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的鉴定方法及保养技巧
因气候变化或其它因素,玉皮壳上会表现出膨胀或萎缩。膨胀的结果是出现桔皮纹、象皮纹、皮疹纹而萎缩的结果是出现缩斑、缩纹。缩斑又称烂班,烂班严重的是为古玉的老化萎缩现象。
常听人说,“千年古玉赛秋葵,意思是由于岁月的侵沁,白玉质地已经变成了浅黄 色。还有“玉有五色沁,胜得十万金”的说法,是指一块古玉若能有五种以上的沁色则最为贵重,更为稀有。
中国有着悠久的制玉历史,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玉璧問世,玉璧的制作在汉代达到頂峰。后代常常有仿制上三代及汉代古玉的作品。其中历朝历代中,以宋代的仿制最為严謹。
中国人对玉的特殊喜好自古有之,古人云,石之美者为玉。也曾有人形象的比喻,玉是大地的舍利。被誉为华夏文明第 一块奠基石的高古玉,有着高深莫测的神秘色彩。在古代,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彼德焉。而玉的温润色泽象征仁慈,坚硬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民间相信玉能护身、驱邪,代表着正气和灵性。对于古玉,可以工精、质优、色巧、形奇为标准进行收藏。一般说来,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玉材、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细;而旧玉的鉴定,则要识别玉器的制作时代、历史上的作用和占有者的身份等等。古玉一般刀法比较精美,纹饰比较古朴,鉴赏古玉,更应重视的是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治玉成器是玉石原料和出土古玉之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故而从先后顺序上讲,沁变和质变的产生会晚于加工痕迹,这亦如同地层学上的叠压关系。从观察现象上讲,老化痕迹会覆盖加工痕,或者从加工痕开始蔓延。
从高古玉的沁色、钙化、包浆、形变、土蚀现象、加工工艺等各方面的成因,鉴定要点一一解说,因为这些特征是高古玉在土壤中经过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自然变化形成的,也是鉴定高古玉最根本的要素,很多特征更是仿造者无法企及的,所以从出土高古玉本质的变化特征说起,才是科学的,比较有说服力,更是鉴定高古玉的根本。在鉴定运用时,这些方面绝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或是同时存在的。所以,必须几方面的特征同时具存,才能下结论,否则就会以偏概全,缪之千里。
历代高古玉普遍存在着巧色及带色料高古玉的现象,但这种材料在原有的基础上又经历长期地下环境的浸蚀,造成局部色料部位被首先氧化腐蚀,必须掌握这方面的特征规律。掌握生坑高古玉的主要特征。所谓生坑高古玉的指出土以后没有进行过任何清造处理,高古玉本身粘附着各种沉积物质,而且附着力极强。而赝品是采用人为制造在玉表的附着物,这种人造附着物质粘结密度及粘结力很差,这是辨别真伪的一方面,生坑高古玉应没有任何人为处理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