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变的智能制造, 下一站开往哪里? ——专访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首席代表 房殿军

个人简介

房殿军教授作为德国物流界华人第一人,擅长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在德国物流界享有盛誉

1988年进入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并获得德国国家特殊津贴,1995年以题为《物流中心规划专家系统》的优秀论文获得德国物流工学博士,2005年获得德国弗劳恩霍夫终身名誉研究员称号,负责的多个欧共体和德国国家重点物流科研项目中的《物流规划计算机辅助系统》这一项目获得欧共体科技特别奖,2010年,德国弗劳恩霍夫机构授予房殿军博士“弗劳恩霍夫勋章”最高成就奖。

房殿军教授自1999年以来一直担任华为首席物流顾问,参加了华为几乎所有工厂的物流规划。2018年,德国物流协会颁予房殿军教授“卓越成就奖”。2019年,海尔授予房殿军教授人单合一勋章“最佳实践奖”。

房殿军教授在多家中国知名企业如华为、海尔、福田、京东、平安银行、中国烟草公司等担任专家顾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2018年6月,房殿军教授发起组建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并且担任中方院长。

导语

作为一个年轻的现代化国家,中国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制造大国”,却也在迈向“制造强国”的路上凸显瓶颈。穷则思变。在成本攀升、市场竞争等多重压力下,中国的制造业不得不进行新一轮的转型和探索,市场需求和供应链技术,正在为这次转型提供了动力和支撑。

1

何为“工业4.0”

核心

——低成本实现定制化需求‍

过去,大批量制造成为了降低供应链成本的重要手段,而“定制化”则意味着高端和奢侈。如今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个性化”消费趋势明显,各行业商业模式也开始向“个性化”倾斜。而“工业4.0”的核心愿景,就是用低成本实现定制化需求。而这离不开供应链技术的升级与应用。由于个性化需求要求供应链的响应速度极高,因此非常强调供应链的柔性化。而供应链的柔性化,则建立在供应链的数字化基础上。

基础

——CPS(Cyber-Physical Systems,信息物理系统)‍

“工业4.0最早由德国提出,而其提出的基础在于CPS(Cyber-Physical Systems,信息物理系统)的应用。”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首席代表房殿军分析道,“相比于工业3.0时期的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实现工业4.0的要素之一就是实时数字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各个环节、系统、设备和产品的互联互通。CPS比传统的嵌入式系统有了质的飞跃,它集网络系统、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于一体,是智能产品的基础。采用CPS技术后,不仅能够获取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而且能够根据需求快速地优化运行状态,其智能和效率远高于3.0时期。”

管理

——数字化、可视化和透明化‍

此外,基于供应链的数字化和可视化,还能够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管理,进而走向智能化。即系统能够预测供应链各个环节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作出预警,帮助企业预测和实现潜在需求以及规避可能的风险。例如在汽车行业,某些零部件的供应可能受到船期等影响导致未来库存的不足,利用智能供应链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地从不同需求来作出更准确的判断:若以满足所有订单需求为前提,那就需要考虑更改运输方式或者启用备用供应商;若采用成本优先的策略,则采取以满足重要客户为主,次要客户再行商议的行动方案。当然,房殿军表示,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条件更为复杂,除去成本外,订单的优先级、客户的重要性等都需要被纳入考虑的因素。

之所以系统地提出工业4.0概念,是由于经历过完整工业革命的德国制造业,已经自发地由工业3.0迈向了工业4.0时代,同时德国上马了国家级项目——智能服务世界,两者相辅相成。前者让供应链实现了智能化,包括各层面设备以及产品的智能化,并能够低成本地生产定制化智能产品,后者则是基于智能产品提供智能化服务。

2

优势

——态度开放、互联网技术卓越、市场广阔‍

但既然是互补,那表明中国也拥有着自身的优势。首先中国人乐于接受新理念和概念,并对新技术的应用秉持了非常开放的态度。过去的几年中,除了“新零售、全渠道”等商业模式的革新,对于供应链的新技术应用,中国企业也是不落下乘,并涌现了一系列成果,例如海尔青岛智能工厂、福田康明斯项目等等。在房殿军看来,在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拿来主义”非常适合当前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德国人非常系统和严谨,技术创新能力强。然而新技术的诞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被落地应用,企业、社会、法律等等,都是影响新技术应用的因素。”房殿军耐心地解释道,“中国企业则更开放,愿意尝试新技术,德国的技术研发能力与中国的实施落地速度相结合,是理想的双赢合作。”

其次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发展与成就,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尤其是在电商、移动支付等领域,需求的收集与反馈也更为全面和实时,这为供应链数字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中国有着庞大的消费市场,消费者非常乐意为“定制化”的智能服务买单。例如近年来智能家居市场的火热,带动了家电行业的产品智能化。以小米为例,小米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提供了优秀的技术平台,其服务的产品和与之合作的企业,均能够得到数字化转型的支持,进而实现对企业、个人的智能化服务。此外,中国企业对于供应链金融的使用也颇为成熟,仓单质押等模式的推广应用,缓解了中国企业日益紧张的资金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助力。

弗劳恩霍夫

物流研究院在中国的“使命”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基于这样的环境下,为中国带来更多的新技术、创新思维以及更多的人才。”房殿军介绍道,“其实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进入中国已久,并与众多知名企业形成了持久、融洽的合作关系,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与华为的合作,便始于22年之前。房殿军进一步透露道,在华为早期建设某自动化立体库项目时,入围供应商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在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的审核下被全部否决,并在研究院的指导下,华为用更低的成本建设了更适合的自动化立体库系统。房殿军进一步解释说:“当时原先的解决方案主要以托盘式立体库为主,这些解决方案并不适合当时华为的需求,且造价过高。在我们的规划下,采用了托盘和料箱结合的解决方案,不仅满足了华为需求,项目成本比原来降低了四分之一左右。因此华为非常乐意为这样的规划买单,也奠定了双方持久合作的基础。”在弗劳恩霍夫专家的指导和把关下,先进的控制软件和信息系统成为这个项目的亮点,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为了表彰弗劳恩霍夫专家的杰出贡献,2016年5月华为授予房殿军等五位弗劳恩霍夫专家“蓝血十杰”勋章。在全球10位获得“蓝血十杰”勋章的国际专家中,房殿军是唯一的中国人。

低价竞争成常态,破局艰难

大需求必然招致了大量的玩家,例如近年来火热的机器人、货到人拣选、人工智能等物流技术和装备领域就出现了大量新兴企业。但是由于部分中国企业不成熟的“市场行为”,导致了“低价竞争”等恶性行为。这在房殿军等专家看来,是不理智也是不可取的行为。房殿军严肃地说道,“企业唯有盈利才能形成稳定、持久的发展基础,一个企业若无法盈利,又何谈对创新和人才的投入呢?”

低价竞争的破局亦是十分艰难。一方面,追求“物美价廉”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另一方面,中国市场所存在的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加剧了低价竞争。“这些现象,几乎存在于各个行业。最典型的以电商为例,本作为销售渠道的电商,无不经历了低价竞争,而这种竞争带来的恶果将阻碍中国制造走向高品质,最后终将由消费者买单。”

房殿军最后总结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如疫情之下,为各企业带来了思考未来的空间,也许为时未晚。”

● 科技吹响时尚产业 供应链“革命”号角

● 2020年版 从数字看台湾物流产业营运报告 物流地产与电商物流 成为新兴势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