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的情诗 || 张维舟(河南孟州)

仓央嘉措的情诗

文/张维舟

编辑/落英小桥

最近,有朋友从电子邮箱发来仓央嘉措的情诗和朋友自己写的诗评,并嘱我到网上进一步了解仓央嘉措和他的情诗。我遵照朋友的话,在网上读了仓央嘉措的一部份相关资料,感慨颇多。
  仓央嘉措(1683—?),六世喇嘛。仓央嘉措自幼天资聪颖,热爱自由,活泼可爱。他家庭虽然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红教),但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男女接触也比较宽松。而在1697年,15岁的仓央嘉措于拉萨布达拉宫行坐床典礼后,就成为六世达赖喇嘛,须皈依格鲁派佛教(黄教)。格鲁派严禁僧徒结婚,实行彻底的禁欲主义。仓央嘉措虽是宗教领袖,却“不顾影响”,不怕责难,置格鲁派清规戒律于不顾,常常在深夜前往拉萨,混迹于“茶坊酒肆”,干出许多被认为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风流韵事”。
  仓央嘉措生活在内忧外患,时局动荡,各派政治力量和藏佛内部各种势力杂然纷争的年代。仓央嘉措作为六世达赖因其反常的举止,成为斗争的焦点,最终成为西藏各派政治斗争的牺牲品。1706年在被钦使迎往北京的途中,死于青海湖滨,当时仅25岁(也有资料记载他1745年死于青海湖畔,说法不一)。
  
仓央嘉措情诗表现了他对宗教禁欲主义的大胆质疑和反叛:
  发发草上霜冻/再加使者寒风/当然就是他俩/拆散花儿蜜蜂!
  作为宗教领袖,他在宗教戒律和世俗的自由之中徘徊,难以作出选择:
  若随美丽姑娘心/今生便无学佛份/若到深山去修行/又负姑娘一片情。
  但他是性情中人,无论如何摆脱不了世俗生活的影子:
  我观修的喇嘛的脸面/却不能在心中显现/没有观修的容颜/却在心中明朗地映见。
  还有:
  杜鹃来自门地/带来春的气息/我和情人相会/身心无限欢喜。
  特别是: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叩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这样的诗歌,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表现他对爱情的坚贞执着。
  爱情、婚姻、家庭不仅是人类种族繁衍发展的需要,而且本身就是绚丽多彩的人性之花,同时也是每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任何时代任何制度下禁欲主义都是戕害人性、违反人道的。仓央嘉措是达赖喇嘛,是宗教领袖,但他同样是吃五谷杂粮的人,是血肉之躯,作为个体生命,他同样应当享受普通人的权利,可以恋爱、结婚、养育后代。更何况他正处在青春勃发时期。然而阴差阳错,少年时代他就被册封为达赖喇嘛,从而被剥夺了正常人的权利,为宗教清规戒律束缚,忍受着各种煎熬。他的作品是对生活的眷恋,是对人性的讴歌,是对禁欲主义的质疑和挑战。在中外古今的文学历史上这样作品何止千万:
  《诗经》第一篇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人们的共同心愿;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又使人悲伤不已,扼腕长叹;
  唐宋婉约派诗词大都是写春怨闺愁、男女之事,却同豪放派一样经久不衰;
  根据《西厢记》改编的京剧《红娘》体现了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宏愿,为人们普遍喜爱;
  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和中国神话剧《牛郎织女》、《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爱情悲剧,其中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世世代代牵动人们的心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柔罗密与朱丽叶》则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至于为人类的自由幸福而献身的人,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马克思称“普罗米修斯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更永远为人们怀念。
  我想起宋元时期的元好问(1190—1257),他从过政,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总结自己“从仕十年,出死以为民。自少有志于世,雅以气节自许,不干落人后。四十五年之间,与世合者不能一二。得名为多,得谤亦不少。”人称元好问“挟幽并之气,高视一世”。可谓铁血男儿。就是这个铁血男儿写下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迈陂塘·雁丘词》。
  词前有一段小序,交待写作原由,大意是:听说有一只大雁被人捕杀,其余未被捕杀的大雁见状竟殉情自杀。作者为之感动,把自杀的大雁予以安葬,称葬地为“雁陵”。词是这样的: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鸯儿燕水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雁丘词》爱屋及乌,由雁及人,写儿女情长,悲欢离合,令人垂泪。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这才是人世间的大爱真情。作者在词末道:“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就是呼唤这种大爱真情,呼唤珍爱生命,高扬清纯可人的人性,反对各种作践生命、泯灭良知的兽行暴行。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就是人性之学,高扬人性和人道,是文学艺术家的职责,当然也是文学艺术的感人和魅力所在。
  近日我还在新加坡文协网上读到诗人康静成的诗《你看见东方明珠了吗——致小美人鱼》,同样印证了这一点,诗是这样的:
从哥本哈根来到东方作客在世博园丹麦馆里俏俏坐着你带来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人们都想把你认识
今天来了一大群人小孩惊喜  大人啧啧称奇你是海的女儿现在成了友好的使者让东西方文化互相握手
晴朗朗的夜空里你看到东方明珠了吗  愿你后半年也带着黄浦江的美好回忆飞回童话的故乡……
(原注:上海世博园丹麦馆里小美人鱼在2010年4月25日揭开面纱,迎来了第一批观众。)
“你是海的女儿/现在成了友好的使者/让东西方文化互相握手”,讲得多好啊,爱,无处不在,爱得力量无比神奇。
  再回到仓央嘉措。仓央嘉措作为六世达赖喇嘛,在藏佛领域没有任何建树,不仅如此,还遭到各种非难和攻击,可是他的至清至纯的情诗如珠穆朗玛峰顶万里晴空,那是人类的胸襟;
  他至清至纯的情诗如雪域的阳光,驱散人们心头的阴霾,温暖人心;
  他至清至纯的情诗如雅鲁藏布江飞湍的激流和浪花,那是人道的呼唤,那是人性跃动的美丽的音符;
  他至清至纯的情诗又凝固为“雁丘”,世世代代为人们凭吊;
  他至清至纯的情诗还结晶为小美人鱼,在哥本哈根,在上海,在纽约,在伦敦,在东京,在莫斯科,在巴黎……在世界每一个角落,为人们瞻仰。
  不必考证仓央嘉措的情人是谁,也不必问仓央嘉措有没有这份自觉,仓央嘉措和他的情诗已成为爱的丰碑,永远,永远在人们的心头矗立。
作者简介:河南孟州人,江西师专退休教师,副教授,任教期间曾担任过鹰潭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和学院教务处副主任。是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鹰潭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芦甸评传》、散文集《读书杂谈》、散文集《守望》,参编《芦甸诗文选》《天涯三人行》。近几年在海内外华人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二百多篇。《芦甸评传》填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芦甸研究的空白。《读书杂谈》被中国伯乐文学研究所评为一等奖。论文《和谐伦和整体观》被收入《海峡两岸道教论坛文集》,与张炜合作《龙虎山文化的界定及其特征》为2015年炎黄文化研究会六省大会论文集采用。近期主持编纂《道文化纵横谈》(40万字,沈阳出版社出版),又协助编辑《月湖政协》文史部分。

菊野文化传媒编辑部组员:

诗词: 大筱   罗学贵 北地梅香  钟华戟

诗歌: 钟金洲   槐花飘香   五月雪

组稿: 湘子   石峰    李汉军  枫叶红

主播: 深谷幽兰   伤木  初一  真实

主编:菊野芳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