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青山一面湖的安徽巢湖市

安徽巢湖市,古称南巢;地处皖中,襟湖带江,是安徽“金三角”的腹地,素有“东方日内瓦”之誉。

巢湖,山环水秀,风光迷人。820平方公里的巢湖,烟波浩渺,帆影迷离,山色湖光,交相辉映;湖中央有姑山,姥山两个岛屿,被誉为“两颗宝石”。矗立于湖心的姥山岛,面积0.86平方公里,古有望儿塔、圣妃庙,今建娱乐城、度假村,来此游览犹如进入“虚幻梦境”、“世外桃源”。中庙(汉),傍湖凌空而建,与姥山岛隔水相望,称“湖天第一胜景”。湖四周有半汤、香泉、汤池三大温泉,有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称“四块翡翠”,还有仙人,紫薇,王乔,华阳,伯山五大溶洞。   

巢湖,黛峰叠翠,古塔耸云;湖岸沟、河、港、纵横交错,玉带燎绕,岸柳晓风,如诗若画;古中庙飞檐雕栋,流光溢彩;天然溶洞紫微洞,雄、奇、险、幽,巧夺天工,为“江北第一洞”;仙人洞钟乳纷呈,景成万象;王乔洞佛像雕刻鬼斧神工,是安徽省仅有的摩崖石窟艺术宝库;银屏白牡丹做立悬崖,神奇独特,堪称“天下第一奇花”;南北龟山静伏水面,凝姑望姥;半汤温泉品位上乘,疗效卓然…,名胜古迹,钟灵梳秀,星罗棋布。王乔得道、许由洗耳、浮丘垂钓、巢州地陷的传闻轶事娓娓动听,闻名遐尔。商汤伐纣、夏桀败走南巢、张良蛰隐大秀山、范增归葬亚父山等,更为巢湖平增思古幽情,添就诱人史话。这令人神往人间圣境,引历代名流大家盘桓驻足,泼墨挥毫。巢湖藉其秀丽的风光、宜人的景色被列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安徽省重点旅游开发区和风景疗养区,皖中大地上一颗璀灿的旅游明珠。   

巢湖,历史悠久,人文蔚起。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人墨客给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灿烂的诗文,与湖光山色相得益彰,溶汇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冯玉样、张治中、李克农,李慰农等现代名人皆流淌着巢湖的血液。巢湖民风淳厚,民俗文化丰蕴,南歌北舞,源远流长,有口皆碑;巢湖物华天宝,素称“鱼米之乡”,湖上“三珍”——银鱼、虾米、螃蟹哙炙人口,太湖石、大理石、盆景等旅游商品畅销海内外。

巢湖环湖襟江,经过几年来的着力开发,目前全市已建成并开放10余处旅游景区、景点,拥有30多家旅游宾馆、星级饭店和多家旅行社,隆重推出“炒湖水上浪漫游”、“糊岛娱乐休闲游”、“温泉保健度假游”、 “牡丹花观赏节”等特色旅游项目。现已开通了上海、南京、合肥至巢湖的旅游线,融入华东和国际旅游网。  

“天与人间作画图,南谁曾说小姑苏。登高四望皆奇绝,三面青山一面湖”占河山之秀美,得交通之便捷,享物之丰华的巢湖,正以她悠远独特的历史胜迹,钟灵毓秀的山水人情,清雅多姿的地方风物,舒张双臂迎接四海宾客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建设。携手共创旅游业明天的辉煌。

巢湖水系

巢湖,位于安徽省江淮丘陵的中部,长江北岸,湖面辽阔,东西长约 78千米,南北宽约44千 米,总面积为820平方千米,湖泊蓄水量为36亿立方米,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水面有2/3 属于巢县管辖,其余1/3为肥东、肥西和庐江三县管辖。湖面轮廓似一只两角菱;又如鸟巢,故有巢湖之名。

巢湖属于长江水系,承受巢县、合肥等8县市诸河来水,入湖河流呈向心状分布。河流源近流短,区内陆势起伏不平,加速了雨洪径流的汇流过程,使河川的径流量呈现急剧变化,表现为山溪性河流的特性。巢湖流域的水系分布很不对称,杭埠河、丰乐河、派河、南淝河、店埠河、柘皋河、炯炀河等河流,全部来自西部及北部山地,其中以杭埠河、丰乐河、南淝河为水系的主流,约占整个巢湖流域面积的70%;南部河流更短,水量也少,有石山河、谷盛河、盛家河、槐林河及兆河等。

巢湖年平均水位为8.2米,年内最大水位变幅为4.56米(1969年),最小水位变幅为1.44 米(1966年),地表径流的年补给水量一般为20~30亿立方米,最大年补给水量为51亿立方米 (1954年),年平均总水量为39.8亿立方米,其汛期与诸河降水季节大致相吻合,多出现在 5~8月。此期间内,由于降水集中,洪水来势较猛,不过,巢湖容积量大,最大容积量可达 48亿立方米,这就大大缓和了水势,减轻长江的压力,不愧是安徽良好的蓄水滞洪的天然大 水库。

巢湖接纳诸河来水后,过巢湖闸,由东南出东关,经裕溪河注入长江。

裕溪河原名濡须水,是巢湖今日唯一外泄通道,经裁弯取直后,现长46千米,在东关至海 子口分为二支;东支系老河,又名后河;西河系新河,又名前河,相传汉代时为缩短航程而开挖。1960年在巢县西南的巢湖出口处建成了巢湖闸,1967年5月在离裕溪河口4千米处还建 成了裕溪闸枢纽工程,包括节制闸、船闸和鱼道等。巢湖闸和裕溪闸组成了巢湖、裕溪河梯级水利枢纽,使巢湖流域220万亩低圩农田免受长江洪水的威胁,提高了圩区排涝标准,并 初步解决了沿湖丘陵地区328万亩耕地灌溉的水源;同时,由于保持一定的水深,使巢湖包括裕溪河的入江航道能够维持常年通航。

巢湖水产资源丰富,长年栖息着90余种鱼类,是我国的主要淡水鱼区之一。主要的经济鱼有梅鲚、银鱼、鱼白、鲤、鲫、鳊、青、草、 鲢、鳙等,尤以银鱼著称。银鱼是巢湖鱼中的"皇后",长不到一寸,周身透明,洁白晶莹 ,遨游水中如银梭织锦。传说孟姜女寻夫途经湖边,她的串串泪珠掉进水中,变成了无数小银鱼。

巢湖鱼产量变化较大,50年代保持在600~800万斤之间,60年代以来,100~500万斤之间,以梅鲚为大宗。巢湖闸和裕溪闸建成后,隔断了回游性和半回游性鱼类以及河蟹的回游通道,致使巢湖鱼产量下降。1972年在裕溪闸建了鱼道,且进行人工放流,水产资源才有所恢复。

巢湖,典型的构造湖

据地质学家考证,巢湖是由于地层局部陷落潴水而形成的,为一典型的构造断陷湖。从其形态看,至少由四组断裂所组成,其中以北北东、北西西两个方向的活动性断裂为主。巢湖区域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我国东部巨大而著名的"郯城(山东郯城)--庐江(安徽庐江)断裂带"正好斜贯巢湖而过,很可能是巢湖形成的主干断裂。

追溯到大约7000万年前,巢湖一带白垩纪沉积盆地的产生,就明显地受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和北西、东西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形成了古河、肥北和古城等断裂凹槽。凹槽好比是水库,沉积物好比是水库中蓄的水,凹槽断陷越深,沉积物堆积越厚,反过来沉积物的厚度,基本上就可以代表当时地壳断陷的深度。据钻探资料,古河凹槽中的白垩纪地层厚度达1~2千米,说明当时断陷是十分强烈的。

到了约2500万年前的早第三纪时,这种构造控制更为突出。在上述凹槽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长条状的花岗凹槽或肥东凹槽,沉积了湖相红色砂砾岩和火山岩等。据钻探证实,在肥东梁园镇南边,第三纪地层厚640米,在肥西花岗,第三纪地层厚度达1800米,都充分证明当时 这些凹槽断裂下陷的深度。近代巢湖的形成,就是在这些凹槽的构造基础上发展的。杨志坚编者:《四海五湖话沧桑》,海洋出版社,1987年版,第208页。

喜马拉雅运动对本区有一定影响,沿构造断裂有安山岩系喷发,局部地区还有辉长岩侵入和玄武岩喷发。第四纪初由于受到气候变迁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盆地上升为剥蚀区,同时形成红色剥蚀面。第四纪中期,构造盆地下沉,成为附近山地的集水洼地,然后汇水成为一大水体。直到晚更新世棕黄色亚粘土堆积后,巢湖盆地受拱曲掀斜运动,地面产生不等量下降。滨湖地带经河川切割,形成波状起伏的岗冲地形,巢湖至此才告定型。 王洪道等:《我国的湖泊》,第136~137页。

从巢湖区域内断裂作用、地震活动、温泉出露种种现象均说明直到今天,地壳的这种升降运动仍然还在继续,只是表现比较缓慢而已。

初始形成的巢湖湖盆比今天的湖区要大得多,西可能到六安的双河镇,北近合肥,南与庐江的白湖水域串连相通成一体。以后,由于湖盆内不断接纳了杭埠河、丰乐河、派河、南肥水等带来的大量泥沙,还承受了湖区周围山地洪水期挟带的大量泥沙,致使湖区不断被充填淤塞。堆积填淤的泥沙,主要来自巢湖的西部和西北部,湖盆内河流三角洲发育,所以湖盆的面积西部萎缩也最快,最显著。据《庐洲府志》记载,肥西县三河镇1855年以前,还只是 河流入湖口刚出现的一个小沙洲,而到1907年,它的位置却远离了湖滨,而现在与巢湖相隔已有十五六千米了。这里的填淤速度平均每10年推进1千米,十分惊人。这也是现在巢湖水 西部浅东部深的原因。

目前,巢湖的主体有不均衡的缓慢下沉趋势。如北岸中庙一带,已北移数百米,原来沿岸的村庄、农田已没入湖区;而南岸却又相对上升,湖岸线弯曲不齐。

巢湖,“景物自成诗

巢湖不仅历史悠久,物产丰富,而且风光绮丽,景色宜人。辽阔的湖面,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滚滚,近处白帆片片,远处天水相连,湖山相映,气势磅礴。

宋人刘分攵《游巢湖诗》云:

天与水相通,舟行去不穷。

何人能缩地,有术可分风?

宿露含深墨,朝曦浴嫩红。

四山千里远,晴晦已难同。

巢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巢湖湖中有山,山中有水,妩媚多姿;湖岸峰峦,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有的如凤凰展翅,有的似雄狮昂首,有的形似银瓶,有的状如香炉。这山水之胜,林壑之美,自古以来吸引着文人雅士前往寻幽探胜。难怪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写诗吟赞曰:"何曾蓄笔砚,景物自成诗。"

湖中心的姥山,是个飞红流翠的小岛,远远望去,像一位老态龙钟的妇人,凝望着滔滔湖面上的儿山。关于姥山,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巢湖水域本是陆地,一夕之间将陷为湖。一位老妇人焦婆预先得知,和儿子一起通知人们逃脱,使他们幸免于难。但儿子因告诉乡邻误了时间,自己未能脱险。焦婆也因想去搭救儿子而跑掉了鞋。所以姥山南边不远处有一座鞋山。人们为了怀念焦婆,在姥山上修建了圣姥庙。

姥山长1210米,宽710米,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为巢湖水上的天然避风港和古代巢湖水战 的停泊处。岛上三山九峰,为1亿年前火山喷发所形成,最高处海拔104米,耸峙碧波之中,巍峨秀丽。

“姥峰清似髻,砥柱立中流”。整个姥山处处似花园,满目皆佳境。山顶矗立着望湖塔,初建于明代崇祯年间,现在的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出之于李鸿章的倡议,工成,李鸿章作《姥山塔碑记》刻于石。塔高51米,7层,塔体呈八角形,飞檐翘角,造型优美。登塔凭窗远眺,万倾波涛,岚影环抱,宛如一幅“一出桃源路,中流别有天”的画卷。

与姥山遥遥相望、号称“湖天第一胜处”的中庙,始建于唐,以后又屡经修建,现存殿阁为晚清建筑。中庙盘踞于湖北岸凤凰台的矶石上,三面临水,楼台巍峨,颇有气势。

延绵于巢湖南岸的银屏山,为石灰岩构成,峭壁嵯峨。因山上有一大石,色白如银,形似花瓶,故又有"银瓶"之名。银屏峰海拔508米,为群峰之冠,攀临山颠,俯瞰全湖,但见碧波远涵,极目水天无际。

在银屏山麓有仙人洞,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此修炼。这个地下溶蚀石灰岩形成的溶洞,可容千人,洞前洞壁垂挂着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洞前的峭崖绝壁上,岩石裂缝中,生长着一株苍翠奇特、亭亭玉立的白牡丹,盘旋而出,奇妙动人。逢谷雨季节,牡丹花开,洁白如银,艳丽芬芳。慕名而来的观赏者络绎不绝。

在巢湖汤山之麓的半汤温泉,有两口泉,一为烫泉,一为冷泉。两泉水相合,融为半汤温泉。此泉为一断层接触泉,从奥陶纪山仑山灰岩中流出,流量每小时约6吨。泉水清洁,无色透明, 有硫化氢味,水中含有各种化学成分和适量的氡气,有近30多种活性元素。水温58摄氏度左 右,四季常温,是一个含放射性氡气碳酸盐--钙质泉。

温泉具有良好的医疗效果,对患关节炎、神经炎、皮肤病等慢性病者,效果显著。早在秦汉,此处温泉就为人们发现和利用,被古人誉为九福之地。唐代诗人罗隐游览泮汤温泉后,曾写下"饮水鱼心知冷暖,濯缨人足识炎凉"的诗句。现在这里已成为一处驰名国内的疗养胜地。疗养院的楼房、亭榭掩映在苍松翠竹间,温泉涌出的热气,像袅袅青烟缭绕于曲径山道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