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篇:杀马特我爱你,一部记录片!好评如潮!

第一项:电影 

2017年,李一凡开始拍摄杀马特。

他从深圳开始,在深圳、广州、中山、惠州、重庆、贵阳、黔东南州、黔西南州、毕节、安顺、昆明、大理、玉溪、曲靖,以及红河州,共计完成杀马特采访67个,网络采访11个。

在拍摄期间,李一凡又从杀马特和其他工人手中,通过直接购买手机视频等方式,收 集了工厂流水线及工人生活录像915段。

这是一次详实且残酷的调查梳理行动。

五颜六色的头发下面,李一凡重新检讨了城乡关系里,关于社会底层工人的生存代价和权利困境的根源。

当越来越多的杀马特消失在人们视线里,而曾经或依旧是流水线工人的他们,和今天仍然不断涌入城市的打工者一样,依然面临着实质上的权利不平等,依旧笼罩在制度性排斥的阴影里。

  杀马特音译自英语“smart”一词,泛指一种中国城市年轻工人中曾经风靡一时的亚文化潮流,以夸张而廉价的服饰、发型著称。艺术家、纪录片导演李一凡花费数年时间实地接触和研究“杀马特”群体,最终用访谈和工厂场景创作出一部长片,并在展览现场用数百部二手手机播放购买自工人自拍的生产场景。
  

李一凡将展览视为一次让美术馆观众看到另外一个社群的机会,在长片中他借用年轻工人的陈述,描绘出杀马特形成的条件、变化,及如何在舆论暴力下走向式微。

在项目中,他始终是以无知者的角色进入,随后逐渐发现杀马特的遭遇,来自于年轻工人的孤立处境和与城市主流生活之间的疏离,并把项目看作是对杀马特一词祛魅化的过程。

这与他一贯的立场保持一致,即认为在中国的现状下,艺术创作应当基于对社会生活的直接体感,才能因现实本身的超越性,获得足够的创造力。

导演为杀马特作为主体的叙述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也提供了从兴起到式微的发展脉络,但仍然没想明白2012年对杀马特的围剿是如何发生的,这种追问和当下许多现实问题相关联;而再到2018年,杀马特再次走入主流视野,涵意发生了变化,内部有了割裂,但管控的那个主体更加蛮横,也更加难以抵抗。

审美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起点!。这是百万底层青年人想要冲破固有概念,拥抱自由的一次革命。当我们客观去看待杀马特,更多的是感动与叹息。之前对这个群体了解甚少!看了片子才恍然大悟,!向他们致敬!

第二项:赚钱的思维 

在骗子的行业,有个非常知名的玩法“钓鱼”,屡试不爽。
先用免费唰单兼职,骗你入行,再找个借口说 唰够500元才能返现,你提现的时候对方说,要交100元会员费用,交了之后再要你做够10单才能提现。
你不想损失这100元,就得继续付500元,不想损失前面的600元,就得损失几千元 ...
这种心理惯性,也叫做“沉没成本”。所以,天下没有免费的东西!有时免费比付费更为费钱!而付费,也要清醒自己!值得才继续,要不就断舍离!舍得才会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