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所备案时代,基层中医迎来大发展
我们知道,2017年12月1日,《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正式施行。
《办法》最大的变化是:规定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只要材料齐全且符合备案要求,就应予以备案并当场发放《中医诊所备案证》,持证的中医医师即日可以开始执业。
同时规定,个人举办中医诊所的,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三年,或者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办中医诊所的,诊所主要负责人应当符合上述要求。
与此前相比,执业时长由5年降低至3年,且增加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的个人。而《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的考核细则,目前还没有一个省份出台。但业内估计,会于今年上半年陆续出台,一般是提前3个月发通知。
此外,为配合《办法》的顺利实施,国家卫生计生委于12月4日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医诊所基本标准和中医(综合)诊所基本标准的通知》,明确了设立两类中医诊所的条件。其中备案制下的中医诊所禁止使用西医西药服务。
而1月15日,201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透露,《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后,已有21个省份备案129个中医诊所。
其中,2017年12月5日,安徽省在合肥市包河区发放了全国首张“中医诊所备案证”;2017年12月6日,河南省第一张“中医诊所备案证”在新乡市红旗区发放。其他湖南、山西、福建、广东、宁夏回族自治区……也已经陆续发出了多张“中医诊所备案证”。
拿到备案证的医师无不兴奋地表示,“材料备齐后办理,当场就能拿到证件,非常简便快捷!”因为现在《中医诊所备案证》只有两个环节,即申请和发证。相比以前,不仅程序上大为简化,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资金浪费,而且也降低了执业人员进入门槛。
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后《办法》会在更多省份落地铺开,满足更多中医师的独立诊所梦。就像有些医师说的,“这下可以‘大展拳脚’了!”
业内表示,备案制实施后,将进一步鼓励社会办中医,社会资本可能会在未来3年大量进入中医诊所行业。且在资本参与运作下,未来1~2年,将会出现真正的行业巨头。但虽然《办法》给“郎中”大开了绿灯,中医诊所纳入医保尚需时日。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格琳则表示,由于大城市医疗资源较丰富,中医诊所备案制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可能不会太大,其影响最主要是在基层。
一方面,原来一些没有通过审批注册的民间小诊所,有了身份“转正”的机会;另一方面,基层有很多技术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的民间中医,备案制也有利于刺激这批人成立中医诊所。更重要的是,在基层或是医疗资源缺乏的地区,中医诊所可以解决百姓“就近就医”的问题。
的确,中医一人成医的特点和独特的诊疗方式,相较于西医更具有全科的特色,也更有下沉基层的优越性。加之相对较低的治疗费用,可以有效缓解基层居民就医的经济负担。而中医诊所投资少、成本低,一个中医就能建一个诊所,更适合我国国情,弥补基层医疗匮乏短板。
虽然,目前各省份中医专长考核细则还没有出台,但是“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经注册可依法执业”是已经不容置疑的了,后期配套的实施是迟早的问题。该规定的增加,可谓给通过师承道路取得中医师资格打开了口子,有利于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缺乏问题。
当时出台时,业界就一致认为,此举可最大限度地让中医药为广大老百姓,尤其是为基层百姓健康服务。以往那些不被“主流”待见,又确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可以名正言顺开诊所,为当地老百姓服务。中医人终于能“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另如曾经所说的,根据国家分级诊疗相关政策,2020 年基层中医诊疗量占基层总诊疗量的比例可达30%左右,而这一比例目前预计仅20%左右。据此推算,2020 年基层中医市场规模可达188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医馆视界
一个整合中医行业信息资讯的权威服务平台,汇集最新中医行业资讯、国家相关政策、民营医馆经营理念剖析等。致力于为民营诊所/医馆提供最有价值的医疗信息服务,推动传统中医馆/中医诊所行业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