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定乾田园诗浅论

一田拟作一诗笺  如此文章最值钱

——郭定乾田园诗浅论

何 革

在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时代,田园诗自然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似乎可以这么说,自从陶渊明笔下流出,此后中国诗歌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总可以窥见田园诗那恬静、优美的身影。田园,也许是文人灵魂深处最后一方净土,是他们心灵的皈依之所;田园诗,便是他们宣泄情感、寻求精神寄托的极好载体。今天,虽然大量的知识群体已远离农村,过上了与钢筋水泥车水马龙相处的日子,但中华传统文化深植的根基,广大作者血管中涌动的乡愁,使田园诗在当今诗词创作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郭定乾先生,就是当下田园诗创作的积极实践者。他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于川西坝子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只上了四年小学就辍学务农。也许是天生的诗人潜质,他自小就对传统诗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辍学而不停止读书,勤奋写作,在几十年的农村生活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中有相当数量反应现实生活的田园诗。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引起社会关注,四川省诗词学会老会长李维嘉先生慧眼识英,擢之于草莽,力荐其担任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可谓不拘一格用人才。2016年,巴蜀书社出版了一套《岷峨诗侣》丛书,入选者为包括缪钺、马识途等名家在内的当代十二位四川诗人,郭定乾先生赫然在列,足见其在四川诗坛的地位。丛书《郭定乾卷》共收录作品一百一十八首,而田园诗竟有五十余首,几近一半,由此可知田园诗在其作品中所占分量之重,同时也充分说明选者对其田园诗的高度认可。

下面,笔者试对他的田园诗予以简单地分析,从中或许也可以窥见当下田园诗写作的基本状态。

一.以多彩画卷展现乡村的优美风光。描绘自然风光,反映文人的闲情逸致,历来是田园诗的一大特色。很多年前,偶然在电视上看到采访著名作家陈忠实的节目,他说过这么一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田园生活,只是文人的一种浪漫情结,几乎没有一个农民会认为田园生活是美好的,因为他们每天经历的都是艰辛与苦难。我深以为然,再美的田园风景,天天被农活所累、为生活所忙的农民,哪有那份心情去陶醉、去欣赏呢?即便归隐林泉的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他们骨子里仍然还是士大夫、是文人,田园生活在他们心底是惬意的,是令人神往的。因此,他们对农民的艰辛很难感同身受,他们笔下的田园大都是美好的,把酒话的是桑麻而不是生活的困苦;“农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唐·王维《渭川田家》),即便这两个农民诉说的是对收成的担忧、是家中体弱多病的老母,但诗人不管这些,他们眼里看到的是一份和谐与静美,也会生出“即此羡闲逸”的遐想;于是通宵的劳作也会被写成“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宋·范成大《田园四时杂兴》这样的欢快浪漫。也正因为有一代代诗人们赞美田园、讴歌田园生活,才使得田园成为一代代文人心中的向往。郭定乾先生兼有农民与诗人的双重身份,面对秀美的田园风光,诗人的角色占了上风,诗人情怀无可避免地在他身上发挥着作用,使他具有强烈的发现田园美、讴歌田园美的内心冲动,这类题材在他的田园诗中为数不少。

春 望

入望长郊景浩茫,菜花春麦泻晴光。

是谁泼彩川西坝,一片青青一片黄。

春日的川西坝子,菜花金黄,麦田翠绿,这种黄绿相间的景象如果出现在山区,因其自然割裂、分散,可能不太引人注目,但它出现在广袤的川西平原,连绵不断,自然就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美不胜收。作者用一个“泻”字,表现了在微风吹拂下菜花春麦的情态,像一幅流动的画卷徐徐铺开,无边无际。将自然风光比作一幅彩墨山水,将春日田园的色彩斑斓想象成是有人“泼彩”的结果,形象而生动。今天很多地方兴起了“菜花游”,将“一片青青一片黄”的田园美景转化成为了旅游经济,让更多人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馈赠。如果当时川西坝子也兴起了乡村旅游,相信这优美的田园风光一定是很多都市人的向往。

暮春即景

爱此春三月,山居画意饶。

雏鹅初试水,新燕正营巢。

柳色迷村路,桐花落野桥。

几家庭院寂,乱鸟啄樱桃。

如果说前一首七绝像一幅写意山水,那么这首五律就是工笔花鸟了。在画中,作者用细致的笔墨勾勒了试水的“雏鹅”,筑巢的“新燕”,以及那沿着乡村小路连绵到远方的依依杨柳,在暖风中一瓣瓣飘落的桐花,甚至还有那一群群正在嬉闹着啄食樱桃的野鸟。整个画面颜色鲜丽,充满生机,可谓诗中有画,令人流连忘返。

村 晚

村烟漠漠晚云高,清露无声上绿苗。

好是前山疏竹外,牧童引犊过溪桥。

与前两首诗的艳丽不同,这首诗却像是一幅淡雅的水墨,作者没有用明丽的色彩及华丽的辞藻,而用白描写实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牧童晚归图。在作者笔下,炊烟淡淡,流云碎薄,清露润禾无声,翠竹稀疏有致,一切皆从其自然,多么娴静和美。

郭定乾先生对家乡充满了感情,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乃至四时风景的不同变化,在他眼里都十分亲切,都成为他诗中的素材。正如他在《郭定乾卷》后记中所说“蒲阳河环绕东流,有如玉带;青城、大面、灵岩、龙门、九峰、丹景诸山环拱,势若屏障。余居其间,晨夕如对画幅。余能诗,或得此江山之助也”,正因为有着对家乡山水的满腔热爱,加之写作手法娴熟、技巧丰富,他能根据所表达的内容不断变换表现手法,或泼墨写意,或工笔细描,皆能恰到好处地表达思想情感。

二.以真实感受反映农民的艰辛生活。诚然,田园牧歌一直是文人们心灵深处神秘的向往,但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诗人,反映农民的艰辛、农村的困苦却又是田园诗创作必不可少的内容。郭定乾先生长期生活在农村,与古代归隐的文人们所不同的是,古人的归隐多是主动的,而郭定乾先生的田园生活却是无奈的被动选择。他本想凭着自己的学识走出那个山村,到更广阔的天地里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是在这个重学历、看资质的年代,一个小学文凭都没有的人能获得什么舞台呢?尽管当年老会长多方举荐,四面呼吁,最终也未能为他谋得一份“体制内”的差事。他只能踏踏实实地作一个农民,几十年的农村生活,他对农村困苦的感受、对农民艰辛的体察是最直接、最真实、最深入骨髓的。这一点,他自然比当下很多田园诗作者占有角色的优势,他的诗中,反应农民酸甜苦辣的内容数量最多。

农 忙

农务临初夏,山村事倍忙。

黄收冈上麦,绿插水中秧。

夜灌陪星月,朝耕待曙光。

不因劳作苦,谁识饭羹香。

但凡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对农忙都会有深刻的感触,收麦插秧,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广大农民劳动的艰辛,也集中在这个时节体现。“黄收冈上麦,绿插水中秧。夜灌陪星月,朝耕待曙光”将农忙时节农民夜以继日艰苦劳作的场面用诗化的语言进行了描摹,简洁而不失其细致。颔联将“黄、绿”二字前置句首,大大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

抗 旱

叵耐炎炎日,山村似火燎。

望霖空叹惜,护稼忍辛劳。

勉汲清江水,来浇旱地苗。

可怜精卫力,其奈海波涛。

作者家乡地处偏僻,属于川西平原边缘的一个如岛屿式的丘陵区,都江堰之水难以直灌,以至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有很大差别。自古以来,水旱虫蝗都是农业生产最大的威胁,尤以旱灾为甚。这首诗以亲历者的视角,描写了在旱灾中农民的无奈与艰辛。“山村似火燎”,言烈日之毒,旱灾之甚。在这中情况下,农民们不得不百倍地付出,采取各种形式“来浇旱地苗”,有条件的地方可能是用机器抽水,而条件更差的地方,可能是车水、担水甚至背水。这么辛苦的劳作,面对炎炎烈日,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旱情,这杯水车薪能有多少用处呢?“可怜精卫力,其奈海波涛”,作者只有一声长长的叹息,这样的感受,恐怕也只有身临其境者才会从肺腑中发出。

叱 犊

叱犊梯田闹五更,四蹄双足共兼程。

一鞭喝醒东山日,好替凉蟾照晓耕。

这是一首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好评的作品,作者描写的是深夜耕田的场景。为什么要夜以继日地劳作呢,因为要抢农时,或者是为了抓住老天刚下了一场雨的机会。“闹五更”状其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四蹄双足共兼程”状其反反复复没完没了的劳作强度。这首诗虽以看似轻松浪漫的口吻缓缓道来,但其中所反映的农事艰辛却是显而易见的,很容易引起有过农村生活经历之人的共鸣。

赠瓜农

万耒千锹不计劳,深沟高垄早培苗。

偷寒自有银膜护,汲水常同珠汗浇。

剪蔓匀瓜朝露湿,移花授粉火云烧。

哪知一种甘甜味,曾付艰辛数十遭。

作者不惜用大量的笔墨,详细介绍瓜农在整个生产活动中的一系列劳动,从耕地、起垄、栽苗、覆膜、浇水、剪枝疏果、移花授粉等各个环节描写瓜农的付出。“万耒千锹、珠汗浇、朝露湿、火云烧”这些词句形象地将瓜农的种种辛劳进行了诗意的刻画,使读者对种瓜的辛苦有了比较深刻地了解,感受到了每一项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三.以清新风格表现农村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活力被极大地释放,农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在郭定乾的诗中也多有反映。作者善于选材,善于截取农村生活中的一些小场景来承载农村变革的大主题。

犁 手

犁罢江村一片田,归来晌午日炎炎。

铁牛不用缰绳系,放在浓阴古树边。

这首作品肯定写于《叱犊》之后,其时农业机械已经大量运用。“铁牛不用缰绳系,放在浓阴古树边”,正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形象写照,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农村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几千年来原始的生产方式正在逐渐被现代工业文明所改变。生产工具的革新,正是农村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名山竹枝词(之一)

山乡儿女竞艳妆,晴收露摘采茶忙。

倩影半遮青翠里,歌声时绕白云岗。

《名山竹枝词》共有七首,此为其一。这首诗描写了茶香儿女采茶的情景,一群男女穿着艳丽的服装,在青翠的茶树中忙碌着,云雾缭绕的茶山不时响起阵阵欢快的歌声。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茶乡美景,感受到采茶人的快乐心情,感受到当地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给村民带来的实惠:土地盘活了,农民增收了,一些农民可以就地就业,再也不须远走他乡了。这正是中国农业经历过许多挫折以后探索出的适合国情的路子,也正是农业的希望所在。

题鹿鸣荷畔

山村震后起楼台,更有荷花四面开。

不用吹笙兼鼓瑟,嘉宾犹自八方来。

汶川地震后重建,使灾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提升,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首诗就是反映重建后的新农村景象,把农村建成景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城里人到农村游玩、体验田园生活,这是农村发展的一个方向。作者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兴奋地将之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四.以浪漫情怀描摹田园的诗情画意。虽然田园生活对于农民郭定乾来说是艰辛的,但作为诗人郭定乾,骨子里定然也会有文人的浪漫情怀,这种情怀反应在田园诗中,自然成就另外一番景象。

写春联

自撰春联恨未工,俗书尚可哄村童。

狂挥一管涂鸦笔,写得千家万户红。

除写诗而外,郭定乾先生还擅长书法,过年的时候,免不了要为乡邻们书写春联,以尽一个文化人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诗的前两句分说对联的内容与形式,内容是自己撰写的,虽然还不够工整,但都是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内容);字也是自己亲自挥笔书写的(形式),虽算不得清雅秀丽,但也可博得小孩子的艳羡。诗写到这里,作者一改前面那种忸怩谦虚之态,顿时激情奔涌,“狂挥一管涂鸦笔”,是书写春联时作者的个人情态展露,“写得千家万户红”是书写春联的效果体现,或者说是作者心中的美好希望。作者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放 鹅

手执长竿一曲歌,门前放眼好山河。

农夫也有羲之好,春草青青放白鹅。

羲之爱鹅,曾用《黄庭经》手卷向山阴道士换取,那是古代风雅文人的趣闻。而一位农民诗人,却也演绎着另一番与白鹅的缠绵故事。诗的起句就很清新明快,于浓郁田园气息中感受到作者欢快的心情。何以欢快呢?远望是家乡秀美的风光,眼底是青青野草,还有自己喜欢的对对白鹅,如何不叫人赏心悦目呢!放鹅,本身是很单调乏味的农事活动,可在一个诗性的农民眼里,这种劳动也变得轻松愉悦,富有诗意。

插 秧

白水汪汪万顷田,一田拟作一诗笺。

疏疏写下千行绿,如此文章最值钱。

插秧,弓腰屈背,往后退行,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农事活动。可同样地,在诗人笔下,插秧却被写得充满浪漫,充满诗情画意。在诗人眼里,白水汪汪的万顷良田就是一张宽大的白纸,就是一张可以驰骋想象、挥洒激情的素雅诗笺。在这里,农人们用汗水插下的一株株秧苗,被诗人看作是一行行美妙的文字,是一首首动人的诗歌。诗人骨子里的浪漫情怀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极大的展现。

五.以忧患意识洞察社会的各种矛盾。忧患意识是一个优秀诗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特质。作为一个农民诗人,居于社会底层,饱受生活磨难,使他能够全方位、多角度、最真实地体察世俗人情,感受社会的真善美丑,以冷峻的笔触描写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

归 燕

寂寞空庭几树花,打工儿女在天涯。

多情惟有双飞燕,来伴阿婆守旧家。

当大量的青壮年涌向城市之后,农村的凋敝逐渐显现出来,在边远地区尤为突出,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诗中的燕子似乎是恋恋不忘旧主的多情精灵,年年来陪伴留守老人。作者借题发挥,将空巢老人的孤寂、无奈、缺少关爱这个严肃的话题展示出来,让人深思。

除 草

草盛苗稀不惬情,山田半亩费经营。

苗如弱者扶难壮,草似贪官铲又生。

漫说天恩多雨露,谁知物性有侵争。

欲师治国经纶手,剪莠存良慰耦耕。

“苗如弱者扶难壮,草似贪官铲又生”,多么形象的社会现实,禾苗(底层弱势群体)柔弱难扶,贪腐屡禁不绝,此中蕴含了作者多少愤慨与无奈啊。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没有绝望,而是满怀希望,“欲师治国经纶手,剪莠存良慰耦耕”正是作者对未来的殷殷期待。当前中央高压的反腐态势,无疑是对作者以及社会呼声的极好回应,想必作者早已心生慰藉了。

郭定乾先生还有很多反映农村现实的作品,比如“养儿或不孝,父子犹反目。不如拓荒原,广种千竿绿。莫辞一春劳,三年即获福。可以济老衰,非为风雅逐”(《修竹》),诗以种竹立论,反映了对农村中老无所养的忧虑。农民没有养老金,长期以来只能依靠“养儿防老”,而一旦“养儿或不孝,父子犹反目”,这种老人的晚年就十分凄惨。虽是咏竹,却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令人感叹。他因经济窘迫,女儿将读高中,用度难以为继,不得不忍痛卖掉院中老父亲种植的银杏树时,不惜用大量笔墨,曲折往复,描写自己当时复杂的心情。“抚干意依依,中心苦不已。不因家计艰,安忍遽舍尔。伤如失弟兄,痛如割妻子”将一位落魄文人痛切心扉的心理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读之催人下泪。虽是写自己卖树的一段情感经历,却也反映了教育带给一个经济尚不宽裕的农村家庭之沉重负担,从侧面折射出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那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郭定乾先生五十岁以前几乎没有离开过农村,他对农村有着最为真切的感受,这一点,是我们许多写田园诗的作者所难以企及的。因此他的田园诗充满了泥土气息,真实、深刻、感人,而不虚假、浮华、肤浅,与很多采风产生的作品有着本质的区别。他有过短暂的城市打工经历,也许他骨子里始终与城市存在着心理距离,此间很少有写城市生活的作品。即便他十年前已离开老家,移居城市,他这些年的作品中,山水田园仍是主流。可见,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写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写容易触动自己敏感神经的题材,对一个诗人来说,是应该始终坚守的原则。每个人的知识、阅历、人生际遇总是有局限的,总有我们所不熟悉、不了解、不能深入感知的领域,在写作时就应该有所取舍,应基本确定自己的选题范围和标准,什么题材适合自己,“是不是自己的菜”,须有清醒的认识。如果把自己当作全能选手,见什么写什么,结果可想而知。当年,我向《岷峨诗稿》的编辑周啸天先生推荐本地一位农民诗人的作品,周先生给我回信说:他是农民,应向郭定乾学习,多写农村,多写现实生活。这更一步说明作为农民的郭定乾,将创作主题倾注于农村,倾注于田园,路子是非常正确的。郭定乾先生的创作理念,或许可以作为借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