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这样培养好习惯
习惯塑造我们的为人。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相反,一个坏的习惯,则会让我们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给自己培养一个好习惯会感到这么困难呢?
明知道运动可以减肥,对身体好,却总是难以动身行动;明知道坚持阅读可以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却宁愿花时间玩手机也不想拿起书看。
大量的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要通过一个好习惯让自己获得改变,开始行动的时候最好是以“微习惯”或者“微目标”入手做起。
微习惯就是很细小的习惯,例如每天跑步半小时是一个正常的习惯,那么坚持每天跑步一分钟就是微习惯了。
微习惯之所以有用,是因为相比正常的习惯,只需花费更少的“努力量”,我们就可以轻松行动起来。
在我们的大脑中,对于这样一个细小的目标,并不会感到什么压力,也可以快速完成,所以以微习惯去培养和塑造习惯,就能够更好改变自己。
然而,坚持微习惯,每天只会带来1%的进步。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1%的进步会叠加出巨大的改变。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自己的变化并不会太明显,所以我们就会有一种“付出没有任何作用”的感觉,从而让我们很容易失去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最终,我们就会回到原有处于舒适区的“坏习惯”领域当中,塑造出一个不够好的自己。
那既然如此,我们应该要怎么给自己培养一个好习惯呢?
正确的方法就是,我们不要纯粹而单一地去培养习惯,而是首先要给自己建立一个“习惯体系”,然后在这个体系之下去行动,直至习惯自然而然地形成。
什么是“习惯体系”?
大家都普遍认为,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最佳的方式就是要设定一个具体、切实可行的目标。
这当然没错。
问题是,这种每天看着目标前行的做法,会让我们有一种“被迫行动”的感觉;总是每天要提醒自己,这时要做什么,那时要做什么。
这样的结果,就会让我们感到很累,如同给自己绑上一条绳子,不管自己愿不愿意,都要让绳子拉着自己一直往前走似的。
当有一天你真的觉得很累,你是不是想立马就“斩断”绳子,让自己恢复到一个轻松自在的状态呢?
大多人都会这样做。
目标的作用,顶多只是引领我们将要去做什么事,但对于培养习惯,却并不是一个好的做法。真正培养习惯的方式,是先给自己构建出一个“习惯体系”。
所谓“习惯体系”,就是你不用盯着目标,在这个体系的推动之下,你就自然而然地行动起来,去做想要做的事情。
例如你是公司职员,你的目标就是提高自己的业绩,获得更高的报酬。而构成这个目标的习惯体系,就是拓展客户,提升工作效率,更新自己的能力等。
如果你想学习摄影,那么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就是你的目标。而构成这个目标的习惯体系,就是熟练拍摄的基本功,寻找好的构图,运用电脑做后期等。
所以你会看到,如果一开始你只是盯着目标去行动,你就会有一种被硬性拉着去做事的感觉,但一旦你构建出这个习惯体系,你就自然去做那些能够达致目标的事情。
这个差别在哪里?就是在于你能不能对于所做的事,有没有一个“身份认同”!
没有这个“身份认同”,你做什么事,都是基于“自我胁逼”。这样子的坚持,是很容易让你感到累而放弃的。
但如果你有了这个“身份认同”,那么你做的事,就会发自内心觉得有必要这样去做了。这种基于“内驱力”的行动,就很难让你放弃。
这就是想做和要做的区别。对于培养习惯而言,这种心理身份的转变很重要,同时也是构成“习惯体系”的很重要一部分。
你学习摄影,不仅仅是为了拍出一张漂亮的照片,而是因为你打从心里就觉得摄影对你有重大的意义。
所以你用心学习摄影的一切,而“漂亮的照片”,只不过是在这个习惯体系下自然得出来的产物而已。
这个情况,相当于你要收拾房间,目标就是你把所有的东西都整理得整整齐齐。但就算今天你把房间收拾得很整齐,过不了多久,它也会恢复散乱的状态。
但是,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喜欢干净、整洁的人,那么收拾房间就是你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事情,你会努力保持房间所有物品的整齐,东西用完了你也会放回原处。
现在就很明白了。
盯着目标行动,只会让你获得一时的改变,而赋予自己一个“习惯体系”,你才能够获得一个完全的变化。
这就是培养好习惯的基础。
赋予自己一个新的行动身份
既然“习惯体系”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我身份”的塑造,那么我们该如何让自己获得一个“新的身份”,来培养习惯呢?
培养习惯,就是摆脱你旧身份那部分妨碍你前进的内容,然后再构建新身份,以此赋予自己相应的新特性。
那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
根据《掌控习惯》一书的作者詹姆斯·克利尔的论述,改变我们的身份,有两两步进程:
1,决定自己想成为哪一类人;
2,用小的行动证明给自己看;
既然我们的为人来自于习惯的塑造,那么我们当前的习惯,背后肯定有一个驱动的信念。
你之所以有懒这个习惯,那是因为你心里有一个“生活得过且过也可以”的信念。如果你觉得这种生活非常有问题,你肯定不会有懒的行为。
同理,你之所以会有表达能力很强这个习惯,那是因为你心里有一个“表达对自己很重要”的信念。否则,就算你沉默寡言地生活,也不会觉得有任何问题。
所以想要构建你的习惯体系,第一步就是先要改变你的自我信念,弄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再以这个身份去行动。
问题是,怎么才能够改变你的自我信念?这可不是说我要成为富翁,就能立即变成一个“富翁身份”去行事。
真正的做法,是要反过来,而是先以“富翁身份”去行事,然后慢慢强化自己头脑中的自我信念。
当你用“富翁身份”去行动时,你就不能用“穷人身份”去做事。
如前文所说,你要摆脱旧身份那部分妨碍你前进的内容,一旦你意识到自己正在用旧身份去行动,立刻打住,想一想,新身份的你会怎么做?
正如你原本是一个喜欢抽烟的人,现在戒烟。如果别人问你要抽烟不,你可能会拒绝说:“我现在正在戒烟。”但这种回答,仍然是建基于旧有的身份上。
如果用新的身份去回答对方,你就会直接拒绝说:“不,我不抽烟的!”这种回应,说明你的身份已经获得转变。
我们的信念来自于外部的证明。当某些行为证明我们自己这样做,是符合某种身份时,我们自我信念就得到转变和强化。
好比你本身不是一个自信的人。但如果你经常用一种自信的姿态去行动,这种行为就会不断给予你证据,证明你就是一个自信的人。
到最后,你的自我信念,就会相信自己就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你再也不会有用自卑的身份去行动了。因为一种行为重复的次数越多,与之相关的身份就越会得到强化。
这就是用小的行动,让自己获得信念证明,从而转变自我身份的具体做法。
当你开始做运动时,你就是一个喜欢强身健体的人;当你开始写文章时,你就是一个作者;当你开始大胆说话时,你就是一个演说家。
当你的小行动越做越多,越做越久,最终你就会塑造出一个新的信念,觉得自己不做运动、不写文章、不敢说话是非常有问题的,会感到不舒服的。
而在开始之前,你首先要对自己即将要塑造的新身份,有清晰的认知。你最好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你要培养的新习惯,通常是哪一类人才会有?
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更好去做你目标的事?
培养这些新习惯,会怎么改变的自我身份?
你想要成为的那种人,通常会有什么做事方式?
记住,重点是在于先要成为做那种事的人,而不是获得某种特定的结果。只有你让自己有一个新的自我身份,你才能够自然把那些事做完。
否则,你不是那类的人,没有那种价值观,那么这类人的行为习惯你能不能做到,也不会太在乎的。
如何培养好的习惯?
行为科学家贾森·赫雷哈说:“习惯是解决我们环境中,反复出现的问题的可靠方法。”
因为这些问题一直存在,而我们有需要不断去解决它们,最终就形成了习惯。
好比我们保持牙齿健康,防止蛀牙问题的出现,我们每天坚持刷牙去解决它,就因此形成习惯了。
可以说,习惯是重复了足够多的次数后,而变得自动化的行为。
当我们赋予自己一个“爱护牙齿”的新身份后,我们自然就用这个身份去行动,久而久之,那些行动的事情,自然就会变成我们的习惯。
问题是,当我们赋予自己新的身份之后,我们怎么做那些“小行动”,才能够巩固我们的信念,让自己自然行动起来呢?
根据詹姆斯·克利尔在其书中的研究,养成习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提示;
2,渴求;
3,反应;
4,奖励;
假如牙齿脏了,蛀掉了,让你感到不舒服是一种提示,那么你想解决这个问题,让牙齿保持健康,就是你的渴求。
于是每天刷牙,就是你的反应,而刷牙这个行为可以让你获得一口健康的牙齿,获得清新的口气,就是最终的奖励。
但刷牙这个行为,每天的循环都是以这四个步骤出现,那你自然就很容易养成习惯。
简单来说,就是提示触发渴求,渴求激发反应,而反应则会提供满足渴求的奖励。在你培养习惯的过程当中,缺失其中任何一步,这个习惯都很难形成。
所以当你开始培养习惯之后,你一定要针对这四个步骤,做好相应的准备,才能够让这个习惯容易塑造出来。
什么准备呢?
对于提示,让它显而易见;
对于渴求,让它更有吸引力;
对于反应;让它更容易执行;
对于奖励,让它更有效果;
举一个负面的例子,比如抽烟。
由于你经常呆在一个“烟雾弥漫”的环境里,很多人动不动就抽烟,于是抽烟给出的提示,对你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那些抽烟的人都说,压力大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抽烟可以缓解压力,而你觉得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于是,抽烟就触发到你的渴求,因为你也想缓解压力。
而点燃一根烟抽起来这个行为,对你来说,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基本上一学就会,所以它需要你的反应,也就更容易了。
最后,在香烟各种化学物质的影响下,你的身份似乎真的得到“解放”,果然让自己不好的心情一下子倾卸下来,于是,抽烟你得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奖励。
第一次是这样,第二次也是这样,重复下去,抽烟这个习惯自然就形成了,你也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
所以,对照一下你要培养的习惯,你能不能让它满足上述这四个步骤?所以,想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在这四个步骤,你就要做好准备。
我给出的建议是:
第一,让习惯对你的提示更加明显。
不管是设置提醒闹钟,还是写下计划表,总之,让这个习惯的提示给自己一个非常明显的影响。
当提示影响到你的时候,立刻着手行动去完成它。
第二,让习惯带给你的渴求更加热切。
一件事,如果你可做可不做,那么最后你往往都是选择不做的。所以,要让习惯的重要性提高,你就需要加深你对于习惯的渴求。
你想做运动,因为运动真的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而你对于身体健康这件事是非常执着的,你自然就想每天去运动了。
不想?如前文所说,转变信念,赋予自己一个新的身份了。
第三,让习惯做起来更加容易。
把大的行为拆分为细小的行动,就可以让我们更快上手。如果你觉得你要培养的习惯比较困难,那么先拆解这个习惯,找出最容易入手的部分做起。
从容易的事情做起,一旦上手之后,自然就能够不断执行下去了。
第四,让习惯带给你的奖励更直接。
当你完成某个习惯的行为之后,你会获得什么奖励呢?有大把的时间去旅游,还是能够依靠新学的技能去挣钱了?
找到这个奖励,或者给自己设计一些奖励,直接奖励是直接让你感受到,你自然就乐意重复去做这个行为。
否则,你就要想想,是哪一步有问题,找出来,然后加以改正。
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好的习惯,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