郁
但是我们首先要说的是抑郁和我们通常所说的抑郁症是不同的。抑郁情绪人人都有,或者说人人都会在生命的某些情境下产生这样的抑郁情绪;而抑郁症它在主观感受的痛苦的强度以及持续的时间。都跟我们平常所说的抑郁情绪有明显的不同。 在诊断上也有它严格的一个界定。
先看一看,抑郁的特点是什么?
我们首先看这个名字,抑,它是抑制的意思。它没有再往外过多的流动了。
郁呢?流动、减少,并且也有一个往内就是积郁,就是情绪逐渐地在收缩、在积累,但是流动性变差,带来的反应首先就是我们所说的低能量。
那么有抑郁情绪的人,或者说抑郁症的患者,他们往往感觉做什么都没劲。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情绪就是我们的心理能量。抑郁这种情绪,它就是使我们的能量没有办法再进行流动。
除此之外,抑郁总共会带来的三个特点:
第一,低能量。什么都不想做了;
第二个就是低自我价值感,就是出现一种对自己全盘否定的一种倾向;
第三就是无望感。对改变现状,改变这种痛苦。好像不抱什么希望。
好,所以就带来了抑郁或者说抑郁的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后果——高风险。
高风险指的主要是一般会有自我攻击的倾向,严重的会选择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们都知道蝼蚁尚且贪生,所有的生物或者生命都有一种天生的保存自己的生命,存续的这么一个非常强的一个动力。但为什么有些人在这种抑郁的情绪下,或者说在长期的抑郁情绪下,会选择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需要去看一看抑郁形成的机制。
抑郁形成可能跟两个方面的原因有关。
第一,过于在意外在的功能,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稍微的把我们的日常的所有分为两条线:
一条线就是靠近现实侧的,我们称之为功能线,另一侧完全是靠主观感受的。你的体验,你的感受。
在功能线上一般都有一个外在的所谓的成功的标准,比如说你赚多少钱,然后你考第几名,你在公司里什么职位,到了什么年龄,你结婚了没有生孩子没有。
你看这个在外面都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指标,功能性的指标是非常好比较的,比如说第一名肯定比第二名分高,你的钱多跟钱少,这个数值是很容易比较的。
而感受是很难比较的,是完全主观的、个人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所谓的节奏快,或者说目标导向强,让很多人把自己所有的心理能量、生命能量都投注于追求外面的这些指标,就是所谓的过于在意功能。
但是人又是一个情感动物,我们的心理动力完全跟我们的情绪有关,情绪就是心理能量。
所以,在长期的追逐外在的这种所谓的成功的过程中,自己的感受被长期的忽略,得不到识别,得不到表达。所以身体,或者说精神,或者说你的整个生命,就进行了一种强力的反弹。
怎么反弹呢?就是收回生命的能量,那么就出现了前面我们所说的那些症状。
<讨好无果,期待无果抑郁>
第二点就是无法调和我们自身的各种角色和所有角色之外的自己的需要。
那么也稍微解释一下,其实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就开始进入了某个角色。
比如你一生下来就是某某人的儿子、就是某某人的女儿,然后别人就会对比你是不是个好孩子,然后一路长大,你进入越来越多的角色,你是不是个好学生?是不是个好员工?是不是个好妻子,是不是个好母亲?所以很多的角色,每个角色都对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同时在所有的角色之外,我们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原本的自己。
当我们的所有能量被这些角色所瓜分了的时候,我们真正的所有角色之外的自己就得不到能量的分配。
但是我们又是生命的主人。所以最后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要收回所有的生命能量。所以外显看来就是没有能量再来做事了。
那么抑郁这种情绪的功能是啥呢?
就是第一它可以触发我们对自己的观察、反思和了解。也就是说这么大的痛苦,它可以使我们去看看到底我发生了什么?
第二,它有可能让我们能够重新调整生命的目标,确立一种意义感。我们人的痛苦往往来自于两点。
第一就是我们觉得比如说有病痛或者有什么,我们觉得很难受,这是一种纯粹的痛苦。
第二种更重要的是我们觉得这种痛苦没有意义,对吧?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要早上看日出,你起早很痛苦,但是你觉得这种痛苦有意义,因为会换来一个可能非常壮美的风景。
但是抑郁的人会觉得可能我这个痛苦没有意义,也无法改变。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抑郁。它具体是怎样的,它可能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后果,以及它的可能的功能是怎么呈现的。
有一位女性,她在离婚之后独自抚养女儿,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培养女儿成才上,完全放下了自己的所有的需要。 就这样过了十多年。从那个时候开始,她生命的唯一目的就变成了要把女儿培养成人,证明给她前夫看。
但是这样一个指向外在的目标一旦达成了之后,她就陷入了一个非常深的空虚和自我价值的怀疑中。她就在想,难道我的生命就是为了做这样的事情吗?
所以她觉得整个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她觉得她的生命是无人喝彩的。其实她的生命本身就很精彩。但是她一旦要求有一个外在的人在这里,就是她的前夫,来给她喝彩的时候。这个就埋下了她抑郁的根源。
因为她把她的自身的价值的评判权拱手送人了,送给谁了呢?可能送给的是一个本身就是不认可她的人,对吧?要不然他们可能不会离婚了。
那么通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她逐渐地发现了我刚刚说的这一切。然后她就调整了自己的目标,所以抑郁是有它非常重要的功能的。
比如像这位女士,她就通过这种抑郁情绪和抑郁带来的痛苦,开始了她去发现自己内在价值或者说生命意义的一个旅程。
3.愤怒
愤怒,往往是因为对方的行为强烈地偏离了自己的预期。
愤怒跟其他的情绪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也就是它的第一个特点——它总是具有较高的能量,而且很容易被识别,无论是别人的,还是你自己的愤怒。
我们有一个成语——怒不可遏,其实说的就是愤怒很容易转为外显行为。比如在你很愤怒,但是又不能把这种愤怒表达出来的场合,就是我们所说的敢怒不敢言的这种情境下,你可能会暂时遏制自己的行为。可能当你离开了那个情境后,你马上吼出来发泄。或者说一脚踢向附近的物品。
那么愤怒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总是在寻求释放,但这种释放往往是受阻的。
这就好像在一个本来很平静流淌的河水中放了一块巨石,水需要继续流,相当于情绪寻求释放,所以巨石周围的流速就一下湍急起来。
我曾经在虎跳峡看到,那里的水非常的急,有巨大的漩涡,而且有巨大的水声,为什么呢?因为有个石头挡住了流水的去向。其实这个就很像愤怒。
愤怒具有高能量。它试图用这种提高的能量,汇聚更多的能量,去冲破阻碍。
接下来,愤怒的第三个特点是它总是指向外界的人或事。
愤怒,往往是因为对方的行为强烈地偏离了自己的预期。所以愤怒的人在表达的时候,往往会说“你怎么能这样”。
虽然 ta 这种内在的预期不一定是正当的,但是通过愤怒,ta 实际上是在寻求跟外界的一致。
或者说就像我们刚刚说的,ta 试图提高能量的等级,来把 ta 认为出了错的外部世界,修正为 ta 想象的样子。
当然,这个意图是经常受到挫败的。因为对方也有对方的一整套观念。
愤怒的第四个特点是它一般具有比较强的流动性。
这个流动性指的就是这种情感比较容易行为化,比较容易用行为表达出来,这个跟第一特点中的易识别的区别是,易识别指的是情绪本身,比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气鼓鼓”,而流动性指的是这个情绪的行为化。
比如说你的朋友面红耳赤,呼吸急促,你很容易识别 ta 很生气,你就会问ta,你怎么了。
我们把这种容易通过外显行为来表达的情绪,称为阳性情绪。
那么相比我们前面所说的抑郁,大家就可以知道,它属于阴性情绪,因为抑郁的人什么都不想做,所以你很难观测到有什么外显的行为。
好,下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一位先生回家晚了,妻子非常愤怒地指责他,并且吼着要离婚。这是一个典型的愤怒释放的例子。
妻子为什么要吼他呢?或者说为什么那么愤怒?可能是妻子内在有一个观念,认为先生要是回来晚,意味着他不在乎我。然后如果老是回来很晚,又没有一个妻子能接受的理由,这个观念就不断地被强化。这位妻子是真的想离婚吗?其实可能并不想。
她说要离婚,只是她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她真正想要的是丈夫以她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对她的在乎和关注。这里强调的是以她能接受的方式。
换句话说,一个晚归的丈夫可能在丈夫那一侧,认为自己是在乎妻子的,但是这个愤怒的妻子感受不到,对吧?因为在妻子的意识里面,她认为要早一点回家才是对我的关注。
但是表面上比较激烈的这种表达方式,实际上也是希望跟她的丈夫进行连接。
换句话说她还能吼,就说明她对这种连接还是抱有希望的。她希望发火了之后,她丈夫能够变得更早回来。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另一种情况——如果丈夫回来很晚,她一言不发,或者默默流泪,甚至说毫不在乎。大家可以想象,这种的情况其实对于他们的关系而言是更加严重的。
如果这个妻子在表达了愤怒之后,他们的关系还是没有改变,她丈夫没有更早回来,双方也没有沟通,有一天妻子是不是就不抱希望了?那么就可能出现我们刚刚说的情况。
所以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能够表达愤怒,实际上还是在尝试修复受阻的连接。
愤怒指向外界的人和事。在这里就是指向她丈夫。所以它也具有较强的情感流动性。
前面我们讲到了愤怒的四个特点,分别是高能量、寻求释放、指向外界和强流动性。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愤怒的内在机制,主要是两点。
第一,它是失控感、失联感、无助感的一种阳性表达。意思就是我们试图通过表达这种愤怒累积起来的能量,把这个世界修复为我们想象的样子,或者说我们希望的样子。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愤怒是比较积极的。
前面我们说过了,抑郁的其中一个特点是失去希望。通过今天的主题,我们就了解到,当他们表达愤怒的时候,说明他们重燃希望。所以愤怒是一种阳性表达。
愤怒还有一个内在的机制是什么呢?那就是它有附着蔓延的特点。
附着是指它一般有一个具体的触发事件。比如刚刚的例子里丈夫回家晚,就是一个导火索,是吧?
跟一些阴性情绪,比如说和抑郁相比,愤怒会蔓延。这个是不太一样的。而且你只能在这种蔓延中看到行为的结果,不能直接看到原因。愤怒像着火一样,处理不当会祸及方圆数里。至于迁怒就像火势蔓延一样,哪里可燃就烧到哪里。比如那位妻子的怒火,也可能有一部分是在单位里对领导的愤怒蔓延来的。
在刚刚的例子中,这么一个冲丈夫发火的妻子,如果丈夫跟她解释,为什么会回来晚,可能对于他们的关系就是一个增进。而且她发了火,其实让丈夫意识到回来晚的行为已经引发了他妻子的不满。其实就把这个关系出现问题的点很好地呈现出来了。既然呈现了,他们就有机会进行调整。所以这就是愤怒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它本身就是在沟通,还在寻求沟通和解决。
第二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它是心理能量的流动。
其实我们人可以承受很多很强烈的情绪、情感。
这些大量的情感什么时候会成为一个问题,或者会导致一些心理疾病呢?那就是当这些情感没有办法流动的时候。
所以说表达愤怒情绪也是有需要或者说很有必要的,但我们还是要谨慎看看待它。因为愤怒的危险在于它容易把你积蓄已久的,以前不能、不敢、不方便表达的愤怒,在这一刻全部释放。最后就怎么样?撕破脸了。然后就把新仇旧恨老账全部翻出来,一股脑地倾泻而出。
其实这样的一种表达之后,可能这个关系很难再复原了,对吧?所以很多人既害怕别人的愤怒,也很害怕自己表达愤怒。所以说有时候我们发起火来,连自己都害怕。很多人害怕,或者说回避跟别人的冲突,或者说害怕表达自己的愤怒,是因为 ta 知道 ta 的愤怒一旦表达就收不住了,就控制不住了。
不节制地表达愤怒,可能会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后果。那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处理应对呢?我们后面还会详细地谈到。
4.悲伤
如果回顾一下从小到大无数次的悲伤经历,也许你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跟丧失有关。
比如说小时候你失去了心爱的玩具;随着升学,你不得不跟你最要好的朋友分开;或者再大一点,你失恋了,你觉得你失去了可能是这辈子你最爱的人;又或者某个对你非常重要的亲人离世了。那种强烈的悲伤,甚至让你认为自己生命的某一个部分也被 ta 带走了。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虽然悲伤的程度和强度不同,但是悲伤这种情绪都跟我们失去某样东西、某个关系、某段情感有关系。
这个和前面说的抑郁是不同的,悲伤一般指向一个具体的丧失性的事件,而抑郁则是指向抑郁情绪拥有者本人。这就带来了悲伤的第一个特点:它往往是指向过去的,往往和某个丧失或者某个无法挽回的结果有关。
这个特点实际上包含三个要素。
第一个就是指向过去,它指的是既定事实。
第二个要素就是在过去发生的事,都跟某种丧失或者失去有关;
第三,往往造成的结果是无法挽回的。比如说你丢掉的东西失而复得了,那这个时候你的悲伤就会被立即消除。但从我们过往的经验可以发现,实际上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一些丧失,是永远无法挽回的。
悲伤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它的能量往往比较低。
这个就跟我们上一讲的愤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吧?我们说带有愤怒情绪的人 ta 还有希望,ta 还继续寄希望于把 ta 认为的某个错误调整为 ta认为应该的样子。但是悲伤不同。悲伤的人由于已经认识到这个事情是无法挽回的,ta 无法再做什么,因为这不合理。 就像我们常说的,人死不能复生。这样的一个设定,相当于阻断了 ta 这种情感的进一步的行为化。
在我们后面应对情绪的模块里,我们会谈到,其实这个时候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这里主要是讨论通常情况下悲伤带来的一些反应。
我们下面来看一看,悲伤的机制是什么,它内在有哪些固有的结构和属性。首先就是悲伤的本质,是一种对丧失感的反映。
第二,由于悲伤的强度越大,就说明我们越难以接受这种损失或者丧失,我们的内心总是在跃跃欲试的想要做点什么,所以悲伤就容易让我们体验到一种复合的情感。
悲伤这种情感它不是单一的,在体验上它往往包括沮丧、失望、气馁、孤独、内疚等等。
其实这种复合型的情感,它内在的原因是因为已经发生的这个事,虽然定格了,我们在逻辑上、理智上也知道,其实做不了什么去挽回,但是在心理层面,我们的能量还是在寻求一种流动,一种突破,一种表达。从能量的角度来说,它也是在寻求流动和转化。
我们刚刚说完了悲伤的两个内在属性,分别是对丧失感的反映和复合情感的体验。接下来,我们接着讲第三个属性。
悲伤这种情绪,它往往紧张度比较低。它不会让你很紧张,因为我们人一般紧张的时候,都是准备采取某个行动,或者有某个冲突。在悲伤下,特别是强烈的悲伤下,其实整个人并不太紧张,但是它的弥散性比较强。悲伤更像是水,或者说是沼泽,就是很容易让人陷进去,然后不容易出来。
所以悲伤的第三个属性就是它的弥散性比较强。
举个例子:
临床的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或者说也是最为严重的一类悲伤都是跟丧失亲人有关,比如说失去配偶或者自己的孩子等亲人,在自己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
在心理学上,针对这么一种强烈的悲伤情绪,甚至有一个专门的门类叫哀伤辅导。
比如我有一位来访者,ta 的母亲因为自杀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个时候 ta正在上大学。ta 的父亲因为某种原因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告诉 ta,所以 ta知道消息赶回去,已经是几天之后了。在那段时间里,ta 体会到了非常强烈的复合型情感。其中当然是悲伤为主,同时 ta 还感到非常愤怒。这个愤怒既指向 ta 母亲,也指向其他亲人。比如 ta 认为母亲的行为是对 ta 的抛弃,而父亲没有及时通知 ta 是对 ta 重要权力的剥夺。 另外 ta 还感到非常沮丧和内疚。内疚主要是因为 ta 总是一遍一遍地责怪自己对母亲的关心不够。
ta 因为觉得当时明明可以看到端倪,阻止这件事的发生的这种想法而一直深陷各种复杂的情绪体验中,即便 ta 努力尝试摆脱这种悲伤,也仍然无济于事。
实际上我们通过相当长时间的工作,最终让 ta 意识到其实没有必要尝试去消除这种悲伤,我们也无法完全消除悲伤。有的时候只有悲伤才能表达我们的深情。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 ta 的母亲以这样的一种方式离世了,ta 一点都没有感到悲伤。当 ta 想起这个事情,ta 一点都不悲伤的话,那还有什么情感能够表达 ta 和母亲之间的连接和这种深情呢?
所以在这里表达出我们对悲伤的一个态度就是——很多时候,你不需要也不能够去消除悲伤。因为你如果强行想把它消除,它必然通过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展现。其实那样会使这种情感更扭曲。
能够承认、接受自己此刻的悲伤,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应对。我们要认识到其实这样的一种情绪,它是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很难被彻底消除的。
也就是说有时候即使你以为这种情绪已经消退了,但是在某种情境下,它是很容易再度被唤起的。一旦被唤起的时候,你要识别它,但不需要去消除它。比如说失去亲人的人,如果再次回到曾经跟亲人一起去过的地方,或者说碰到一起吃过的东西,可能这种悲伤马上又再度袭来。但是这个时候的悲伤是有它的功能的——它表达了情感。
所以在悲伤这种情绪的功能上,第一个是表达情感 悲伤的第二个功能是使我们的生命在心理层面连续和完整。这个怎么来理解呢?
简单的说,我们失去了一个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关系是吧?更概括一点,就是失去了一个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客体,相当于是缺了一块。然后我们用悲伤这种情绪把它标记和补回来了。等于说我们缺这一块,然后用悲伤的情绪补上去。悲伤的功能除了表达情感和使心理层面连续完整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帮助我们回到内在。
比如说在前面的例子里,这位来访者就是因为悲伤锁定了 ta 的注意力,让ta 有机会回顾 ta 和 ta 母亲的相处时光,并且这种回顾是很深入的。如果 ta 母亲还在,ta 是没有一个动力或者说机会来做这样的回顾的。所以这种回到内在相当于是在 ta 的主观层面,把这一段关系对于 ta 自己的意义重新进行了一些梳理和命名。
那么当然是对 ta 自己的一种更深入的了解和发现。虽然这个过程可能是比较痛苦的,但这对 ta 自身的心理成长和自我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5.恐惧
非常有意思的是,平常我们经常说恐惧恐惧,但是可能并不是很多人对“恐”和“惧”加以区分,总是把恐惧简单地理解为害怕。
其实我认为我们把“恐”和“惧”加以区分是很有必要的。这个本身就可以使我们深入对恐惧这种情绪的了解,知道它的区别,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表现和不同的反应。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惧”。“惧”这个字经常跟“怕”结合,就是惧怕,对吧?“惧”有什么特点?就是你“惧”的东西一般都是确定的,指向外在的。比如说怕蛇,怕毛毛虫,怕男朋友跟你分手,怕天塌下来了,这个就是“惧”的特点。一般如果你说得出你怕什么,那这个就是“惧”。
我们再来看看“恐”。“恐”基本上经常跟“怖”连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恐怖。
那“恐”有什么特点呢?“恐”一般是未知的,不知道怕什么。比如说在你看恐怖片的时候,它营造一种氛围,各种音乐和场景,有的很诡异,有的很吓人。其实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任何杀人或者鬼怪的画面,但是那种氛围让你有一个很恐怖的感觉。
在“恐”的时候,更多的是你会发现你的主观感受;而“惧”的时候,你往往是在想,在盘算。比如说你怕老虎。你总是在盘算,老虎出现了,我该怎么办?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恐惧的特点。
恐惧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对危险和失控的反应。怎么理解呢?恐惧,相当于是我们原有状态的刹车系统,它可以调整我们原来的行为。比如说一个孩子非常的调皮,ta 的母亲可能会说“等你爸回来收拾你”。这个话对于孩子起到什么作用?如果 ta 的父亲非常严厉,可能这个话就激起了 ta 的恐惧,然后 ta 的行为可能就收敛了。
所以恐惧往往会产生一个回避性的行为。要注意恐惧可以触发我们的行为,但是往往是回避性的行为。
在这里稍微展开一下,因为你想让一个人产生行为的话,或者说你要让一个人行动起来的话,一般有两种驱动力。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这两种驱动力。
当你看到一个人在拼命跑的时候,你首先往 ta 身后看一看有没有狼狗或者老虎在追,或者是不是有人拿着刀在追。 这一种动力实际上就是恐惧带来的。ta 是在回避一个 ta 害怕的或者说 ta想避免的东西。
另一种动力是什么呢?如果 ta 身后没有人或者动物在追的话,你就看看ta 前面是不是有一个 ta 很喜欢的人,比如 ta 的恋人在前面跑,或者说 ta是在追一个 ta 非常喜欢的明星。对吧?第二种动力是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情绪。
那么恐惧还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就是在恐惧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出现弥散。就像我们平常说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我再拿看恐怖电影来打个比方。在你看恐怖电影的时候,因为电影已经营造了一种很恐怖的气氛,这个时候电影没有出现什么可怕的画面,但是你旁边的人移动了把你吓一跳。
如果没有这个电影唤起你的恐惧情绪,可能旁人的动作不会让你感到害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弥散。同时,感到恐惧的人也变得更敏感。恐惧会造成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紧张。
那么恐惧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往往会引发预测式的心理反应。
因为无论造成我们恐惧的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因素,我们的大脑,或者说我们的内在的反应系统,总是在做各种的预测。
如果是确定的,比如说山里可能有蛇,我们就想我们手上拿根棍子碰到了蛇怎么办。我们会有一些预测性反应。其实预测性的反应它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行为。如果是不确定的,比如说看恐怖片不知道要出现什么,其实我们也会预测。我们会想拐角后面是不是躲着一个人,拿着把刀,是吧?我们会观察自己,会发现自己不断地产生这些预测。实际上这种预测是我们试图消除不确定感。
有一位恐怖小说的大师洛夫克拉夫特就曾经说过,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便是恐惧,而最强烈的恐惧就是对未知的恐惧。
为了消除这种未知,就是会出现我们刚刚所说的这种预测式的反应。
最后,恐惧还有一个特点,它往往是其他让你难受的情绪的原发情绪。也就是说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会引发你其他的负性情绪,比如在你有一个确定的怕的对象时,它很容易就引发了焦虑。而且恐惧还很容易引发愤怒。我们愤怒那节中讲到因为丈夫晚归而发火的妻子,她的愤怒背后的原发情绪有可能就是害怕丈夫不爱自己的恐惧情绪。而抑郁往往也和一些无法消除的恐惧有关。
简单总结一下,我们刚刚讲了恐惧的四个特点:
(1)它是对危险和失控的反应;
(2)它具有弥散性;
(3)往往会引发预测式的心理反应;
(4)它是很多其他情绪的原发情绪。
下面我们就要说一下恐惧这种情绪的功能了。
恐惧有非常重要的功能。这个世界上,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恐惧的人会是怎样的。ta 可能就进入一种疯狂的状态,或者说 ta 已经完全达到了这种内在的和谐,总之是非常极端的状态。
那么恐惧的首要功能是它可以锚定我们的注意力。当你害怕的时候,往往是非常专注的,是吧?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体验。因为你脑中盘旋不断的就是让你害怕的那个东西,然后这种感受会引发你保护自己的动机。
这就引出恐惧的第二个功能,那就是触发行为。
实际上和愤怒一样,恐惧也是一种阳性情绪,就是说它会触发我们的行为。它触发的行为是什么呢?就是恐惧的时候,我们首选的行为是回避性的行为,就是所谓的逃跑。当我们在战场上或者在一些场合里,我们碰到了有人逃跑的时候,我们就会说他胆小、懦弱、没有勇气。
因为回避性的行为是我们恐惧状态时的首选行为,所以在恐惧的情境下不回避,选择去面对或者去战斗的,我们才称之为所谓的勇敢,对吧?所以勇敢,一定要先有恐惧。如果你根本就没有恐惧,你就谈不上勇敢。现在很多的脑神经领域的科学家、心理学家似乎都在致力于去寻找我们大脑中跟勇气相关的脑回路,以及特定的脑区。
恐惧最常见的就是引起我们的回避性反应,就是想逃跑;逃不掉的话,就只能去面对、去战斗;逃不掉又无力战斗,那么我们就可能进入一种木僵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呆若木鸡,我们通常所说的吓傻了。
6.喜悦
首先我们还是要区分一下比较“喜”和“乐”,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就像“恐”和“惧”是不一样的,“喜”和“乐”也不一样。那“乐”这个字它实际上是跟音乐的乐是同一个字,是一个多音字。它最早这个“乐”是指五声八音。 五声就是按照中国古代的把“声”分为宫、商、角、徵、羽,就是音律。八音是按乐器的制作材料对各种乐器的分类。其实这就说明由乐带来的“乐”它更靠近我们的感官。所以我们说享乐,就是通过一些感官的刺激,比如说像按摩、听音乐这种直接由感官通道进来;而“喜”则更靠近我们的心理或者说精神,所以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对吧?
那么喜悦情绪带给我们的一个最普遍的反应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放松。在《黄帝内经》里就有喜则气缓的说法。根据黄帝内经的说法,如果你过喜的话,缓过头了就有涣散的这种危险。也就是我们说的气散了。这样的例子实际上也有,就是像范进中举。他狂喜了之后,神不守舍了。所以最后需要给他一个强刺激。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建立一个基本的观念——让我们难受的情绪,就是前面我们五堂课所讲的让我们难受的各种情绪,它们都是有功能的。 但是像喜悦这种让我们好受的情绪,它其实也是需要掌握一个尺度的。不是说你越喜越好,喜的时间越久越好。我们所说的喜悦的这种特点,除了我们刚刚谈到的会放松之外,第二个就是它往往会伴随一些兴奋但是协调的内在感受。它虽然是放松,但还是有一种兴奋感。
喜悦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在你处于这种喜悦的情绪中时,你与环境、与他人都比较容易建立更好的连接。
比如说你要去找领导请假,可能你会挑他比较高兴的时候,或者说比较放松的时候,你才会去提,对吧?这就是我们说的看脸色。你总不会在他发火的时候去跟他提。所以我们都有这样的一个常识。反过来你自己处于喜悦状态的时候,可能人家对你提要求,你也比较容易接受。因为这个时候你比较放松。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喜悦的机制。
其实喜悦和我们获得某样东西,或者说和安全感有关。我们感觉比较安全,或者我们得到了什么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产生喜悦这种情绪。
我们说过在你喜悦的时候,比较容易跟他人产生良好的连接。这实际上是双向的,什么意思?就是如果你尝试跟他人建立一个比较好的连接,你就比较容易获得喜悦。所以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曾经说过这句著名的话——“唯有爱与工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它可以带来治愈。其实在你去爱的时候,你会尝试和他人建立一个比较好的连接,或者说这个时候你会更包容他人,就是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其实这个本身会大大增加你达到喜悦这种情绪的机会和可能性。至于工作,从工作中总是会获得一些东西的。这种获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获得一种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说你知道你做什么,并且能够得到什么。它是比较确定的。
下面我们再把它说清楚一点。我们获得喜悦或者感到喜悦的时候,一般是有两个途径。
第一是获得一些东西使我们感到喜悦。比如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是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这些都会给你带来喜悦。
第二是你觉得安全或者摆脱了某个危险的时候,也会感到喜悦。比如说你会因为刚刚逃过一劫而感到高兴。
从这个机制上来说,我们想获得喜悦,其实是有两个途径的。第一个就是尽力去追求你想要的东西,当然包括我们刚刚说的去跟更多的人建立一种良性的连接。还有另一种方法是调整你想获得的东西,使得它容易获得。比如说你每次考试如果都要求自己考一百分的话,那你可能就很难感到喜悦了。 这个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知足常乐。
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喜悦的功能。
首先喜悦会让我们放松。放松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因为在你不放松的时候,基本上你都是处于应激状态。所以放松感既是喜悦情绪的特点,同时由于放松是很多后续身心活动的前提,所以放松又是喜悦的重要心理功能。我们身体的很多功能,比如说免疫系统,要想正常工作的话,身体必须要放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每天一定要有足够的睡眠。
其实在了解完喜悦具有的放松功能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前面说的那些让我们难受的情绪。
你就会发现其实现代人是很难有放松或者说周期性的放松,或者说长时间放松的这种机会的,因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压力太大了。这里还要补充的是放松和喜悦,也是一个双向的关系。喜悦会导致放松,你放松也会带来喜悦的感觉。比如说你放假去到一个风景非常优美的地方,看着平静的湖面,看着优美的风景,看着美丽的彩霞,你会放松下来,然后你会有一种喜悦感。
那么喜悦的第二个功能,实际上它是生命得以存续的一个报偿系统。报是回报的报,偿是偿还的偿。
我们的生命的动力系统有一个重要的驱动力,就是生活中还有一些能让我们喜悦的人、事、物。如果没有的话,那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无可恋了。就是你的生命就剩下吃苦,没有什么东西能带来喜悦了。这样的人可能也活不下去了。
喜悦当然不可能是永恒长存的。那么作为一个报偿系统,它只是让我们能够继续吃苦吗?从功能的角度来说,确实可以这样理解的。因为我们俗话也说“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不如意的事情总比能够让我们感到喜悦的事情要多。
喜悦就像是生活给我们的甜头,只要偶尔尝到,也就让我们觉得值了。
我们还可以从更大的角度来看一看。喜悦这种报偿除了让人感到好受之外,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就是,如果你的喜悦比较多的话,可能是说明你这个人的内在系统,你的认知、思想、境界种种方面,都是比较合于自然的规律的 。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很想考好,那你怎么才能够享受到这种考得很好、分数很高的喜悦呢?那就是当你真的了解了这门课,所有的内容都掌握了的时候,对吧?反过来说,比如说你考了不及格,那是因为很多东西你都不会,或者说关于这门学科,你的很多观念都是错误的。其实把它放大到人生就是这样的。如果你内在的价值体系或者反应体系,或者说你内在的所有观念,都符合道或者说合于这种自然规律的话,在你生命中感到喜悦的时间比重就会很大。反过来你有很多偏执的、错误的观念,可能你在现实中就会处处碰壁。处处碰壁当然就会带来很多的痛苦的情绪。但是这些痛苦的情绪也是有用的,就像你做题给你打了个叉,其实让你有机会去了解正确答案是什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喜悦本身又是一个检验系统,它所检验的是你对世界认知中正确的部分。
(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