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王培森:《 第一次照相 》

【总第023603期】


 第一次照相 
作者:王培森 
人的一生,会有许许多多个第一次,这其中许多个第一次,足可使人铭记终生。而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次照相的经历,就使得我终身不忘。而且在我这第一次照相的照片上,却没有我年幼时的模样。
那应当是在六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从相片上的人物推算我可能是三四岁的年龄,照片是六寸大小的黑白照,带着那个时代的明显特征。画面中是六个青年少妇并排端坐,身穿当时非常时髦的彩花布长衫,面无一点表情,象是木偶一样的呆板,每个人怀里都抱着一个二岁大小的孩子,他们都是我后来儿时的发小。
正中间站立着一个身穿花上衣,头戴鸭舌帽五六岁的男孩子,这是我的哥哥,左起第四个是我的母亲,怀里抱的是我三弟。依次是赵大娘,李大婶,伯母,大哥,母亲,王大婶,陈大娘。这都是母亲当时的好友,我至今都记得她们的模样,赵大娘家有一挂两马拉的斗车,是专门拉客用的,象是今天的出租车一样。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一首童谣,穿皮鞋,嘎嘎响,坐斗车,往后仰,说的就是这种车。李大婶家的大叔是位铁匠,会打马掌。王大婶家开了个小吃铺,陈大娘家是南方人,家里有一架高大的弹绵花机器,我和小伙伴曾钻在机器底下玩过捉迷藏。
照相时,记得我被母亲塞到了身后,所以画面上是看不到我的。这是为什么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呢。
五十年代初期,新中国刚刚创立,社会形势日趋稳定,安居乐业的人们处处表现出对新国家新社会的喜爱。我至今犹清楚的记得,母亲周围的这几个姐妹都非常要好,经常在一起玩耍。虽然物质生活都不那么富裕,可精神世界却都十分丰富,记得母亲和照片上的李大婶,为买到了一张毛主席的全身画象而欢喜欲狂,两个人在我家粗糙的土墙上比划着怎样贴才更合适,表现出了普通百姓的质朴情怀。这一切我虽然都不懂,可她们的举动却在我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人们喜欢的事就必定是好事。
恍惚记得是一个夏天,听到母亲和这几个好友商量着要照一张相,这在现在本来是算不得事的一件事。可在当初却是一件相当的大事,尽管听起来有些好笑。现在照张相如同喘口气一样简单,照相机、平板、手机说拍就拍,我的小外孙来到这个世界才五个多月,可照片却拍了上千张,而且都是彩色的,有的还是特技会动的。可那时则不然,照相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有许多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进过照相馆照过相。当时谁若拥有一架照相机,无疑是象今天谁拥有飞机一样稀奇。
以我四五岁的年纪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照相,可是看到母亲和哥哥一会找衣服一会找帽子的高兴样子,便感到照相一定是件大好事,我必须也要去,于是便大哭大闹,好象还在地上打起了滚,撒起了泼,任别人怎样劝说甚致用打骂来威胁都不行。面对着这么执拗的我,母亲最后终于答应了我,并吓唬我说,去了后一定要听话,不许乱动。叫我站哪就站哪,否则就不带我去,我一一地都答应了。于是,我便象个小尾巴似地跟在人群后,向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的照相馆走去。
长大后才理解当初母亲不带我去的缘由。一是大家合伙照相每人都只抱一个孩子去,而我母亲已多带了大哥,怎好意思再带我去呢,二是去了位置也不好安排,当时照相讲究的是位置平衡四衬,六个人中间站一个孩子中规中矩。我若去了便无处可站。再有可能是因为我连件像样的衣服鞋子也没有,寒碜的小模样也实在是不好上镜头的。
我的家当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小乡镇,多少年后才知道,当时满街只有一家李姓人开的照相馆,在街西头。进了门,就看见一个三条脚架顶着一个大大的方箱子,上边蒙了块一面红一面黑的布。更奇怪的是地上还放了好几个电灯泡,通亮通亮的,后面的墙上还画着花,前边摆了一排凳子。
里间房有一铺南炕,记得炕沿边上还坐着一位梳着两条长辫子的年青女人,这女人端详了我一会说,这孩子的眼睛长得真漂亮。我当时也不懂漂亮是啥意思,只是想她的头发为什么比妈妈的长呀,记得我好像是还用手摸了摸。很快,大人们抱着孩子依次坐好,大哥站在大人们的中间,我则背对背地站在母亲宽大的身影后,并被告之不许动不许作声。我规规矩矩面对着墙站着,开始还生怕惹母亲生气把我赶回来,一动也不敢动。母亲硕大的后背挤得我十分难受,心里想着,原来这就是照相呀,可真没意思,下次照相我可不来了。只听见照相师傅在前面不时大声地说着,抬点头,靠近点,往前看。忙活了好一阵子,又好像听到咔嚓一声响,师傅说好了。
大人们这才站了起来,当时好像是伯母走到我的跟前,摸着我的头,叫着我的小名,笑着问我照相好不好?记得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却回答说好,引得众人一阵大笑,我也跟着笑了起来。
几天后,照片洗出来了,大人们欢喜地争相观看,上面自然不会有我,长大后我把这张相片始终珍藏着,一直到九十年代初,在一次搬家中不慎失落了,令我心痛不已,这张照片不仅有我母亲年青时的形象,更有我那朦胧的记忆。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人生的第一次照相,是站在母亲的背影里,相片上没有我。 



作者简介

行旅诗人王培森,字,行吟,笔名,林涛,别号,草岗愚翁。道号玉蟾散人。汉族,黑龙江省肇东市人。大专文化,一生酷爱旅游与诗词,足迹几乎踏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著有诗词集《岁月的沉积》,《行吟集》,《韵海萍踪》。作品收入《毛泽东颂诗大典》,《当代诗词家风采》,《当代千家诗》,《中华诗词家》,《中华诗词》,《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等数十部大型诗集,并经常在多家全国及省市报刊上发表诗作。现为肇东市作家协会常任理事,肇东市诗词楹联协会荣誉副主席,海南椰韵蕉声诗社副社长。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国之粹文化传播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华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作家协会国际发展创联部会员,中华文学艺术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全球汉诗协会会员,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编委会编委。

通联地址;黑龙江省肇东市六道街市场俄罗斯商店
电话:18646501117
邮编:151100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明华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0)

相关推荐

  • 国画|凉友招清风(2021)

    高 峰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肇东市国画院秘书长 绥化市政协委员 黑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 肇东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 品 欣 赏

  • 『心湖诗词』谢延龙诗词精选

    谢延龙,网名龍游雲海 謝雁龍,196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市,大学学历,农经师.现已创作格律诗词千余首,作品散见于各类诗词报.刊.典籍,在历届诗词赛事中被授予传承功勋诗人.爱国诗词家.金奖著作家等荣誉 ...

  • 【万家灯火】王培森:《开启古城的金钥匙》

    [总第011303期] <开启古城的金钥匙> 文/王培森 在遥远的金代,那时的松花江北岸,还是一片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荒景象,金太宗天会八年,在今天的肇东市四站镇境内建了一座新城,这座城建得四 ...

  • 【诗艺国际】王培森 | 七绝•思乡(外五首)

    ▼ 七绝·思乡(外五首) 作者/王培森 [作家/诗人风采] [作家/诗人简介] ★ 王培森,行旅诗人.网名行吟者,一生与旅游和诗结缘,历览了祖国的三十四个行政区山山水水,看过亚欧非二十六个国家风情民俗 ...

  • 【诗艺国际】王培森 | 金风惬意过芳园,树影湖光掩假山(诗十二首)

    ▼金风惬意过芳园,树影湖光掩假山 (诗十二首) 作者/王培森 [作家/诗人风采] [作家/诗人简介] ★ 王培森,行旅诗人.网名行吟者,一生与旅游和诗结缘,历览了祖国的三十四个行政区山山水水,看过亚欧 ...

  • 【诗艺国际】王培森 | 游北陵公园(外四首)

    ▼ 游北陵公园(外四首) 作者/王培森 [作家/诗人风采] [作家/诗人简介] ★ 王培森,行旅诗人.网名行吟者,一生与旅游和诗结缘,历览了祖国的三十四个行政区山山水水,看过亚欧非二十六个国家风情民俗 ...

  • 【诗艺国际】王培森 | 中华古石窟(诗五首)

    ▼ 中华古石窟(诗五首) 作者/王培森 [作家/诗人风采] [作家/诗人简介] ★ 王培森,行旅诗人.网名行吟者,一生与旅游和诗结缘,历览了祖国的三十四个行政区山山水水,看过亚欧非二十六个国家风情民俗 ...

  • 【诗艺国际】王培森 | 中华古城(诗三首)

    ▼ 中华古城(诗三首) 作者/王培森 [作家/诗人风采] [作家/诗人简介] ★ 王培森,行旅诗人.网名行吟者,一生与旅游和诗结缘,历览了祖国的三十四个行政区山山水水,看过亚欧非二十六个国家风情民俗. ...

  • 【诗艺国际】王培森 | 闲踏金风乐自游,泛波绿水晚来秋(诗十首)

    ▼闲踏金风乐自游,泛波绿水晚来秋 (诗十首) 作者/王培森 [作家/诗人风采] [作家/诗人简介] ★ 王培森,行旅诗人.网名行吟者,一生与旅游和诗结缘,历览了祖国的三十四个行政区山山水水,看过亚欧非 ...

  • 王培森:与妻诗

    [总第138802期] 与 妻 诗 作者:王培森 七律 结婚三十周年纪念 三十冷暖旧时踪, 风雨关山已万重. 携手常游江浙夏, 回眸不忘陋仓冬. 也因贫贱争闲事, 更为知心慰此生. 情意共怜西照晚, ...

  • 中华古城|眼儿媚双调.游山西平遥古城(外六首)作者:王培森

    毎日一词 中华古城系列之一 眼儿媚双调.游山西平遥古城[左誉体] 街巷留连览沧颜. 如越百年前. 城隍县署, 镖局商号, 塔入云天. 秦砖汉瓦明清景, 大院半凋残. 晋商旧事, 通达四海, 博揽财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