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变化趋势怎么样
珐琅彩瓷为清朝宫廷御用瓷器,有时也赏赐给一些有功的大臣,而普通百姓连见到都是很困难的。在烧制过程中,要求十分严谨,只要稍有一点瑕疵,就会被打碎。尽管珐琅彩瓷出现的年代不是很久远,但是数量极其稀 少,因此,市场上一经出现,便立刻受到藏友们的追捧。然而,要辨识珐琅彩还要下一些功夫。
珐琅彩的工艺,是采用珐琅彩瓷器由景德镇烧制上好的瓷胎送入宫中,由宫中造办处珐琅作选胎、画师遵旨绘画纹饰、施彩后入宫内彩炉烘烧而成。这一举措将珐琅彩瓷的制胎与施彩烧制分为两地进行,改变了自元以来官窑瓷器的烧制一律由景德镇制作的惯例,清宫完全垄断了珐琅彩瓷器的纹饰绘画和施彩烧制,从而保证了内廷对于珐琅彩瓷器烧造的控制。
如果说在民国之前珐琅彩瓷多以“古月轩瓷”之名托制,民窑在许多方面无法完全仿制珐琅彩瓷,一是因为民窑之体制不可完全模仿官窑,否则有违制之嫌,搞不好是要杀头的,而一般官员也不敢用完全仿官的东西,除非此器完全来自皇帝赏赐,或折价而来,要仿也只能偷偷摸摸,暗中牟利,从不敢公开模仿。而到清末以后,尤其是民国以后,政治改体,在景德镇的御窑已完全解散,其工匠技艺或并之瓷业公司,或转向民间,故珐琅彩瓷的仿制已进入了公开而全面的时代。
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
珐琅彩瓷启始于康熙末年,全盛于雍正朝,乾隆中期以后逐渐销声匿迹,它是清代宫廷艺术浇灌起来的娇美鲜花,伴随着封建帝王统治的稳固而繁盛,动荡而衰微。清宫珐琅彩的存世时间只有70多年,在近2000年的瓷器烧造史上犹如夜空中一颗璀璨的彗星,瞬间光华万丈,继而悄然陨落……,留给人们无限惆怅情思。
说到中国的古玩拍卖,焦点总是落在天价的瓷器圣品上。这是由于瓷品制作难度大、成本高昂且十分矜贵。曾经1.295亿港币买一对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9072万元成 交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多穆壶,2090.32万元一件铜胎画珐琅彩黄地牡丹雉鸡图盖盒,1140万元一只掐丝珐琅莲花纹酥油茶盖缸……
“先不论珐琅彩瓷器的真正存世量有多少,事实上,市场难得一见其踪影,是有钱也买不到!”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无疑道出了珐琅彩在瓷器中的地位。据有关资料记载,清代宫廷收藏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珐琅彩瓷器是非常稀 少的,有据可查的是,约有200多件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40余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少部分零散于世界各地博物馆及私人手中。2006年,著 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香港佳士得[微博]拍卖,以1.51亿港元成 交,创造了中国珐琅彩瓷器拍卖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