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聊电影之剧本篇
「美」安·霍纳迪
电影可真是个有趣的东西,囊括所有的表达形式——绘画、戏剧、舞蹈、音乐、建筑、摄影、写作。
它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大众娱乐媒介,更是一种复杂的、标准化的工业产品。其实所有的电影都遵循一套相同的语法:视觉语言、听觉语言、还有把这些视听语言连接起来的表演传统,或者是颠覆传统的创新突破。
看完一部电影,和新交了个朋友一样,事后总免不了会有个初识后的评价。
“我为什么喜欢它/她/他?”或者“我为什么不喜欢它/她/他?”
所谓的“好电影”究竟有哪些基本要素?烂片的元素又是哪些?歌德曾这样发问:创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成功了吗?这么做值不值?真正欣赏电影,最好的方法是完全沉浸其中,因为好的电影应该是一个梦境,把我们带入其中,获得不同的人生体验。
每部电影都是一个生命,它有自己类型的 DNA、基调特征、艺术追求和思想追求。要用一部后苏联时代的罗马尼亚家庭片的标准去衡量西部片显然有失公允,同样,你也不能指望一部主流娱乐大片传递多么深刻的思想(虽然主流娱乐大片与深刻思想并非完全绝缘)。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理直气壮的要求这些电影做到有原创性、制作优良、构思精妙,而且不能刻意迎合观众,或向观众献媚。
**********剧本篇**********
剧本是电影的基石,不仅是剧情和对话,还有故事结构、内部规则、还有角色的生活、动机还有可信度,还包括基调、主题等抽象内容。好的剧本要有可信度、细节性、特异性。
从剧本的叙事角度,大部分好莱坞的叙事模式:故事向前线性发展,每个事件、接触和反转都朝着一个结局前进。靠谱的剧本是以缓急有序的节奏讲述一个大体在意料中的故事,并在抵达结局前串起所有桥段。一个出类拔萃的剧本,应该能掐住观众的咽喉,一刻也不松手。
经典三幕式:第一幕:铺垫行为;第二幕:引入冲突,发展角色和故事;第三幕:解决,达到高潮。
根据一页剧本一分钟的普遍原则,在影片的前十分钟,我们就期待看到一个具体的世界,交待角色、故事背景和时代背景,以及节奏、情绪、基调。
参考电影: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剧本对开场的交待,带领观众参观里里克·布莱恩的咖啡店。二战时期的战争孤岛,夹杂阴谋与爱情的战时故事。
可以和《菲利普船长 captin philip》对比看,都是沉默英雄挺身而出的故事
《阿拉伯的劳伦斯 Lawrence of Arabla》-关注火柴转场的名场面,剧本已经设定好的场景
《教父 The Godfather》-大师级开场。婚宴现场。
《唐人街 chinatown》-开场展现私家侦探杰克在洛杉矶办公室安慰客户。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侦探小说的重新演绎。
《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t of the lambs》-开场是跟随 FBI 实习员拉丽丝·史达琳在树林里进行晨训。讲述女性如何在男人统治的司法界证明自己。
《迈克尔·克莱顿》-律政惊悚,开篇便紧紧抓住眼球,期待了解后续。
我们跟着主角从 A 带到 B,看到主角经历一段自发又自然的旅程,这旅程既私人化又有普适性。但,如果只是看到 A到 B,C 到 D,我们会觉得这样的电影“章节化”,情节机械串连,而非一气呵成。
参考电影:《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剧情只是说事,故事是在讲意。剧情是机械复述,故事是表达情感。好剧本的细节、深度和独创性能让普通的剧情变成独特的故事。
参考电影:
《绿野仙踪 The wizard of Oz》\《E.T.外星人》\《为奴十二年 12 years of slave 》,都是踏上漫漫回家路的异乡人
《大白鲨 The revenant》\《地心引力 Gravity》\《荒野猎人 The revenant》,都是讲人类如何艰难的战胜怪物(或外太空、大自然)
从角色塑造的角度,坏电影都是讲角色,好电影都在讲人,哪怕这角色并不是人类。我们关心影片中的角色,关心在影片中为我们当向导的人,关注他们是否有深度有层次,是否真实饱满,是否有真实的需求和动机。
参考电影:《潘神的迷宫 Guillermo del Toro》\《我办事你放心》
我们愿意对存在人性瑕疵或拥有人性弱点的角色投入感情和时间。也许我们不认同他们的言谈举止,但也不会看不起那些可悲、自私、情感异常的角色。我们对这些主角的态度是幽默而不是讽刺,是同情而不是鄙视。哪怕是最反社会的角色,如果他因内心矛盾有微小的变化,我们便会更安心的面对自己的恐惧、挣扎和失败,甚至从中获得希望。
参考电影:
《肮脏的哈里 Dirty Harry》\《公民露丝 citizen ruth》
我们期待编剧为我们设定一个平行宇宙,即使天马行空的想像,也一样需要细节的设定有很高的可信度,可信度取决于特异性,这些是我们评判电影是差强人意还是刻骨铭心的重要因素。
参考电影:
《拆弹部》\《钢铁侠》\《土拨鼠之日 Groundhog day》\《她 Her》
从电影结构的角度,我们期待看到一部剧情衔接紧凑,节奏拿捏得当,情节发展合理,故事反转让人始料未及的电影。这种爽片的故事结构、叙事节奏是关键,情节之间过渡很自然。然而坏电影会带给我们节奏不平衡是导致的“第二幕疲软”的梦魇,我们无法理解在这一幕的角色究竟在做什么,逐步失去对角色的共情。
参考电影:
《海边的曼彻斯特 Manchester by the sea》-折纸一样架构故事
如果我们发现一个角色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一来一去有如“机械降神”,或者一个矛盾突然出现,却不知道这与故事有何关联,那我们基本可判定这是编剧作弊偷懒,这是强加的过渡,生硬的叠加。
电影中过多的阐释、闪回、旁白也通常不可取。除非能运用的好。
参考电影:
《记忆碎片 Memento》- 反向叙事
《低俗小说 Pulp fiction》-多线叙事
《少年时代 Boyhood》-跳跃叙事
《夺魂索 rope》、《正午 High noon》-实时叙事
《基督j最后的诱惑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闪回经典案例
《飞屋环游记 up》-序章部分的经典闪回
《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双重赔偿double indemnity》\《穷山恶水 badlands》-旁白增色
从人物对白的角度,我们总是希望能在一部影片中看到好台词、经典台词。希望对白是自然的,可信的;而不是肤浅的、卖弄的,拗口的;更糟糕的是带有话剧腔、演讲腔。
台词不仅是台词,应该是潜台词。不是用来解释银幕上已经出现的情节,而应该为当下场景提供更多的解读空间和内容。我们希望每处台词对白都能与演员的肢体运作、服装、环境相辅相成,共同叙事,而不是在花俏的环境下说话的静态场景,那是肥皂剧无疑。
参考电影:
《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 raging bull》\《盗火线 heat》\《普通人 ordinary people》\《后窗 Rear window》--关注潜台词
《与安德烈共进晚餐 my dinner with Andre》\《洛克 locke》\《日月精忠 A man for all seasons》\《十二怒汉 12 angry man 》\《社交网络》-关注精彩对白
从电影基调的角度,我们希望看电影看出一种感觉来,也就是它要表达的情绪和格式塔是什么?但正如我们如果真爱一个人,就说不出这种爱的感觉是什么一样,电影的基调也很难描述或量化。只能通过抓住台词、眼神、画面,每个细微的小信号去共同感知。
对影片定调有很多角度,比如,电影的整体是辛辣讽刺、还是展现世态炎凉?是浅显易懂,还是尖锐深刻?是娓娓道来,还是大喜大悲?是自然流畅,还是生硬唐突?是经典类型片,还是对经典套路的颠覆?……
参考电影:
《朱诺》\《一夜大肚 knocked up 》\《平淡无奇的孩子 obvious 》--都是意外怀孕的主题,视角和基调都完全不同
从电影主题的角度,我们看一部娱乐片,往往只单纯的因为故事好玩,一般不会触及深刻内涵或道德问题,阅后即忘。
好电影,能传递强烈的情感,绝不是堆砌剧情,而是蕴含更深层次的讯息,甚至传递一种忧虑。看完之后,我们仍会持续讨论和思考,我们会有很强的情绪反应,开心或感动、忧心或迷惘,久久不能平静。
因为好电影通过潜台词、隐喻、视频暗示等,紧紧的揪住了我们的心。好的剧本会把现实中人们的真情实感融进来,就像把一粒种子埋在我们心里,时机成熟,便会开花结果。
这是不同电影主题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参考电影:
《正午》-民粹下的政治懦弱
《机械战警 》-大企业对社会的控制,大男子主义文化
期待能与好的电影相遇,甘心像爱丽丝一样走进“镜中的世界”,哪怕很短的一段时间,也愿沉迷于此。
关于如何看电影聊电影,后续有空我们再拆解分享其它篇章~
**********表演**********
**********艺术设计**********
**********摄影**********
**********剪辑**********
**********声音与音乐**********
**********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