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学陕军”新梯队初具规模——用陕西作家独特的写作视角,创作出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人民的现实主义精品力作!

魏锋专访(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文学陕军”新梯队初具规模 

 

为再造陕西文学新辉煌,陕西省推出了“陕西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资助计划”(简称“百优计划”)。

记者从7月24日陕西省委外宣办举行的“加强文化建设 彰显文化自信”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计划实施一年多来初见成效,仅2017年“百优作家”出版重点个人作品单行本68部,“文学陕军”新梯队初具规模。

人才问题始终是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百优计划”工程由陕西省作协具体负责,挑选出全省最有潜力的作家资助5年,鼓励写出好作品。陕西也因此成为全国各省份中对青年作家扶持力度最大的省份。现场发布会陕西省作协汇报了“百优计划”实施一年多来的情况。

前期在经过导师举荐、各地市推荐,全省共筛选出了74名有理想、有潜力、有良好创作状态的优秀中青年作家,并遵循作家的成长规律,按年龄、分层次进行了安排。60后、70后作家主攻长篇小说、个人专著;80后、90后作家主攻文学期刊,大量发表中短篇小说。

目前“百优计划”成效显现,“文学陕军”新梯队初具规模。仅2017年,“百优作家”出版重点个人作品单行本68部,在国家及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作品800余篇(首),有100余篇(首)转载、收入年度选本等,获国家级、省级以及刊物专项奖励30余项。其中60后、70后作家成为文坛主力和中坚力量,周瑄璞、王妹英、杜文娟等相继推出新作《多湾》《得城记》《红雪莲》;80后作家周子湘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发表小说,并被《小说选刊》转载,入围《小说选刊》2017年汪曾祺华语小说奖。同为80后作家杨则纬的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转载,获得《中国作家》剑门关年度奖。同时90后作家跃跃欲试,范墩子、王闷闷在全国文坛崭露头角。

如何让“文学陕军”这面大旗屹立不倒,引导“百优作家”讲好陕西故事?记者获悉,将继续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通过举办座谈会、“百优作家脱贫攻坚老区行”等活动,引导“百优作家”围绕重大历史题材及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创作,用陕西作家独特的写作视角,创作出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人民的现实主义精品力作。

来源:中国作协办公厅信息处2018年7月17日《文学工作信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