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三一)

伤寒论第116条辨: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 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也。

【原文解释】脉象浮,主病在表,治疗当用发汗解表法,若用灸法治疗,表邪不能从汗解,邪热反而因火法而更加炽盛,出现从腰以下沉重而麻痹,这就叫火逆。若病将自行痊愈的,一定会先出现心烦不安,而后汗出病解。这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脉浮,浮主正气浮盛于外,故得知汗出而病解。

脉浮,我们知道病在表,轻轻一摸就摸到脉,就知道病在表,表证正确是要用汗解,例如桂枝汤,麻黄汤,或者葛根汤。本来是表热,靠肺的阳在攻表解表。体内的火已经很盛了,结果,再用火来灸,邪出不来,火更盛。

太阳表证用来来灸了以后,阳就离开了,水还在下面,水还来不及气化,一灸,阳就往上走,水都停在下焦,结果腰以下重而痹,这就称之火逆。

什么叫痹??就是没有汗又干枯的状况,所以叫做火逆。如果病人体能很好,会自己好的。在好之前病人一定会先烦燥,津液再慢慢回来。自汗,就是胃的津液回来了,为什么会有汗? 就是津液已经出来了才会有汗。

何以知之,因为病人脉浮起来,会流汗了,代表体能慢慢恢复,水跑回到皮肤表面上去了,之前的脉浮是被误治的,因为用灸去烧他。

当表邪下陷了以后,应该用汗解,结果用火邪去灸。正常人,如果灸下去坏事的时候,脉会更强更盛,河能会流汗。如果说病人会自汗出,脉浮,脉浮就是中风的脉。因为伤寒的脉才会有浮紧,这里我们可以从脉证判断他自愈和恢复,并没有因为不该灸而造成很大的伤害。知道是有伤害,但是,他有自己恢复的意思。

我们正常人的阳是往上升的,阴是往下降的,如果一灸,火盛的时候,灸的火是阳,应该叫火热。,当火热碰到人体里的阳,就会重阳,就会出现阳亢。

116条和117条这两条,就是有实热的时候,统统不可以灸,灸,一定是用在寒证,虚寒证的时候,才可以用灸法。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第116条解读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伤寒论>是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对学中医者来讲,乃是必修之课. 历代为之研究与做注解者有数百家之多, 大家都墨守着"六经辨证"这一常规, 鲜有敢越雷 ...

  • 卷五、六 49,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结也.    集注 林澜曰:五.六曰,已经汗下之后,则邪当解.今胸胁     满微结,寒热心烦者,是邪犹在半表半里之间也.     小便不利而渴,乃汗下后亡津液内燥也.若有热     饮,其人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一)

    有阳明证,不吐不下,心烦,为什么不吐不下呢?因为胃肠里的津液不够了,胃里没有津液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胃气不和,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就停在了胃和十二指肠这个地方(见下图),食物搅碎以后,本来是要顺着津液从十二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六)

    伤寒论第72条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成无己说:发汗己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五)

    小便不利,张仲景是想把皮肤表面的水拉回来,让它从小便排掉.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皮肤水肿,上半身水肿的时候,有些妈妈们早上起来手脚都肿,这就是五苓散证.如果摸他的脉很虚弱,五苓散吃下去,让表面的水从小便排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四)

    伤寒论第71条辨: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使用发汗法,汗出很多,会使津液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三)

    我们辩证虚实,阳虚的人,汗后亡阳,阴虚的人,汗后亡阴,发汗以后,恶寒怕冷为虚,恶热怕燥为实.虚寒当温,实热当泻.我们只要知道这个基本概念了以后,就知道该如何来调理了,是用附子来温阳还是用大黄来泻热,这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二)

    伤寒论第70条辨: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原文解释: 发汗以后,怕冷的,这是正气虚弱的原因:不怕冷,只有发热等症状的,是邪气盛实的表现,应当泻实和胃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七)

    伤寒论第73条辩:"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病,发热汁出而又口渴的,用五苓散主治,口不渴的,并见有四肢冷,心悸等症的,用苓甘草汤主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八)

    伤寒论第74条辨原文: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经过六七天而不解除,既有发热.畏寒.头痛等表症,又有心烦.小便不利等症,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九)

    伤寒论第75条辨: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伤寒论第64条辨:"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