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年到现在,相声经历过三落三起,都是哪些人在起作用?
相声发展到现在,不到200年历史,最早它类似一种街头杂耍,后来逐渐登堂入室,成为一门艺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情况暂时不提,就拿1949年之后来说,其实相声也经历过多次低谷和中兴,总体来看有这么三次起落。
其一,五六十年代
新中国成立之后,相声包括很多传统艺术,都陷入一种很难突破的境地当中。旧艺人们再登台表演,说的还是过去那些陈旧内容,根本不为当时的新时代工人阶级观众所接受,有的演员甚至被观众当场轰下来过。
相声是不是绝对不适合新时代观众的要求?侯宝林等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艺人们非常苦恼,还为此一起向刚刚回国的老舍先生请教,相声的路到底怎么走。
在老舍的启发之下,相声演员联合起来,成立相声改进小组,将旧时代的相声进行革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了一批适应新社会的新作品,登台表演受到新观众的欢迎。相声由此经历了第一次的起落。
其二,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
文革时期万马齐喑,相声与很多艺术形式一样都陷入低谷,相声已经基本听不到了。其间除了马季、唐杰忠那段歌颂型相声《友谊颂》,老百姓是听不到什么相声的。而随着文革结束,相声抓住了实际针砭时弊进行演出,涌现出一大批紧跟时代的新作品和新演员,《如此照相》、《帽子工厂》等作品让观众大呼过瘾,相声迎来了极度繁荣时期。
进入八十年代,春晚等新节目的兴起,也促进了相声的进一步繁荣,这种势头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初。随着电视节目对相声的限制越来越大,相声创作开始被束缚住手脚,相声逐渐失去了此前的优势,陷入长时间的低迷。
其三,从2005年到现在
就在电视相声找不到出路,民众几乎听不到新相声的时候,2005年底到2006年初,郭德纲及他所领导的德云社异军突起,人们这才认识到原来在小剧场能够听到更有相声味儿的好相声。在德云社的带动下,很多民营相声团体在全国兴起,茶馆相声开始回到公众视野,直到如今。
当然,这些年剧场相声也开始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作品陈旧缺乏创新,很多地方的剧场相声经营不善,缺乏观众基础,即使是高人气的相声社团,也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一种虚假繁荣的状态。
如今是好时代还是坏时代?
不能说如今不是一个相声好时代,因为它毕竟降低了相声门槛,不管是对于相声演员还是观众来说。过去想说相声只能进院团,而这方面的门槛是很高的,郭德纲当年曾经深受其扰,如今的年轻人只要有这方面能力和努力,就有可能走上这条路。
而对于观众来说,你可以说有很多剧场相声不够精彩,但你毕竟多了一种选择,想听听相声就走进剧场,不像过去那样只能被动地等着电视晚会上播出。
每个时代,都有好的一面,也有遗憾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