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道元:为中国人用上互联网尽力

胡道元,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安全专家。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和中关村地区教育科研示范网(NCFC)的创建人之一;主持了第一个由中国学者提出的互联网报文汉字编码规范RFC1922文本,国家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第一起草人;负责规划和建设了中国第一个校园网—一清华大学校园网;主持研究和建设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网络—国家CIMS实验工程网;为我国计算机网络创建、发展和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9月5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校的部分计算机专业创业先驱参加“纪念中国计算机教育50周年座谈会”。

前排(左起):柳克俊、许卓群、胡道元、康鹏、凌瑞骥、王继中、谢树煜、陈正清、王尔乾;后排:吴鹤龄、□□□、徐祖哲、胡建平、陈望梅、吴文虎、朱鹏举、任连仲、龚元明、袁成琛、杨士强。

胡道元教授在纪念中国计算机50周年座谈会上。

胡道元,1935年2月出生于上海,195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我国第一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安全专家,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P)通信系统专委会中国代表,第一、第二届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委员。

他主持规划和建设清华大学校园网,是中关村地区教育科研示范网的发起人和主要创建人。他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的发起人,对教育科研网的技术路线制定、体系结构设计和若干关键技术的解决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教育科研网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示范网的建设经验和成果,对我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部门网络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

在我国开展 Internet的研究和建设中,他倡导采用Internet体系结构和标准建网,对中国 Internet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主持了第一个由中国学者提出的 Internet报文汉字编码规范RFC1922文本,受到国内外很多好评。

在高科技“863”项目——国家CIMS实验工程网的研究和建设中,胡道元主持研究和建设了我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网络,提出的技术策略对CIMS实验工程集成环境建设起了关键作用。他主持完成了5项有关CIMS网络的研究课题,成果突出,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他是我国从事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主持完成了多项有关网络基础研究、网络关键技术及应用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主持起草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7859-1999)国家标准。并对建立我国网络安全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在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胡道元先后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颁发的CIMS大学领先奖。

名师教诲,智圆行方

胡道元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7年在他两岁半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全家由南市逃难到当时的法租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全上海。由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萌生了科技强国、免受欺侮的爱国精神。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没有上学校,在家由母亲教他念书,9岁时就能熟背全本的孔子《论语》。到三年级时进了著名的萨坡赛小学(现为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中学就读于创始于1865年的著名中学一上海中学,该校以管理严谨,名师荟、教育高质、英才辈出而饮誉海内外。在母亲和名师的教海下,他从小就具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基础扎实的功底。在上海中学校歌“国族艰难,舍我谁救亡……勇往,上中青年,勇往……”的激励下,他立志为国献身。

1953年,胡道元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专业。那时新中国刚度过经济恢复期,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他立志将来要为新中国的重要基础设施一一国家电力建设事业贡献一生。在上海交通大学他学到了扎实的科技基础知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知新致远,崇实笃行”的校训,教会他怎么做人。195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7年暑期,他正在外地电厂实习,一个电报把他召回学校,几天后就背着行李北上进了清华大学。其原因是1956年3月高教部批复清华大学的招生计划,同意清华大学设置电子计算机专业。接着,国家拟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将发展计算技术列为紧急措施,并要求清华大学提前提供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高教部决定从上海交通大学抽调电机、发电专业高年级学生到清华大学转学计算机专业。一年后,胡道元成了我国第一届电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创建新中国的计算机事业中,这届毕业生起到了重要的中坚作用。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从此开始了献身我国计算机科研、教学事业的一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激励他在这条战线上拼搏。

当时正处于西方对我国全面经济封锁的国际环境,无法从西方进口计算机。他一面学习,一面实践,自行研制计算机。1958年“七一”前夕,红旗-551型非线性电子模拟计算机试制成功了。在清华大学西大操场刚开完“七一”庆祝大会的蒋南翔校长来到了他们实验室,观看并祝贺。多少个不眠之夜换来了胜利的喜悦。后来这台计算机还送到中山公园去展览,朱德总司令、聂荣元帅都去视察过。参加试制工作的有教研组的青年教师、实验员和技工等17人,平均年龄不到23岁,他们奋战45天完成了电子模拟计算机的研制。为了满足国家需要,此后8年中,在胡道元主持下,先后研制了8种型号的电子模拟计算机,研究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有送往罗马尼亚参加国际博览会的红旗-552型模拟计算机、批量生产的555型模拟机、获得国家科委新产品试制奖的556型自动搜索式模拟计算机以及为海军研究所用于鱼雷仿真研究的20阶中型模拟计算机。

1958年9月,党中央下令,从全国10所重点高校抽调300名高年级学生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为航天工业与核工业定向培养。但建系初期,师资十分缺乏,系里只有少数几位年长的老师,很多担子要年轻人承担。当时流行一句口号:“在战斗中成长,在集体中成长”。胡道元刚毕业不久,第一次走上讲台,台下坐的是刚从全国10个大学抽调来学习的300名学生,还有系里老师来旁听,就这样开始了他一生的教学生涯。

1963年,在我国举办了日本工业展览会,应国家科委之邀,他飞往上海,和日方专家技术交流,亲眼看到日本的先进技术。1965年赴英国考察两个月,目睹英国的先进科技、领先的计算技术以及繁荣的社会。回国后,他立志要迎头追赶。‪1956-1966年的10年,是我国计算技术和计算机产业起步和奠基的10年,也是迎头追赶取得辉煌业绩的10年。胡道元有幸置身于这10年,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那时,已达而立之年的他正满怀壮志、雄心勃勃的迎接新的战斗。

然而,“文化大革命”使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停止了快速前进的步伐。1969年,胡道元被调往清华大学四川绵阳分校,在涪江边上搬运建筑校舍用的沙子,在后勤组卖西瓜、管房子。他的心灵处在忧郁、苦闷之中。

拼搏奉献,求实创新

1976年,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已是不惑之年的胡道元,当时还在绵阳分校,他领导的科研组为四川省绵阳地区邮电局搞了一个项目—计算机自动转报系统,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用纸带手工方式层层转递电报。从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到计算机转报应用软件全部要自己搞。他们自力更生、团结奋战,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计算机自动转报系统研制成功,并投入运行。1978年,在四川省科技大会上,他从省委书记手里接过科技进步奖状时,真正感受到科学的春天又回来了。

1978年,他回到了北京,为了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迫切需要确定新的研究方向,迅速开展研究。他参阅了大量国外资料,发现了初露端倪的 APARNET(Internet的前身),预感到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必将对人类社会有深远的影响。于是选定了网络为新的研究方向。

1980年国家教委组织考察团赴英国考察,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的胡道元来到伦敦大学参观时,一部正在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通信联系的计算机深深地吸引住他的目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一封信函通过互联网从远隔万里的另一台计算机传递过来。他当时受到很大震动,并暗下决心要为中国人早日用上Internet尽一份力。1983年到1984年,他作为访间学者,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进修,该校是早期 ARPANET四个节点之师资力量雄厚。进修一年,得益匪浅。他还考察了美国一些著名大学,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等。看到这些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和应用已很普遍,已成为大学很重要的教学、科研和通信手段,他萌发了回国后尽快创建校园网的念头。

1984年回国后,他建议校领导在清华大学建设校园网,得到校领导大力支持。1985年到1986年他请世界银行专家来清华大学讲学,介绍北美和欧洲的网络发展情况。他和专家们一起合作,规划清华校园网。1987年,清华校园网初步建成,这是我国最早的校园网,也是国内影响最大的校园网。在网络建设过程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个是观念间题,另一个是技术路线问题。前瞻的观念,坚定的决心,他促成了中关村地区教育科研示范网(NCFC)的立项和建立。

1988年12月,他应邀去参加东北大学刘积仁的博士论文答辩,在返回北京的列车上遇到国家计委组织的一个世界银行代表团,得知世界银行专家此行是为落实用于高科技实验室的两亿世界银行贷款,并得知国家计委制定的计划中没有计算机网络项目。他当时就向世界银行专家和国家计划委员会领导强调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并建议增列项目。返京后,他邀请世界银行代表团到清华大学参观清华校园网,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国家计划委员会和世界银行专家接受了他的建议,从已安排的经费计划中抽出一部分经费,单独立项,并指定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共同研究建设。在我国互联网的建设史上,这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影响的试验网,也是最早连接到国际 Internet上的互联网。为后来全国范围建设中国互联网,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建议使中国互联网的建设提前了好几年,

采用什么技术路线成为研究、建设示范网的关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的核心和关键,采用什么协议建设示范网,在研制组内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讨论中提出了三种可选协议: DECnet、ISO/OSI标准、TCP/IP标准。他依据对互联网的哲理的深入理解和在清华校园网的实践,明确提出TCP/IP协议是示范网的正确选择。他说:“如果把NCFC这样重要基础设施的网络体系结构和一个公司的产品( DECnet)绑在一起,是有巨大风险的。而ISO/OSI标准在理论上是一个理想的模型,但没有工业界的产品支持。”他认为“ Internet是千千万万个网和自治系统互连的集合。Internet的设计从一开始就考虑网络互连,TCP/P的设计原则,也是今天 Internet所以能如此成功的原因。这些原则归纳起来就是简单、实用、可靠、通用、灵活、性能好、开销小、标准化、模块化;对发送者严格,对接收者宽容;寻找一个好的设计,但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他形象地以局域网以太网为例,说明它也不是最完美的,但是已被工业界广泛采用,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他以敏锐的判断力,果断地选择了TCP/IP协议。

正确的技术路线使示范网的建设少走了弯路。多年以后,DEC公司被兼并,全球互联网都采用TCP/IP协议,证明了他预见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与此同时,他还主持了“863”国家高科技项目,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验工程的CIMS网络的研究和建设,他没有采用传统的MAP/TOP体系结构,而选用TCP/IP体系结构,并提出了从TCP/IP过渡到MAP/TOP的技术路线,从而提前完成了实验工程重要支撑环境的建设,加快了整个实验工程的研制进度。该项目获得了1994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94年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颁发的大学领先奖。

1994年,他主持了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 Internet年会,会议期间,他和他的学生朱海峰提出一个倡议,设立一个“在Internet上传输汉字”的项目,并得到响应。他们联合了亚太地区的很多专家,花了一年的时间,提出了一个文本,使不同编码的汉字都可在 Internet上传输,并可互相通邮。文本提交上去以后,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很快就批准了,编号为RFC1922Chinese Character Encoding for Internet Messages这是由中国人提交并被 Internet接受的第一个RFC文本,使 Internet上有了中国人的声音、中国的文化,打破了英文在 Internet独霸的地位。

1994年示范网初步建成,并首次将我国互联网接入国际hnternet。此时,他已开始了下一步的规划。他起草了建设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互联网一一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的建议书,国家教委很快批准了该建议。国家计委以“特急”方式,正式批复“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项目建议书”,并决定,该项目由国家教育委员会主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10所高校承担建设。 CERNET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信息化建设。

1997年,他利用刚建成的 CERNET第一期互联网,组织和主持了同美国加州大学10个分校的网络会议,这是我国首次利用 Internet召开国际会议,各分校校长都出席了会议。时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的著名华裔科学家田长霖博士致词,高度赞扬了清华大学在中国 Internet的领先地位。

信息科学与技术及其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至21世纪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作为信息技术集中体现的高速信息网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东北工学院、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研究”项目。他提出了“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1994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持召开的高速信息网络与并行处理研讨会上,他首先作了中心发言,详细介绍了美国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实施,并呼吁国家早日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不失时机地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

为了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国务院成立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国家信息化办公室,聘任胡道元为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委员,参与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以及中国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规划。时任副总理的朱鎔基主持国务院会议,提出了建设“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工程。金桥工程成为“三金工程”的启动工程。金桥工程是以建设我国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目的的跨世纪重大工程。胡道元作为专家顾问参与了该工程的规划。

1995年,也就是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二年,伴生于网络之中的安全风险便接踵而来。当时多数人还没意识到这种风险,胡道元却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意识到抵御各种网络风险对于有效维护互联网正常运行的重要性。年届花甲的他毅然决定调整研究方向,转向网络安全。他组建了信息网络安全方向的专题研究小组,承担了“九五”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的“网络及其信息安全技术”课题研究。他还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业产品,开创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坚持自主的技术开发,自主的产品开发以及自主的安全产业的形成。对引进的技术,他坚持在源代码级别上开发了国内第一个应用安全中间件产品。

2000年受公安部委托,他领衔起草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859-1999,并于2001年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作为国家标准强制执行。该国标是开展等级保护工作的基础性标准,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系列标准编制、系统建设与管理、产品研发、监督检查的科学技术基础和依据。

胡道元认为网络安全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必需建立一个明确的思考坐标。为此,他提出了一幅求解网络安全的三维坐标图,他还辩证地提出如何解决几对矛盾:安全与发展;保密与共享;防外与防内;网络与信息安全兼顾;安全强度与安全代价。

培育桃李,修成栋梁

从刚毕业第一次走上讲台以后,胡道元就一直担任起讲课任务,完成教师的基本职责。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电子模拟计算机、模拟技术、电子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局域网、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性能评价等课程。他得益于老系主任—钟士模先生的教诲,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学方法:讲透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丝丝入扣,引人入胜。1963年毕业的一位学生,分配在南京工学院任教,由于教学上的突出成绩,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每次得奖后,总是写信给胡道元,讲述在清华时,听他讲授课程的收获,“师恩难忘”。

胡道元的论著在社会上影响甚广,已出版著作20本、发行70多万册,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有列入“七五”计划的全国统编教材——《计算机局域网》,已出版了3版,发行了近30万册,成为很多高校选用的教材。为了推动国内 Internet和 Intranet的建设,由当时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组织,他于1998年编著了《Intranet网络技术及应用》,对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发挥了很好作用,该书至今还在发行。21世纪初,为了加快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一批高校设置了信息安全专业,成立了“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他作为编审委员除了参与规划系列教材外,还编著了《网络安全》,受到广泛好评,现已出版了第二版。他还主编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计算机网络篇。

“培育桃李满天下,修成栋梁遍神州”。这是胡道元作为名教师的抱负和奋斗目标,近50年的教师生涯实践了他的诺言。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学位制度后,他就承担了培养研究生任务,先后培养了几十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根据学科的前沿,结合承担的国家科研任务,指导学生选题;严谨的学风和深刻的学术见解,使学生深受教育。全国各地以及国外都有他的学生他们在计算机科学、教育事业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作为他们的老师,胡道元感到无限的喜悦。他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

现在,年逾古稀的胡道元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他仍在著书立说,关心中国计算机科学事业的发展,关心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他的50多年事业生涯是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目睹并亲身参加了我国计算机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全过程。他创导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壮大,经过10多年的拼搏奋斗,中国互联网已发展成3亿网民、居世界首位的大网。(吴建平  刘莹)

2019年8月8日,访问胡道元教授。

简历

1935年2月出生于上海市。

‪1953-195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专业学习。

‪1956-1957年在清华大学电子计算机专业学习。

‪1957-1969年在清华大学任教。

‪1969-1978年在清华大学四川绵阳分校任教。

‪1978-1982年在清华大学任教。

‪1983-1984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

‪1980-1994年在清华大学任教,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和研究。

‪1995-2000年在清华大学任教,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工作。

2000年退休。

‪1997-2005年任清华得实信息网络安全公司董事长。

主要论著

1,关于自动搜索式非线性电子模拟计算机的一些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1965.6

2,计算机局域网[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3,AcademicNetworking in CHINA[CJ. Proceedings of INET

4,网络性能仿真平台—RILL实验系统[J].系统仿真学1992.7

5,计算机网络工程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3

6,信息网络系统集成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7,INTRANET网络技术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社,1998

8,私钥存储服务安全性分析与改进[J].通信学报,1998.10.

9,网络设计师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0,计算机局域网.第三版[M].清华大学出社,2002.

11,智能建筑计算机网络工程[M].清华大学出社,2002

12.,网络安全.第一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版,2008)

13,计算机网络.第一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第二版,2009

14主编,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计算机网络分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原载《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卷)

与胡道元教授合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