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张玉庭 ||美之辨(散文)
美之辨
作者: 张玉庭
主编:非 鱼
让我们先细品一篇有趣的小说吧!
改革开放之初,城里有了让人悠然神往的影楼,穿着时装的城市女郎更是不甘寂寞,纷纷来到影楼拍照,然后笑眯眯地取走了各自放大了的照片。有一天,一个农村女孩子因事进城,极羡慕地在影楼前站定,驻足久久不忍离去,为什么?因为她特别喜欢影楼里的长裙,她也知道自已根本就买不起那种极高档的长裙,于是勇敢地决定,进去!也穿一穿那裙子,也照一张像片!她红着脸,勇敢地走了进来。她狠了狠心,花了一大笔钱,果然穿上了影楼提供的极漂亮的长裙,也在摄影机前极明媚地一笑!自然,当她回到乡下,也就天天回忆着那穿着长裙的感觉——就像灰姑娘回忆着王宫里的舞会。她还天天等着城里寄来的照片,好几次梦到了那件长裙和穿着长裙的她!终于,照片寄来了,但照片上的女孩儿并不是她,而是一位穿着长裙的城市姑娘,她知道,是影楼搞错了,便无奈地哭,但很快又止住了泪,还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那张美丽照片挂在了堂屋最醒目的地方。当有人问到这是谁时,她的回答脆脆生生的:“谁?这是俺家还没过门的新嫂子!”
平心而论,作家笔下的这个故事的确迷人!她足以说明美丽长裙对美丽女性的极大诱惑力,说明女孩儿对美的追求是多么的刻骨铭心!
自然,这个让人心疼的农村女孩子是美的。如若有人非要就此说她是在知法犯法,侵犯了人的肖像权,那就只能说明,此人的欣赏出了问题,他还没有理解作品的含义。
让我们再看另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某大城市。有两个女青年挺爱时髦,有一天上街,见路边摊有外国的连衣裙卖,那连衣裙上印着漂亮的外文字母,便欣欣然买了来穿在身上。当她俩换上新裙子走过大街,发现有人在对着她俩笑,便立刻觉得美滋滋的,以为是那美丽的衣服为她们带来了回头率。又过了一会儿,发现两个长着大胡子的老外也在看着她俩笑,便更是觉得自已美不胜收——得意之际,还回过头来了个嫣然一笑。不料就这么一笑,两个老外也就极放肆地走上前来,一把拉住她俩。她俩害怕了,慌乱中又听不懂老外的话,便赶紧躲进路边的一家商店,两个老外也就跟了进来,还笑着坐好,好像等待什么安排似的。见老外色迷迷地看着自已,她俩挺害怕,便向店里的小伙子求救。那小伙子懂英语,一看她俩的衣服就猜到了三分,于是用英语对两个老外说了点什么,老外也立刻用英语说了声“对不起”,耸耸肩,走了。等到老外走远了,小伙子才对那两个女青年说:“你们知道那两个老外为什么拉你们吗?你们知道你们衣服上的英文字母是什么意思吗?让我告诉你们,那两行英文的意思是,请吻吻我,请抱抱我!你们穿着这种衣服上街,能不惹事生非吗?”两人听了,这才立刻羞红了脸。
现在,就让我们细细地分析一下这个故事。
首先,故事中的两个女孩子的确感到了“甜”:当她们发现人们都在看他们时,以为那目光都是赞美,这才“立刻觉得美滋滋的”。其次,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才在追求美的时刻偏偏撞上了丑。自然,一旦她们明白了这衣服的文化内涵,才会真的感到俗不可耐,痛不欲生。
再就是还有两个挺值得细品的词:素雅与艳丽。
前者含蓄,后者奔放,究竟哪一个更美?
细品才发现,是素雅。
为什么?因为“艳丽”一目即可了然,虽引人但并不耐看,正如那首《最牵挂你的人是我》,别看唱起来挺红火,但掂量掂量就会觉得它特没份量,特轻飘。而“素雅”则要内在得多,正如那首《涛声依旧》,因其内涵厚重经得住细品,这才使人品味再三。
不信,请您回首生活注意注意——那种把“艳丽”做为终极目标追求的人,那些涂抹得过于夸张的人,其文化品味往往不高,甚至被人讥为“没文化”。而那些“素雅”的人,则常常因为打扮得“得体”,打扮得“和谐”,更懂得“适度即美”,这才体现出一种深刻的美学修养。
让我们再看看大自然给我们上的哲学课吧!这就是,“素雅”的花往往比“艳丽”的花香得更迷人香得更持久,栀子花玉兰花茉莉花即是。
不是吗?只知追逐“艳丽”的人,难免“流俗”,一句“赶时髦”即可囊括其全部!而追求“素雅”的人,则很难用一两句话讲清她的庄重!因此,作为一种美,不雕琢不张狂的含蓄的“素雅”才更有资格叫诗!
自然,欣赏素雅与欣赏艳丽也不一样,欣赏艳丽用眼睛足够,而欣赏素雅则必须用心!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张玉庭 :《读者》签约作家,安徽作协会员 , 著有小小说集《女教师的特异功能》和《爱情四重奏》,刊首语集《青春女神嫁给了谁》,文艺随笔集《美与趣》《理与趣》《情与趣》《雅与趣》《书中的红豆》《点击智慧》,爱情美文集《醋溜男女》《爱情麻辣烫》,幽默小品集《不妨幽它一默》,寓言集《会开花的故事》,童话集《男孩帅帅和老鹰秃秃》。主编小作家丛书 《小荷才露尖尖角》《看我七十二变》《梦,从这里起飞》《神奇的童话树》等。有大量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如各种年选、双年选和不同版本的小小说散文精品集、语文教材、教辅用书、中考试卷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