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之父在内的医疗精英们给我们的启发与“争议”

过去的一周忙得不可开交,不过见到了很多医学界的大神,长了很多见识,也算没白忙活。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大神们对精准医疗和肺癌都有哪些独到的看法。

2017深圳国际精准医疗峰会

这次峰会,请来了诺贝尔获得者、发现DNA结构的天才科学家James Watson,和肿瘤免疫治疗中作出重大贡献的陈列平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Haalthy作为一家“以肺癌患者获益最大”的患者教育、数据和服务平台,有幸受邀到了现场,认真听了各位大神的报告。以下,是笔者认为最有价值、且与肺癌病人与家属息息相关的内容。

疑问有哪些?

我如何防癌的?

James Watson: 我不喜欢大量补充抗氧化剂的方法来防癌,但是我喜欢锻炼,因为锻炼,可以使患癌症的几率降低,虽然不能降到0,但是起码可以降低20%左右的概率。我通过氧化运动,使身体能够产生能够杀死癌细胞的产物。

抗氧化物过多会导致化疗无效?

在大会上,Watson还给出了一个他对化疗为什么无效的观点和看法(此观点不代表Haalthy肺腾助手的观点,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在正常细胞里,细胞会产生能量,里面有一种反应性的能量,产生抗氧化物。抗氧化物是一个信号,他显示的是一种被动的氧化反应,而癌症细胞有可能会比普通细胞产生更多的活性氧 (ROS,生物体内一些氧化反应中形成的痒自由基),而正常而言,氧化物和抗氧化物应该是平衡的。在癌细胞里,由于抗氧化物充满于细胞中,使氧化和抗氧化之间的关系失去了平衡。所以为什么化疗失败?很有可能就是在癌细胞中充满着抗氧化物。因此,治疗癌症首先要把癌细胞里的抗氧化物和身体多余的抗氧化物清除,化疗才能发挥作用。(再次强调,此观点不代表Haalthy肺腾助手的观点)

免疫治疗导致肿瘤爆发性增长?

陈列平教授:对PD-1抑制剂导致肿瘤爆发性增长的数据表示怀疑。为什么这么说,文章里提到的参与人数中,数量为131人,而发生肿瘤爆发性增长的人占了9%。这并不能说明PD-1 vs.肿瘤爆发性增长就有必然的关系。

会后,笔者也和陈列平教授进行了交流。在以往的报道中,吴一龙教授团队,也曾报道过一些案例,即EGFR21号突变的肺癌患者在停药后,肿瘤出现爆发性增长。不仅如此,哈佛医学院的Rakesh Jain教授也发现,在停用抗血管生成药后,模型上显示,由于肿瘤上的血管分布不均匀,导致肿瘤细胞“漏出”引起的爆发性增长。

CSCO上海国际肺癌论坛的内容

以往去国内的肿瘤大会,基本都是总结其他会议的摘要和分析报告。这次,笔者冲着肺癌的几位大神来到了上海,本来只是准备混个脸熟,学习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没想到这次除复习了一遍EGFR、ALK、RET、ROS1、MET基因靶点以外 (所有相关的知识都已经在Haalthy肺腾助手上做了详细总结),笔者还在基因检测、临床入组、小细胞的新治疗手段上,学习了新的知识。

哪里有争论?

有关基因检测的争议 - 究竟各大检测公司有什么不同?

上海胸科医院的陆舜教授邀请了燃石生物、世和、贝瑞和康、病理科的专家上台,来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有关二代测序的“争论会”。在讨论中,我们了解到,肿瘤科医生其实并不能完全读懂各大基因检测公司做出来的报告。我们也了解到,就测序的深度和丰度问题上,业界其实并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究竟基因突变的丰度值,对用药有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如果有,那么多少丰度值才是真正有用药的意义?

但是被陆舜教授肯定的是,通过基因检测测出来的“药敏”,在临床中能够指导化疗药物的选择,实际没有真正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即使出现了基因检测后,病理也是不能被取代的。

原因有二:

1. 病理医生需要首先确定取出来的组织中,确实有足够量的肿瘤细胞,才能拿去做检测;2. 病理报告会对确定肿瘤的分类有无可取代的价值,因为大家知道,虽然都是肺癌,但是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为非小细胞肺癌,鳞癌和腺癌的治疗方案也很不一样。

小细胞的进展、争论和共识

靶向药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大放异彩,但是到现在为止小细胞肺癌还没有一个上市的靶向药物。然而值得欣慰的是,通过免疫疗法来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实验中,终于见到一些成绩:已经在美国上市的Nivolumab (BMS的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 (Merck的PD-1抑制剂)、Atezolizumab (Roche的PD-L1抑制剂)、Durvalumab (PD-L1抑制剂)都已经展开了单药和联合用药(联化疗药或者另外一个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另外,抗体偶联药物,如:Rova-T和IMMU-132,临床数据非常不错。同时,小分子多靶点抗血管药物,如:舒尼替尼、安罗替尼,PARP抑制剂Olaparib、Aurora激酶抑制剂Alisertib等等,都是非常让人期待的临床药物。然而难题就在于,当出现了这么多选择以后,患者、甚至医生该如何选择?我们Haalthy肺腾助手会继续为大家做一个后续的报道,我们也将在6月份远赴芝加哥,世界最大的美国肿瘤临床大会为大家做及时的报道。

(图为李慧医生在会上的演讲报告:抗体偶联药物开启SCLC精准化疗)

未来中国的I期临床

也许大家认为,中国的I期临床太少了,患者永远都没有机会接触全世界最前沿的新药临床。然而看起来并不是这样的。据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张力主任报道,在全球肺癌一期临床数量排序(每百万人口)中,中国排在第4位,走在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台湾的前面。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上,肺癌一期试验共有43项。如亚洲肺癌人群中最常见的EGFR通路的新药研究中,加上国内外的新药,共有7项正在进行临床,其中5项为三代药,2项为二代药。他们分别是:奥西替尼(AZD9291, 阿斯利康)、艾维替尼(浙江艾森医药)、迈华替尼(杭州华东医药)、艾氟替尼(上海艾力斯医药)、BPI-15086(浙江贝达药业)、HS-10182(江苏豪森药业)、Hemay020(天津和美生物)。

而据Haalthy的内部消息,国内将会在这两三年有一个巨大的临床试验改革。新的政策下,大量的临床I期将会被允许进入中国,使新药的临床研究尽可能与美国同步,这也意味着国内的患者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最前沿的临床研究,找到治愈的希望。

结语

肺癌的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的选择都很关键。一招出错,满盘皆输的代价太过惨重。但毫无疑问的是,在这些治疗理念中,精准治疗势最有可能让肺癌患者获益最大,这又与Haalthy的理念不谋而合。最后,非常荣幸能够被邀请参加这两次盛会,也非常感谢老师们对Haalthy的认可和支持。

参考文献

1.https://wenku.baidu.com/view/56e83345ba1aa8114431d983.html###.

2.Heidi Ledford.Promising cancer drugs may speed tumours in some patients.NATURE. 2017 Mar 31., doi:10.1038/nature.2017.2175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