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明明是文人的天下,但文人又总是遭排挤,谁干的?
【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我们都知道:宋朝是文人的天下,宋朝的士子几乎与皇帝共天下,有时候皇帝拿士子们都无可奈何,以至于宋朝的文人很少有几个砍头的。所以,很多文人都想穿越到宋朝去做一个快乐的文人。
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身在宋朝,抱怨得最多的也是文人,你从他们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几乎没有几个文人的仕途是一帆风顺的,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甚至包括王钦若、蔡京之流,都曾宦海沉浮。
明明是文人掌管天下,为什么文人都没有坦荡的仕途呢?难道自己人害自己人?这个问题确实困惑了我很久。
总体来说,文人还是很维护文人的,比如在对武将的问题上,文人宁愿吃败仗,也不愿让武将当军事上的一把手,武将统统屈居在文人之下,永远只能做文人的副手。比如在对待皇帝的问题上,文人永远为文人说话,甚至皇帝要杀一个文人,所有文人都会跳出来为他辩护。
从大的层面来看:文人是一伙的。
这样看来,他们就应该互相搀扶、荣辱与共哦?
其实则不然,哪有哪位傻皇帝愿意让臣子们抱团取暖的道理?说得不好听那叫结党营私,再说难听点儿那叫图谋不轨,给你扣上个谋反的帽子都不为过。
所以,首先,皇帝是不愿意文人们太团结的,那样会威胁到他的皇权,这就注定了文人们的日子不会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好过。
其次,文人们也经不起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他们总会不自觉地为了争夺利益而斗得头破血流,斗到最后,竟然形成一种常态化的政治格局,叫做党争。
党争对于文人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比如宋朝的新、旧党争,明朝的浙党、东林党争,不知让多少文人马失前蹄,甚至对国家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然而他们却乐此不彼。北宋不是亡于新、旧两党斗法么?明朝不是亡于多党互相倾轧么?
就连司马光这样的大儒都不能摆脱党争的魔咒,并为了党争而党争,将王安石变法全盘否定,连苏东坡这样的乐天派大文人都被牵连其中,弄得里外不是人。这样的政治环境,哪个文人能顺风顺水、心想事成?
所以,宋朝的文人日子也不好过,连蔡京这样的老鬼也都几起几落,到死的时候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就是宋朝的现实。表面看是政治清明、结构合理,但所有的风向标都掌握在一两个人的手里,他们朝哪边倾斜就会压死反方向的人,而一旦风向标一变,另一批人又将遭殃。
所以,即便是文人掌管天下,他们依然很难摆脱皇帝集权的限制,内斗也在所难免,这也是皇帝想看到的。
而从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历来,保守和激进两派也都是针锋相对的。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