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超│从扎堆围观看道德冷漠
从扎堆围观看道德冷漠
□郑玉超
在我国,扎堆并非舶来品。鲁迅先生笔下曾悲愤地提到过国人聚集到一起,鸭子般伸长脖子,观看“洋鬼子”肆意枪杀我们的同胞,快意已麻木了人们的精神和灵魂。时过境迁,史上之丑短不说也罢。可怕的是,虽经多年,我们国家至今仍流行扎堆欣赏悲剧的恶习。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利·威塞尔曾把冷漠列为二十世纪的社会病症之一,以引起人们对道德关怀的注意,但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始终能够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另类清醒,执著于做一名快意的扎堆看客,冷静地伸长脖子,醉心于丑恶和血腥来刺激自己的视网膜和脑神经。日前,在兰州又看到了这类事件的翻版,孕妇现场揭穿小偷遭暴打,路人麻木围观像看戏。
扎堆现象的盛行已超越了社会心理承受能力,扭曲着人们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过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思想曾被视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现在看来,该论有着它合理的逻辑成分。
试想,当别人危难之时我们只会冷眼欣赏,袖手旁观,扎堆看热闹。一旦换个角色,受难的是我们,围观的是别人,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谴责扎堆现象,去诟病道德冷漠和人性堕落?
必须承认,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有着浓厚的“自恋情结”,往往看重“人人为我”却漠视和无意“我为人人”,对舍己救人、见义勇为、挺身而出英雄之举和正义之行,缺乏普遍的、广泛的、深刻的社会认同感,热心助人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稀缺资源”,勇敢、真诚、友善、互助显得弥足珍贵。
当务之急,我想我们不要一味躺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喘息自疚,也不要仅仅停留在探讨层面上诟病指责,相反,要从我们自身做起,对扎堆行为进行深刻反思,把道德关怀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更为重要的是,在人性、情感和法制的范畴内,迅速构建新的社会道德体系,重塑道德评价标准,努力建成社会机制,教育和引导人们以身作则乐于助人,维护社会正义、关爱他人疾苦,减少直至杜绝扎堆现象发生。
更多文章敬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