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回家》.............

当年下乡把队插,

青年点就是家,

挖來一棵小杏苗,

悄々在房西头栽下。

小々的树苗呵一

经历了春天发绿芽,

夏天暴雨打,

秋天烈日晒,

冬天风雪刮。

一年又一年,

走过秋冬春夏,

小树迎着风雨來长大!

树干渐粗壮,

枝头开满花。

丰收时节快到了,

黄橙々的大杏枝头压,

树儿悄々问:

栽树主人去了哪?

为啥不來看々我,

难道不想家?

离开那个青年点,

已经渡过四十个春夏,

想家想家真的好想呵!

记得当年我们的汗水在

那块黑土地上挥洒,

河套边老平地知青

耕种的脚印己留下,

大队磨米房机器隆々响,

知青起早贪黑磨米为大家。

小学校的孩子,

是知青教他们学文化,

村里的电灯呵,

是知青埋杆架线拉进各家……

岁月悠々,

流淌青春年华,

当年知青就把

这里当成自已家,

房西的杏树呵,

和我们一起长大。

熬过了那艰难岁月,

一起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如今新时代到來啦!

幸福生活美如画。

美好生活谁创造?

当年知青贡献大。

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上一笔吧!

日月转换,四季变化,

当年知青已老了,

皺纹脸上画,头发已白了,

两腿走不动,

坐着轮椅也想回家。

青年点是我们第二故乡,

村里沙河水把我们养大,

回城工作走到海角天涯,

梦里常々想念她,

就象儿女思念老妈々。

乘春风,迎朝霞,

老知青要回家,

看々那棵老杏树,

瞅々家乡新变化,

回家回家多年夙愿,

一定会实现哒!

(0)

相关推荐

  • 朱大鹏的人物写生

    写生或速写要注意主客观统一,即物我交融.心物一体.形神兼备.绘画时要特别注意观察人物心灵的表现.主动赋予对象以强烈的感情.思想,包括个性.努力画出鲜活的生命形象.学会抓住绘画对象的闪光点和美好的瞬间. ...

  • 为了一套恩人的房,用尽心机,好优秀的青年,

    为了一套恩人的房,用尽心机,好优秀的青年,

  • 知青时节:50年了,我们一直没有忘记你

    知青时节:50年了,我们一直没有忘记你 原创2021-06-06 09:11·知青老刘 那是一九七一年五月二十六日的傍晚,落日的余晖将西边的天空镀上了一抹红霞.在农田里劳累一天的我们和农家人收工了,你 ...

  • 知青文学里程碑式的巨作,再现40万知识青年命运的悲壮

    如果说起80.90年代的青春回忆,是灌篮高手.小霸王游戏机.足球小将等等,那么我们父母那一辈的青春记忆又是什么呢?粮票.四大件.露天电影以及不得不说的知青下乡. 当时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195 ...

  • 六十年代歌曲《革命青年志在四方》 知青插队时的高清修复影像

    六十年代歌曲《革命青年志在四方》 知青插队时的高清修复影像

  • 知青,有说不完的过去

    五十年过去了,我们知青已不再年轻.曾经揪扯着亿万人心扉的上山下乡运动,也逐渐远去,成了被许多人淡忘的历史. 可是我们不愿这段历史被人忘记.因为它是我们用青春与激情.用汗水与泪水.甚至是用鲜血与生命写就 ...

  • #知青##青春#绝版的女知青老照片在那个...

    #知青##青春# 绝版的女知青老照片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 是永远也无法抹去的回忆 网友说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看过一定会哭 这种情感其他人根本无法体会

  • 老照片:70年代女知青们在北大荒的真实经历,看完让人感慨不已

    北大荒,指的是黑龙江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的广大荒芜地区.195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大开发,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北大荒成了北大仓.北大荒的变化离不开1970年代在北大荒辛勤劳作的知青们. ...

  • 70年代的老照片,乡村赤脚医生,穿补丁衣服的女知青

    山里人 书记到俺家 食堂服务员 乡村赤脚医生 养蚕姑娘 解放军医疗队进山来 解放军医疗队进山来 解放军医疗队进山来 解放军医疗队进山来 解放军医疗队进山来 女民兵 知识青年参加劳动,衣服上带有补丁 下 ...

  • 知青岁月 农场趣事 作者/高文忠

    公众号第61期 农场趣事-高文忠 我是1968年下乡到柏各庄农场五场三队的.在农场5年中,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使我懂得了劳动的价值,了解了社会,理解了人生,这5年的一瞬间是基石,托着我又走过了5 ...

  • 唐山知青诗社 公众号第61期

    爱情不是终点,陪伴才是归宿.恋爱的甜美和新鲜感终会化为平淡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在烟火味儿十足的生活中彼此陪伴,才最让人感到心安. 爱情不是终点,陪伴才是归宿.恋爱的甜美和新鲜感终会化为平淡生活中的柴米油 ...

  • 【海南知青】/ 妙闻

    海南知青 妙闻 上世经五十年代,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知青".在那个刻骨铭心的岁月里,我们有着共同的命运,上山下乡.共同经历了一程又一程的艰苦历程,共同经受了一陳又一陣风 ...

  • 坪村知青二三事(欧阳兆福)

    中国知青,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66年-1976年10年间,为了响应毛主席号召,全国有17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插队落户:到边疆去军垦拓荒:到草原牧马放羊:到农场植树耕田.到祖国最需要 ...

  • 1968年,女知青下乡住我家

    作者:巢书林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杂志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1968年9月11日,高粱红了,玉米上场的时候,一辆大马车拉着全县第一批知识青年下乡来到我们村(汀流河 ...

  • 照片背后的故事之三:北京知青回家记

    这事要从1998年9月29号晚上接到的一个电话说起.就在那天晚上的12点多钟,一个朋友给我打来电话 ,说第二天一早将有北京来的十几名知青,要去当年他们插队的大苏乡去,问我是否一块去拍些照片? &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