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姜思学:《润物细无声---怀念王超尼先生》
【总第020602期】
《润物细无声---怀念王超尼先生》
作者:姜思学
“先生”一词的原意应是出生早、年龄大者,和男女、贤愚无关。后来“先生”一词有所引伸,不仅专属男性,而且是对有学问、有道德者的尊称。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当属后者: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图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我所受教并崇敬的先生,虽然和范仲淹仰慕的严子陵先生判若云泥,本人也和范仲淹不啻麻雀凤凰的差别,但泥土的芬芳,麻雀的浅唱,也别具东篱的格调。所以,微吟中让这芬芳散发出来,即或时人不赏,自己经常嗅嗅也是好的。
王超尼先生是一位让我崇敬和感恩的先生,名字的大气就令人仰视!超尼者——超过孔仲尼也!忝列孔门,即或不是七十二贤,那两千九百二十八个,想必也不一般!如此一来,“超尼”的弟子那还了得?何况既思且学哉!想想就幸运地不能自己……!固然,先生并未“超”“尼”,“超”“尼”的解释也是后来才有的,崇敬和感恩完全不是名字的缘故,却是古体诗词的启蒙缘起先生,衔恩既久,总想诉诸笔端!
先生是我高一时的语文老师和班任,样貌并无“超”“尼”的感觉: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团团的脸盘,面色有些黑黄,浑不似孔子的“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的样子;但听其讲课,口音虽然有些异样,却精辟详实,不野不史,属孔子所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型。
我能走近先生,实在源于我的浅薄和无知。“文革”期间,政治活动很多,学生也概莫能外,如不定期的“反潮流”、“批林批孔”,还有定期的“七一”、“十一”纪念等等。“活动”隆重、正式,因而不仅有领导讲话,教师代表发言,学生代表也要发言。“偏文”的原因吧,我曾有过几次发言。之前点灯熬油,兴奋地准备发言稿,当然,发言稿的结尾也可以诌几句诗,以增强感染力,我的发言稿就曾如此。诗的部分,一般八句,每句七个字,带点韵脚,就名之曰“七律”!
先生显然认为这不能算“七律”,但没有特别的批评和指正,而是送我一本王力先生所著的《诗词格律十讲》,让我自学。乍看之下,什么“诗韵”、“平仄”、“失对”、“失粘”、“犯孤平”等,通通不懂!平声相当于今天汉语言拼音的一声、二声,仄声相当于今天汉语言拼音的三声、四声,还是后来有了字典才渐渐领悟的——当时能有一本字典已是奢侈的学习工具了!
现在想来,先生之所以当时不予指点,应是囿于当时的政治氛围吧!毕竟“文才”或“文采”的追求,不是那一时代的主流,若再弄出些“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来,就近乎“离经叛道”了!政治至上,一如今天的经济至上一样,余皆不值一哂!但总有砥柱中流的磐石在汹涌的大潮中不肯动摇,那份坚守和承受,虽不如“弄潮儿”们劈波斩浪的气概,但“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的嵯峨嶻嶭,足壮朝端!先生的内心应如此吧?
稍稍聊以自慰的是,现在还算粗通诗词格律,怕是没有完全辜负先生当年的期许和良苦用心!
先生后来又送我一本《语文基础知识》,什么语音、汉字、标点、修辞、文言等等,就像没有咸淡的餐饭,实在难以下咽!好在买不起书的岁月,渐渐读去也就觉得有些滋味了!
先生已经作古,没能送先生一程,作为受益良多的弟子深感愧疚!写篇文章以志缅怀,既然失之东隅,只好勉强收之桑榆了!先生雅量,当能理解。
愿先生的在天之灵安好!
姜思学:一九六二年生人,黑龙江省哲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学科带头人。现供职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讲哲学,哲学史,周易概论等课程。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本期编辑:明华微 信 号:shaiwangnv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