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乒乓大国?1961年中国十二大板打服日本,从此称霸世界乒坛
你是否知道,120年前,中国是因为日本,才认识乒乓球这项西方运动?
你又是否知道,100年前,中国乒乓球界,第一次组队对外打比赛,对手正是日本,而这场比赛的结果,又是如何?
70年前,日本是公认的“乒乓球王国”,却被迅速崛起的中国乒乓球赶超,将王冠拱手让人。从此他们刻骨铭心,连做梦都要为妈妈打气鼓劲。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里,藏着怎样的中国辉煌?
再到50年前,中国不仅对美国展开乒乓外交,也和日本开始了乒乓外交。那段艰难突围的岁月里,日本人扮演了怎样的重要角色?
1890年的雨季,几个英国人闲得无聊,在桌子上玩起网球。这一玩就上了瘾。他们后来用上了赛璐璐空心球和木板,这就是乒乓球的起源。
14年后,清光绪三十年,乒乓球走进中国。
彼时,上海有一家合记文具店,在河南路、昭通路都有门面。店主是个中年男人,名叫王道平。
清朝末年的文具店,还是少数文化精英的俱乐部,这位王道平也非凡人。为了解新知识信息,他专门去了日本。在那里,他看到一项运动:桌子两边有人来回打球,球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弹跳声。
王道平善于捕捉商机,是个营销流量推手。他立刻花钱,买了十套乒乓球器材,又让店里的伙计现场学习,然后全部带回上海,放在文具店里展示表演。
这种新玩意,引发了沪上知识阶层的注意,随后很快流行起来,学打的人越来越多。
有人写了首乒乓球诗流传:席上春风为汝招,丝球中隔意非遥。自裁杨木轻于扇,戏摇流星旋旋飘。
王道平赚得盆满钵满,乒乓球也通过日本,走进中国的城市乡村、千家万户。
前国际乒联主席、国家乒协主席、世界乒乓球冠军徐寅生老先生,曾亲口说过这个故事,证实了其真实性。
徐寅生出生于1938年,距此有三十多年,上海已有了浓厚的乒乓氛围,对他的运动生涯起步,打下坚实基础。
徐老还分析说,上海乒乓球界传统,以直拍打法居多,很少像欧洲那样去横握球拍。从这点看,乒乓球从日本传来,还真的挺靠谱。
徐寅生
日本,一个给点灿烂就敢自己发光的国家。很快,他们就以“前辈”自居,但立刻在上海被打脸。
1925年,“在沪日本人卓球协会”理事长城户尚夫,找到上海乒乓球联合会会长胡铁晋,协商举行比赛。
双方从上海三菱公司经理秋山那里拉来了赞助。
秋山认为,中国不行,日本妥妥胜利,慨然捐助银制大奖杯一个。
这年3月,“秋山杯”上海中日乒乓球锦标赛正式开打。
比赛结果,让日本人大跌眼镜。中国队以总分9:2、6:5连胜两届,永久保留锦标。
两年后,不服气的日本方面,邀请中国组队赴日比赛。
一批乒乓球高手汇聚上海,启程赴日。日本当地集结了各种联队迎战,虽占主场之利,最终6场比赛中,中国队赢下了4场。
然而,体育背后是国力比拼。
时隔不久,日本开始领先。第八届远东运动会,日本连胜中国。
1930年,中国选手再赴日比赛,已连遭败绩。中国乒乓球从此陷入低谷。
二战结束后,日本乒坛黄金十年,屡次登上世界冠军宝座。从1952年到1959年的七届世乒赛里,49个冠军被日本夺走24个,尤其是1956年,日本第2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日本收获4个项目奖牌,可谓志得意满。
不过,这种好运气就要被中国终结了。
1959年,第25届世锦赛,容国团连胜日本队主力和欧洲名将,拿下中国乒乓球第一个世界单打男子冠军。
在日本人面前,他捧起圣博莱德杯,升起五星红旗。日本人感觉到了不对劲。
容国团
1961年,第26届世锦赛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来举办的第一次世界性比赛。
日本乒乓球队还未出发,该国媒体就开始吹嘘:为了对付中国队,我们有了秘密武器,叫做弧圈球。这一技术曾经把匈牙利队、南斯拉夫队打得找不着北,是我大日本的秘密武器。这次,作为乒乓球王国,我大日本肯定能在北京夺冠,而且要拿下所有的冠军!
殊不知,憋着一口气的中国队,早就通过各种研究演练,找到了对付他们的办法。
这届世锦赛上,中国选手用近台快攻战术,压制了弧圈球的作用。拿下男团、男单、女单的冠军。
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十二大板”惊心动魄的一刻。
男团决赛在中日之间展开,前三盘,中国1:2落后。第四盘,徐寅生对星野展弥,前两局打成一比一。
第三局局点,星野发球,徐寅生抢攻,星野退后。
徐寅生经验丰富,并未发全力,而是利用中等力量,不断进攻星野反手。
一场力量、智慧和意志的搏杀开始了,
徐寅生保持着充分的专注和耐心,稳定地杀球。整个北京工人体育馆上万名观众,山呼海啸,齐声数数:“八、九、十、十一!”
星野也确实是一位优秀运动员,他顶住了如此巨大的压力,居然连续回了11个好球!
第十二板,杀在星野面前,星野终于回球失误,球出界了,徐寅生拿下了,中国队拿下了。
此后,中日双方的大比分打到4:3。
关键一盘,容国团斗志爆发,仰天高呼:“人生能有几回搏!”他再次拿下星野,赢得全场最后的赛点。
激动的中国球迷团团围住容国团,将他举起、落下,又高高举起!
中国队在主场第一次大赛,就捧得斯威斯林杯,又一次站到了日本队的身前。
赛后,多国媒体评论说,乒乓球界,中国取代了日本。
星野和他的队友,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但善良的中国民众对他们很热情,周恩来总理还专门宴请他们,表示双方相互学习,还要共同继续努力。受到这样的款待,星野爱上了中国,始终对我国非常友好,后来也多次访问中国。
在赛场上,日本队并不甘心,发誓要复仇。但是,中国队以王者姿态,让他们幻想连续破灭。
1963年27届的世乒赛上,中国队继续垄断男单、男双的冠亚军,并获得团体冠军。
1965年28届世乒赛,中国又拿下5个冠军、4个亚军和7个季军。日本只获得两项冠军。
如果说,五十年代,世界乒坛是日本天下。六十年代,已彻底改朝换代。
由于特殊原因,后两届世乒赛,中国没有参加。日本再次风光起来,在1967年、1969年又连续称霸国际乒坛。
日本是一个只崇拜强者的民族。他们虽然赢了,但心里却没忘记中国队。他们总是憋着劲想“请”回中国队。
当时的日本乒协会长,叫后藤钾二。他知道,没有中国队的世乒赛,含金量不高,就算拿奖,对大和民族的面子也不好。
后藤认为,想要让中国参赛,必须要把台湾地区在亚乒联的所谓代表清除出去。
说干就干,后藤立即行动起来,他有点轴劲,发誓说如果做不到这点,自己连亚乒联主席也不干了。
1971年1月,后藤访问中国,面见周总理,提出这个建议。
周总理始终关注乒乓球事业和中日关系,鼓励他说:“7亿中国人民都支持你,请放手做吧!”
这一年2月7日,后藤提出让中国参赛的提案,但整个亚乒联无人支持,后藤当场辞职。
事情陷入僵局,到最后是国际乒联主席伊文斯决定,不接受台湾地区进入国际乒联。
后藤有了底气,返回日本组建新的亚乒联。经过千辛万苦,日本人终于把中国队“请”回国际乒坛。
1971年3月17日,中国乒乓球团抵达日本,参加31届世乒赛。
不出所料,这个请回来的老对手,又一次从日本对手中拿回了男子团体冠军。
日本人此时心里的滋味,是高兴还是不甘,那就说不清了。
从此之后,中日乒乓球交流密切,双方多次派团互访,成就了中日之间的乒乓外交。
又一个十年过去,日本已不是中国的对手,欧洲成为主要挑战者。连续10届世乒赛,70个冠军,中国拿下45个,日本只有3个。
到90年代,日本乒乓球几乎没有了竞争力,只能靠从中国挖人。1994年亚运会上,前中国世界冠军、日籍华人小山智力连续战胜邓亚萍,拿下了女单冠军,好歹算刷了一把存在感。
在21世纪,中国乒乓球的海外军团,开始“援助”日本。不少中国教练员来到日本,其中既有华裔日本人,也有中国的省队、国家队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短暂到日本从教。还有专业教练团队,将我国先进技术带到日本,实现教学相长。
在日本的福冈、千叶、冈山等基层训练、社区体育中,都有中国乒乓球教练的身影。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也是在中国教练的陪伴下成长起来,并和中国队的许多人,都成了好友。
福原爱
在中国人的帮助下,日本乒乓球这次总算是有所起色,拿到一块混双金牌,被媒体吹成“青史留名”。其实,我们应该气量大一点,允许他们骄傲一会。毕竟,无论日本乒乓球发展如何进步,都谈不上威胁到强大的我们。
一方面,作为强者,我们要不断输出乒乓文化,要不断看到有伊藤美诚这样的“狂妄”对手成长起来,才能让全世界更关注乒乓球。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积极努力,让国球变得更加普及、更加强大,保持我们始终领先的王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