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扫街之王:靠扫大街9个月净赚5亿登陆创业板,身价超70亿
疫情冲击着各个行业,但你可能想不到,有一个行业不仅没受影响,反而迎来大爆发。这就是环卫行业。
最典型的,当属环卫服务龙头上市公司玉禾田。2020年10月,玉禾田公布了当年第三季度业绩预告,三季度净利润1.76亿元至2.07亿元,增长区间在70%到100%,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在5.24亿元至5.55亿元间,同比增长达118.94%至131.92%。
一家环卫公司,三个季度净赚超5亿!难怪媒体直言,“这样一家以扫地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扫出了比市场上大多数科技企业更多的‘金子’。”
值得说明的是,和其它环卫公司一样,玉禾田的员工年龄也偏大。截至2018年底,公司有员工五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的员工超过1.7万人,50岁至60岁之间的员工超过2万人。这意味着,是大爷大妈撑起了玉禾田。
但正是这一群人,在疫情最严重的阶段,始终坚守在环卫一线,每天早上四点多就出门上岗,对道路进行清扫保洁、垃圾转运,对环卫设施以及医院、超市、车站周边等重点区域进行消毒清洗。
与此同时,他们还出动约1.2万辆环卫作业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对重点区域、重要路段特别是公厕、垃圾桶和垃圾中转站等进行不间断冲洗、消杀作业。
人们被隔离在家产生的生活垃圾,他们也有专人穿上防护服、防护帽,上门收取、处理。可以说,疫情期间,玉禾田环卫工也是“最美逆行者”,而且因为保护得当,数万名员工没有一例感染。
这些环卫工绝大多数是初中及以下学历,却在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媒体称赞其是“环卫铁军”。这一切的源起,是玉禾田创始人周平。
1963年,周平出生于黑龙江,上世纪90年代,奔赴“梦想之地”深圳。当时,周平的母亲在自己工作的合资纺织厂里承包了一个对外开放的食堂,急需他去帮忙。
在“时间就是金钱”这个口号的感召下,每个人都充满干劲。周平每天四点起床,和工人一起去批发市场,购买数千斤蔬菜肉蛋,晚上还要出大排档到晚上12点左右,除了过年那几天,几乎天天如此。
靠着这股拼劲,周平把食堂承包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先后承包了约10家企业的食堂。1997年,他给一家外企做食堂外包服务时,总裁邀请他把公司的清洁服务也接下来。考虑一番后,周平接下了这个“单子”,并注册成立深圳玉禾田物业清洁管理有限公司。
之所以将公司名取为“玉禾田”,周平曾解释:“玉禾田是我从几十个名字中挑选出来的。logo里‘玉’字的主体是黑色的,代表东北的黑土地,寓意我从东北来到深圳这片沃土,下面那一点是红色的,象征冉冉升起的太阳。有阳光、禾苗和田野,生机勃勃,就像我们清洁行业一样给人类带来美丽和活力。”
周平这番阐释,说得很到位,但更有说服力的,是玉禾田的加速进击。
2002年,玉禾田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员工扩张到接近3000人,闯入深圳清洁服务行业前列。这一年,周平提出公司五年后要实现营收过亿,目标太过高远,以至于“大家面无表情”。
谁也没有想到,周平抓住深圳市政环卫市场化改革的机遇,2007年,顺利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清洁环卫、园林绿化、有害生物防治等多元化发展版图基本形成,营收破亿。
紧接着,玉禾田开始迈出珠三角,布局全国,先主攻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接着往二三线城市渗透。目前,玉禾田的业务范围拓展到全国80多个城市,员工数增长到6万名,总营收破30亿元,2019年总营收近36亿元。
2019年1月,玉禾田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同时敲钟的,还包括公司的一线环卫工人。
显而易见,周平通过自己的创业经历证明,环卫行业不仅能赚钱,还能上市,表现不比引人注目的科技企业逊色。
事实上,周平也重视运用高端科技。从2017年起,玉禾田推动智慧环卫系统建设,通过应用物联网(IOT)、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和BI(数据分析模型)等前沿技术手段,打造了国内行业领先的“玉禾田智慧大脑”,能对项目进行远程、实时、智慧化管控,能与智慧城管平台对接,共享数据,快速出工,更能优化作业排班,提高效率。
环卫公司积极拥抱数字化的同时,环卫市场体量逐年上涨。公开数据显示,2010-2019年,我国城乡社区环境卫生支出从654.40亿元增长至2844.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74%。
这些信息,看得人肃然起敬:玉禾田这样的环卫公司,干着最不起眼的工作,却是在千亿级市场“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