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客观对待陈式太极拳发展过程中的“三次变化”

一切事物总是因时、因人有意或无意而变化的。不离法则而变化,是为发展;离开法则而变化,必定倒退。

太极拳论说:“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理”即法则。太极拳有太极拳的“理”,在“理”指导下的运动方法便是技法。技法虽因敌而变,而它的法则却不能变。 陈式拳法的法则就是缠法的螺旋运动。据《陈式太极拳》介绍,陈家原有套路七种和太极长拳(亦名太极通背),后来精简为现在的一路、 二路(亦名炮捶)。这第一个变化,据我推测可能是陈王庭根据他的武学实践经验而修改整理的。

据陈鑫介绍,原来旋风脚一式下边的动作为:双手随身之后转而按于地上,头向下而双足悬空上蹬;后又变为身右转时,双手向右平伸,右足踏地,左足向左平蹬(如其它拳种的夜叉探海式)。当右转捣碓后的庇身捶前边,左足踏稳,右足向右,腿肚贴地进步,腰向右下转,右肩只离地七寸,名为七寸靠,难度较大,今已无人能练,这些变化系自何人,陈鑫亦未介绍。

陈发科师教我们之初,庇身捶下面无背折靠,双推手后无三换掌,倒卷肱后只接白鹤亮翅。而无如今所练的转身六合、退步压肘(此名可能是陈照奎起的)。又二路拳的庇身捶右足原向内勾,今则不勾;倒骑驴后原为闪通背,今为海底翻花;劈架子的左手原为逆缠的拳,今为顺缠的掌,这是第三次变化。但都变得合理,在技击方面有实用价值,应当是发展了的动作。

现在由于陈式太极拳逐渐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全国各地均有教者和学者,动作的配合又大有变化。我现在所练和所教的套路,虽然以陈师原教的套路为据,但从一九五六年春我从北京回来,又把陈师所讲解、试验的着法融合到一起,所以又和各地所练的大有不同。照奎在南京、上海所传套路,和陈师原传的眼、身、步、手的配合也不一样。

总之,应当用陈发科师所说:“这套拳没有一个动作是空的, 都是有用的”话,作为衡量正确与否的标准。衡量的方法,最好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亲手试验。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