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地里:十几座古墓俗称“皇姑陵”,北魏至隋代,渤海高氏族墓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县城西约15公里处野林庄一带,有十几座封土古墓,当地群众俗称“皇姑陵”。(王子瑞 摄影)
景县王瞳镇、杜桥乡一带的这十几座当地群众称之为“高氏祖坟”或“皇姑陵”的古墓,专家考证是北魏至隋代的渤海高氏族墓。
这十几座渤海高氏族墓,分布范围较广,总面积约37万平方米,分为四个保护区。各墓因年代久远、雨水冲刷,封土流失严重。
隋庄保护区位于隋庄村东南约1公里处,包括3、4、6、7号墓;大高义保护区位于大高义村西约500米处,包括8、10、11、12号墓;
野林庄保护区仅有2号墓,位于野林庄村北约700米处;李高义保护区有14号墓一座,位于李高义村东北约400米处。
隋庄保护区的古墓南侧院子,是一家敬老院。
高氏墓群,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城南约十五公里的王瞳镇、杜桥乡一带。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群众称之为“高氏祖坟”或“皇姑陵”,是北魏至隋代的渤海高氏族墓。现存有封土墓10座,分布范围较广,总面积约37万平方米,分为四个保护区:隋庄保护区位于隋庄村东南约1公里处,包括3、4、6、7号墓;大高义保护区位于大高义村西约500米处,包括8、10、11、12号墓;野林庄保护区仅有2号墓,位于野林庄村北约700米处;李高义保护区有14号墓一座,位于李高义村东北约400米处。
该墓群相传原有墓冢近百座,历经沧桑,封土流失,多数泯没;历年来,农民在打井和农田基本建设时,经常发现古代墓葬。1973年4月,河北省博物馆和文管处获悉当地村民在耕地中发现隋高六奇墓后,立即派人调查,收集到前几年出土文物多件(有墓志二方),证实了这一批墓葬,确系南北朝时期渤海高氏族墓,便将有封土的墓葬作了统一编号,加以保护,并有计划的发掘了三座墓。三座墓是南向砖室墓,砌法基本相同,形状大小不一,葬式不同,有的较为罕见。
景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景县地处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的结合部,自秦置县,古称“条”县。景县历史上名人辈出,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就是景县人,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了中华2000多年思想一统的先河。景县还是西汉治军名将周亚夫的封地。南北朝时期高氏、封氏两大名门望族也在中国历史的变革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贾岛等都在景县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景县也是革命老区,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原铁道部部长刘建章都是景县人。境内现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景县段、华家口夯土险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开福寺舍利塔、封氏墓群、北齐高氏墓群),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周亚夫墓、西周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