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和学习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引言
对于学习的人来说,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说时代好,是因为互联网把每个人、每个角落都联系到了一起,而且在这个平台上存储了海量的信息,可以说无论你想学习哪个领域的哪一方面知识,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充足的学习资源。
说时代坏,是因为海量的信息、超快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让我们每个想学习的人,陷入了学什么、如何学的迷茫。
在当前情况下,学会如何学习是每社会人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可虽然经历了从幼儿园到中学、乃至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生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理解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学习、该如何学习。
以下针对知识、学习相关的几个基本问题,做一下探讨和梳理。
什么是知识
1.知识的定义
我们学习的对象一般就是知识,而我们学习通常就是为了获取知识。可到底什么又是知识呢?
我们打开手机网页上各种信息是知识吗?我们打开电视,看到的体育赛事,综艺节目,算是知识吗?我们听一个牛人大咖举办的线上、线下课程算是知识吗?
针对“知识”的定义,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分为两大派别:
第一类是经验主义,他们认为知识来自人一生所获的经验;
第二类是先天主义,他们认为知识是人类大脑的先天特征,而我们学习知识,不过是重新开启了这些特征。
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两者的融合:
知识是我们具有接受能力的大脑对经验中获得信息的加工结果。
这里面点明了知识的两个关键特征:
第一,知识需要我们从生活经验中获取的信息;
第二,知识需要我们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总结而言:经验信息+二次加工 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知识。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前面所说的,手机网页上的内容,电视中的各种视频信息,甚至是培训材料,单纯这些内容都不能算得上知识,只能是信息,只有在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归纳、总结、思考和分析后才能称得上是知识。
2.知识的分类
对于知识,传统认知科学将其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陈述性知识;
第二类是,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可以称作外显知识,是指那种容易用语言表述出来,且主要告诉我们“是什么”的知识。
比如,我们在学校里学的物理、数学、化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可以称作内隐知识,则主要是那种不容易用语言表述出来,需要通过长期的磨练和揣摩才能习得的知识。
比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运动类的技能知识,象棋、围棋、跳舞、画画等艺术类的知识,还有我们处理各种问题时的思路和想法…
最近学习科学研究表明,除了上述两类知识以外,还有一类叫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关于将上述两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比如我们学习了一些哲学原理、思维模型,在生活中出现相关的情景时,我们要能够恰当选择合适的知识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可以说,没有了条件性知识就无法形成深层有效的学习。也就是说,没有条件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将无法在实际中很好地应用。
简要总结:
陈述性知识是指“是什么”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指“怎么做”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什么情况下做”的知识。
什么是学习
1.学习的定义
我们每天都在说学习,可到底什么是学习呢?读书是学习,写作是学习,听报告也是学习。可这些学习都只是一个学习的单一方面。其实在生活中对于有些情境,学习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深入地与人交谈是学习,专注地看场电影是学习,甚至专心地打场球也是学习,因此,真正的学习范围是非常宽泛的。
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是:学习是由于去经验发生的行为、能力和内心想法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里面有几个重点:
第一,出现的方式是由于经验而发生;
第二,类型包括行为、能力和内心想法;
第三,产生比较持久的变化。
比如,我们看了一本书,其中的一些情节片段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导致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或者是我们掌握了一种处理事情的方法,这样的话我们就算完成了一个学习,因为在以后较长的时间内,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看书的这个经验来处理一下类似的事情,这个过程就算是学习。
2.学习的目标
那明白了什么是学习,我们就要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学习的目标不是学习这个过程,而是通过学习让得到的知识可以真正运用到我们的真实环境中。
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当在生活中遇到相类似的情境时可以正确的使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面对的问题。
这种学习是一种深层的学习,不仅要求我们将新知识与我们既有知识产生联系,还要求我们找到知识背后的规律与模式,将来在类似的情境中迁移运用。
如果我们只是沉溺于背诵课本或者是简单记忆信息的话,其实就是没有完成深层学习,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用知识改变我们真实生活场景的能力。
比如,现在的网上热衷于收集整理,甚至记忆各种牛人的思维模型,可即使我们把这些私人问题都记下来,如果在面临生活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时候,不能恰当地使用这些模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么这就没有达到学习的目标。
学习发生的过程
知道了学习的基本目标和学习的定义,那么我们就想问一下学习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是怎么样完成学习这个过程的呢?
按照目前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学习发生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是知识的联系;
第二是认知的建构。
对于知识的联系,首先要明白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头脑里并不并不是一片空白的,我们都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也可以称作是先备知识,这一部分是在学习之前就已经具备了,而学习新的知识就是将新知识与我们的先备知识发生联系的一个过程。
这就好像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知识树,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在已有的知识树上长出新的枝叶。
对于认知的建构,是指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内化形成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认知模式(也可以修正完善既有的认知模式),或者也可以叫“思维模型”,“思维方式”,这种认知模式是我们以后面临类似情境的统一处理原则。
我们学习不断提升的过程,其实就是认知不断的建构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一个新新手逐渐过渡到专家的思维模式,处理事情的方法也更加大,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有效。
正是知识的联系和认知的建构,导致了我们学习过程的发生。
学习的基本方法
前文已经说了知识是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三种类型,针对这三类知识,从学习的目标和学习发生的过程出发,可以分别制定相应的基本学习方法。
1.陈述性知识
对于陈述性知识,由于这部分知识是外显性的,有很多优秀的成果可供借鉴,因此我们基本的学习方法是采用巨人思维。
什么是巨人思维呢?就是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学习。
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搭建系统框架
在这个阶段我们首先找到这个领域的经典书籍来学习,学习有两个重点:
1.掌握基本概念
2.搭建基本框架。
通过这个阶段学习,我们可以初步搭建这个领域知识的系统框架。
第二阶段,填充丰富系统
在这一阶段 我们可以通过主题阅读或者是关注相关领域的一些牛人、高手的输出资料,进行集中和针对性的学习,把我们的系统进行丰富完善。
第三阶段,迭代升级系统
在这一个阶段 我们需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且进行输出,通过输出获得反馈来验证和修订我们已有的系统, 从而对系统进行不断迭代。
通过上述三个阶段——搭建、补充以及迭代就可以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陈述性知识系统,从而实现高效学习的效果!
2.程序性知识
对于程序性知识,由于一般它是以内隐性知识为主,所以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学习这一类型的知识基本的方法是在行动中去学习。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要点:
第一,真实场景模拟;
第二,模仿大师和高手;
第三,循序渐进;
第四,大量重复练习。
比如你要学习踢足球,当然如果你有专业的教练,针对上述要点,他会给你提供更加真实高效的训练场景和训练计划,让学习更加轻松。
但如果你没有教练的话,可以找到专业的足球训练视频,训练视频会把足球技能结合实战情况分为不同阶段训练任务,每一项训练任务都会有具体的联系方法,我们可以尽量的模仿这些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练习细节,通过大量重复练习,让每一个细节和局部要点都内化成自己的本能反应,从而达到提高自己足球水平的学习目的。
3.条件性知识
对于条件性知识,其实是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它可以融入到上述两方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由于条件性知识主要侧重于在实践中运用,因此其练习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情境化学习。
无论是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我们都尽量的模拟真实可用的场景,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运用来掌握相应的条件性知识。
具体而言,在学习的时候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这个知识跟我以前学到的其他知识有什么联系?
第二,这个知识我可以用到哪些情境?
第三,这个知识背后的本质和原理是什么?
在知识运用的时候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尽可能真实和多方面的场景模拟;
第二,收集更多的结果反馈;
第三,将知识不断迭代升级。
通过以上思考和运用方面的具体方法使用,就可以将条件性知识,自动融入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的运用能力。
总结
本文以上内容从知识的定义和分类、学习的定义、学习的目标和学习发生的过程等基础知识出发,系统总结了知识和学习的基本原理,并针对不同的知识特点提出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加强我们学习不同新知识和时与既有知识的联系,同时有助于我们构建和升级个人认知模式,从而实现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别人眼中的学习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