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附子 二者伍用寒热并用补泻兼顾
大黄——附子
【配对奥妙】 大黄与附子相伍,为临床最常见的温下药对。大黄 苦寒泻下,治胃肠积滞,瘀浊内生;附子大辛大热,温阳散寒,通行阳 气,治寒气生于中,卫阳虚于外。二者伍用,寒热并用,温清并施,补泻 兼顾,相反相成,荡涤泻下却无伤阳之弊,攻下寓于温阳之中,共奏温 肾通便,通阳和腑,泄浊解毒之功。
【临床应用】 1.阳气虚弱、阴寒内盛、冷积停滞而腹中冷痛拒按, 便秘,小便数而清,手足厥冷,脉弦紧之症。
2.阳虚热陷所致之痞证,心下痞而见恶寒汗出。
3.产后大便不通。
【用量用法】大黄:3~10克,后煎;附子:5~15克,先煎0.5~1 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名医经验】1.杨如哲认为此药对中大黄小剂量补益,中剂量 通利,大剂量攻浊,攻补结合,既能改善肾功能,又能调理脾胃增进食 欲。(《中医杂志》1990,(11):9)
2.张福乐等用大黄、附子各18克,牡蛎36克,水煎灌肠,配合 一般治疗,对3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了治疗观察。结果除4例死 亡外,余均缓解出院。(《内蒙古中医药》1988,(2):23)
3.肖森茂运用此药对治疗。肾阳衰微,湿毒滞留或泛滥之尿毒 症,应注意几点:(1)以早期运月j为好,终末期一般不宜用。(2)应辨证 选用,以脾肾阳虚为主者较宜。(3)既要注意大黄苦寒伤胃而使病情恶化,也要防止附子辛热伤阴动血之弊,并随时调整剂量和配伍。(4) 大黄一般以生用为宜,每日9克即可,或随证酌定,不可过泄,以大便 每日2~3次/日即可。(《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采菁》)
4.黄克巧大黄合剂(大黄30克,附片10克,蒲公英30克,益母 草20克,夏枯草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 灌肠20~30分钟,每日l~2次。治疗10例急性肾衰病人,痊愈(尿 素、肌酐恢复正常,症状消失)8例,显效(尿素、肌酐正常,症状基本消 失)2例;3例慢性肾衰,显效l例,好转(尿素、肌酐下降不明显,症状 无改善)2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6,17(4):50)
5.尚炽昌 等应用本药对时,一定要注意大黄与附子的剂量比 例,附子剂量须大于大黄,使大黄寒下易为温下,取其用而去其性。 (《经方配伍用药指南》)
6.贺永清 治疗肾功衰竭,用附子(先煎)、桂枝、大黄各10~15 克,黄芪20~40克,桑白皮15~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用附 子15克,大黄30克,牡蛎、蒲公英各60克,浓煎至200~400毫升,作 保留灌肠,每日1次。结果:显效14例,好转6例,无效3例,死亡2 例,总有效率80%。(《陕西中医》1986,(12):535)
7.胡龙才用熟附片、生大黄各10克,炒槐花、生牡蛎各30克, 浓煎成100~150ml保留灌肠,治疗30例尿毒症,能改善症状,延长存 活时间,有近期疗效。(《浙江中医杂志》1981,(4):169)
【使用禁忌】大黄与附子配伍为温下药对,宜于寒实病证,故于 实热便秘者不宜用;且附子辛热燥烈,凡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另附子 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芨、白蔹,配伍时应禁忌;附子有毒,应制用,煎 煮得当,勿服过量,否则可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