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术语-手指补泻法

解读

手指补泻法见于《针经指南》。《难经·七十八难》中有“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纳)针也”的记载,强调左手按压等动作在针刺治疗的重要作用。窦默将有关针刺的各种辅助手法总称为手指补泻法,共14条。后在《金针赋》、《针灸聚英》、《针灸问对》中均有不同的记载,后世也将其称为十四法条,现代《刺法灸法学》中将其统称为辅助针刺手法。

辅助针刺手法又称辅助手法,是辅助基本手法和补泻手法以促使针下得气,行气而气至病所,诱导凉热针感的针刺手法。《灵枢·邪客》:“辅针导气,邪得淫佚,真气得居。”辅针即指此法。如《素问·离合真邪论》:“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爪而下之,通而取之。”属辅助手法范畴。以后历代医家均有论述,窦汉卿《针经指南》中载有手指十四法,泉石心《金针赋》中十四法和窦汉卿的相类,杨继洲《针灸大成》中总结归纳为十二字手法及下手八法。这些手法大多属于辅助针刺手法,因其动作单一,故又称单式手法。根据其作用部位,可分为两类,一是作用于经脉腧穴的辅助针刺手法,二是作用于毫针的辅助针刺手法。

应用领域

(一)作用于经脉腧穴的辅助针刺手法

1、爪

爪是标记穴位及宣散气血以使进针无痛的方法,可在揣穴时施术,是爪切进针的组成部分。《针经指南》:“爪者,凡下针用手指作力置穴,方有准也。”即是此法。

(1)操作方法

以拇、食指头揣到敏感点后,立即以指甲掐穴。通常在穴位上掐成“十”字痕,而后在十字交叉处进针。爪时宜用力柔和,靠指甲切按压力,使穴下气血宣散,进针不痛,不伤正气。

(2)临床应用

①切穴定位:用指甲固定穴位,以利进针。

②减轻针刺疼痛:爪切穴位可使经络气血通达,减轻病人对针刺的恐惧心理,减少肌肉紧张度,再配合右手快速刺入,就能减轻针刺引起的疼痛。

(3)注意事项

爪时不宜用力过猛,以免伤及皮肤。爪前应清洁指甲。

2、循

循是循按经脉,以激发经气使气血往来的方法,临床应用颇为广泛。《针经指南》:“循者,凡下针于穴部经络之处,用于上下循之,使气血往来而已。”《金针赋》:“循而摄之,行气之法。”即是此法。

(1)操作方法

进针前后,用拇指或使第二、三、四指平直(屈曲第一指关节),以指腹沿针刺穴位所属经脉循行路线,或穴位上下左右,轻轻地循按或叩打。

(2)临床应用

①催气:进针前循按可宣散气血,使经络之气通畅,进针后循按可使气不至者速至。

②行气:循法可促使已至之气,沿经脉循行路线扩散传导。如针合谷穴后,行针时配合沿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拍、叩、循、按,常可使针感向下至食指端,向上至肘、臂、面。现代研究显示循摄等手法有激发经气循经感传的作用,可使隐性感传转化为显性感传,而出现术者针下徐和沉紧,患者感到针下酸、麻、胀,甚至周围肌肉抽动、跳动等现象。

③解除滞针:滞针后在针穴的周围循按,可使经气通畅,针体涩滞得以消除。

④减轻病人紧张:进针前在经络上循按,还可消除病人恐惧、紧张情绪,使肌肉松弛,利于进针,从而使针刺时疼痛减轻。

(3)注意事项

①循时用力要适度,用力过重则阻碍经气运行,使肌肉紧张度增加,产生疼痛。用力过轻则达不到目的。

②循法一般沿经而循。

3、摄

摄是用爪甲切掐经脉,在经气涩滞时使用的方法,用以行气。《针经指南》:“摄者,下针如气涩滞,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甲上下切,其气血自得通也。”《针灸大成》:“摄者,凡下针,如针下邪气滞涩不行者,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爪甲切之,其气自通行也。”即是此法。

(1)操作方法

以拇、食、中指指甲在针刺穴位所在经脉上下,按经脉循行路线分段切压片刻。在四肢末端,一般在腕踝关节上向心切掐。

(2)临床应用

①行气:针刺后针下涩滞、沉重或疼痛,以指甲沿针穴所属经脉上下切按,可使经络气血流行。

②解除滞针:滞针后在针刺穴位上下切循经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松弛,从而解除滞针。摄法与循法此时常结合应用。

(3)注意事项

摄切时,用力宜均柔和,顺经脉路线由针刺穴位向上或向下切按。爪以腧穴为准,摄以经脉为路。

4、按

此法可用于按穴闭气,即目前称为按压行气的方法。

(1)操作方法

针刺得气后,想要使针感向下传送,可用左手指按压所刺腧穴的上方,右手捻针则可控制针感向下;反之,想使针感上行,则按压所刺腧穴下方。

(2)临床应用

按压行气法可控制针感传导方向。《针灸问对》认为:“行针之时,开其上气,闭其下气,气必上行;开其下气,闭其上气,气必下行。如刺手足,欲使气上行,以指下抑之;使气下行,以指上抑之。用针头按住少时,其气自然行也。”临床不必拘泥于按住针头不动,仍可结合其他手法,促使针感直达病所。

(3)注意事项

按腧穴时不要紧靠针身,以免影响行针和引起滞针。也不要用力太大,反致气血郁滞。

5、扪

此法乃《内经》开阖补泻的“阖”,“阖”为补法,使气血勿泻而针穴关闭。可用揉按,亦可“推其皮,盖其外门”。《针经指南》:“凡补时用手扪其穴也。”《金针赋》:“扪为穴闭。”即是此法。

(1)操作方法

出针后用手指按揉针穴,使针孔闭合。现多用干棉球着针穴上,用手指加压按揉。

(2)临床应用

①闭气补虚:根据开阖补泻理论,出针疾而摇大针孔,有泻实作用;出针缓而用手指按揉针孔,令气不外泄,有补虚作用。所以扪法是开阖补泻中的补虚手法。

②止血:出针后针孔出血,或出现血肿,常用扪法以止血,或压迫血肿,促进消退。

③消除疼痛:出针后为消除患者疼痛、沉重、胀麻等不适感,通常都用扪法按揉针孔片刻。

(3)注意事项

①扪时手指要注意消毒,以免引起局部感染。最好用干棉球加压按揉。

②扪时宜用力合适,不宜过重。

③扪为闭气补虚,如属实热证候,有时为了泻实清热,出针时可摇大针孔,使血少量溢出,此时禁用扪法。

(二)作用于毫针的辅助针刺手法

1、搓

搓,如搓线状将针柄朝一个方向捻转,以使肌纤维适度地缠绕针体,利用其牵拉作用,激发经气,加强补泻作用,促使出现热、凉针感的针刺手法。《针经指南》:“搓者,凡令人觉热向外卧针,似搓线之貌,勿转太紧。治寒而里卧针,依前转法,以为搓也。”《针灸问对》:“搓,下针之后,将针或内或外,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令人肥肉缠针,难以进退。左转插之为热,右转提之为寒,各停五息,故曰搓以使气。”即是此法。

(1)操作方法

将针刺入后,向一个方向搓捻,如搓线之状,故名搓法。由食指末节横纹开始,用拇指如搓棉线样向前搓动至食指端,以针下沉紧有被肌肉缠着感为度。由食指末节横纹向食指端搓,为左,为内,为补;由食指端向食指末节横纹搓为右,为外,为泻。

(2)临床应用

①守气行气:搓针可使气至针下而不离,缠绵于针下而不去,只有针下气至而不速去,方能使气至病所,有效施以补泻。搓法对激发经气、促使气至病所有显著作用,故临床颇为实用。

②诱导针下温凉:搓法与烧山火法与透天凉法有类似之处,配合左转插之,能产生热感而治虚寒;配合右转提之,能产生凉感,而治实热。

(3)注意事项

①需速刺进针,克服疼痛,方可作搓法。搓是将针向一个方向搓,用力要均匀,搓时毋太过、太紧,使肌肉缠针而经气滞涩,引起滞针而疼痛或胀麻,反令邪气不能除。

②在实际操作中可实搓与空搓交替进行,能实搓则实搓,不能实搓则空搓。实搓是针转360°,空搓是指搓摩针柄而针体不转(又称摩法),此时仍有一种搓摩针柄所致之环形力量沿针体传到穴中。

2、刮

指甲刮针古已有之。刮针有向上向下之分,可产生轻度震颤。向下用力刮是一种在酸的基础上取热的一个变法;向上轻刮是在麻的基础上取凉的一个变法。轻刮可以催眠,亦可产生水波样针感。

(1)操作方法

①单手刮针法: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指甲轻刮针柄;食指抵住针尾,以拇指指甲刮针柄。亦可用食指、中指扶持针柄,以拇指指甲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轻刮针柄。

②双手刮针法:用左手拇指端压按针尾,略向下用力,左、右两手食指弯曲,指背相对,夹住针体,用右手拇指甲在针柄上下轻刮之。

(2)临床应用

①催气、守气:气不至,刮针柄可催气速至;气已至,刮针柄可使气留而不去。刮针柄后常可使针感增强并向周围扩散。

②刮针补泻:可用单手刮针法,拇指按针尾、食指刮针柄,由上而下为补;食指按针尾、拇指刮针柄,由下而上为泻。

刮针法常能产生明显针感,其循经感传效应往往不亚于捻转手法,而无捻转时的不适和疼痛,故患者常有舒适感觉,因而易于接受。

(3)注意事项

刮针时要求手指关节要灵活,用力均匀,因此需反复练习,方能熟练掌握。刮时指甲不宜过长或过短,要修剪平整、光滑。练到指力灵活纯熟后,可同时两手刮2支针柄施以补泻,为双手同刮法。

3、弹

弹法源于《素问·离合真邪论》:“弹而怒之”,是以手指弹叩欲刺之穴,使经络气血随弹叩而充实的方法。现代多以弹针柄为主,是临床常用的手法之一。

(1)操作方法

①弹叩穴位法:食指与拇指相交,用食指指甲对准所要刺的穴位,轻轻弹叩数下。弹时要用力均匀。

②弹叩针柄法:拇指与食指相交,对准刺入穴内的针柄尾部轻轻弹叩,使针体发生微微振颤。也可用食指一指对准针柄弹震,使针体振动。

(2)临床应用

①催气:弹法可激发经气,增强得气感,是常用的催气手法。

②守气:得气后需守气时,亦常采用弹法,促进气留而不去。

(3)注意事项

①弹不可过猛,以免引起弯针、滞针。

②弹不可过频,以免产生相反作用而使经气速去。

③弹法应在留针期轻轻弹叩,一般7~10次即可。

4、飞

是用拇、食两指在针柄搓捻,一搓一放,一合一张,连续数次,如飞鸟展翅之状的辅助针刺手法。

(1)操作方法

用右手拇、食两指持针。拇指与食指呈交互状,要拇指头向前,食指头向后,将两指弯曲。用拇指肚及食指第一节桡侧由针根部轻贴针柄,由下而上呈螺旋式搓摩。两指一搓一放,如飞鸟展翅之象,力度要均匀一致,使指感有如转针,但针体不能上提。

(2)临床应用

飞法的作用是催气、行气,故临床主要用于疏导经气,加强针感,通过一搓一放,使针感续续而不离去。赤凤迎源等手法常用飞法,以留气针下,促进气达患病之处。

(3)注意事项

①飞法宜缓宜均,不宜过猛,过猛易引起滞针疼痛。

②飞法手技要熟练,基本功底要扎实。力呈螺旋式,向上,向外;指法是漏斗式下紧上松。此螺旋式的力含向上提的成分,但要提之不出;含针向右转的成分,但要转之不动。飞法成功关键在经气充盈于穴中,其表现为针体自摇。

5、颤

颤又称震颤法。是进针后使针在穴内小幅度上下颤动的一种辅助手法。颤动的速度快,振幅小,力度均匀,是一种微弱温和的刺激。《神应经》:“用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即是此法。

(1)操作方法

针刺后不得气,用拇、食两指持针柄,轻轻地上下提插并搓捻摇动针柄,要保持其小幅度、高频率的状态,如手颤般地震动针身。

(2)临床应用

颤法主要用于催气,针刺后气不至,用手轻颤针身可催气速至。气至后颤之,还可加强针感,使针感时间延长。

(3)注意事项

颤法贵在用力轻柔,故曰“细细动摇”。不宜大幅度地颤动和震摇,以免引起疼痛和滞针。

6、摇

摇是摇动针柄以行气或出针泻实的方法。《针经指南》:“凡泻时欲出针,必须动摇而出也。”《金针赋》:“摇而退之,出针之法。”

(1)操作方法

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行经气。或以指捻针柄,摇动针体,边摇动边退针,摇时要上下、左右摇摆,使针孔扩大,而后疾出针。

(2)临床应用

①摇大针孔:是伴随出针的一种方法。亦即“开阖泻法”中的“开”,摇而退之,是一种出针的方法。

②浅而大摇:是青龙摆尾的基本手法。在关节阻涩、气不上行,而又在浅部行针时使用。

③深而小摇:是白虎摇头的基本手法。在关节阻涩、气不上行时,而又在深部行针时使用。

(3)注意事项

摇法主要用于加强得气感应,促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摇大针孔可泻实清热,虚证、寒证忌用。

7、盘

盘是将针刺入腹部腧穴后,按倒针柄,手持针尾,将针向一个方向盘转(每盘360°)的辅助手法。

(1)操作方法

盘时用拇食中三指扣住针尾(金属丝绕成的针尾能轻松自由地旋转),或用拇食指掐住针尾进行盘转。向左或右盘,每盘3~5次,有时左右交替。明代汪机说:“左盘按针为补,右盘提针为泻。”可资参考。

(2)临床应用

①盘法可使针下气至而调和,从而加强针感和提高疗效。

②主治腹中寒热邪气,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

(3)注意事项

①一般只用于肚腹部肌肉松弛处,有时也可用于腰背部、四肢等肌肉肥厚部位。肌肉消瘦紧张的部位不宜应用盘法。

②盘时不宜用拙力,不能行之太快,过速过猛容易引起弯针、滞针,引起疼痛。

③盘时要在得气基础上进行,所以先将针进至穴位深部,等待气至后方可提针至皮下盘旋。

④专用于腹部,得气、卧倒针身,手扣针尾,向左向右盘旋是其技术关键。

8、弩

弩又称努。是将右手食指或中指在针体上如扣弩机之状,使针身弯曲,从而使针尖向前或向后的手法。手向后弩,则气向上行;反之,则气向下行。在特殊部位如球后、天突进针时,需用弩法。

(1)操作方法

本法要在针刺得气基础上施行,得气后将针稍提,用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侧压针身使针身弯曲成弩弓之状。想使针感向上扩散,可将针体向后按;想使针感向下扩散,可将针体向前按。

(2)临床应用

弩法有行气作用,可促使经气沿经脉循行扩散,针感沿一定方向传导,直到病所。

(3)注意事项

①弩法的关键在针尖的方向,将针尖朝向患处,才能促使气至病所。

②弩法必须在得气、守气基础上施术,才能使针下之气沿经脉传导,直达病所。为此,应手不离针或按压,或捻动,使针下之气不失,并沿术者期望的方向传导而直达于患病之所。

9、搜

此法是用针尖搜寻针感。苍龟探穴手法“钻剔四方”即在穴之上下左右四方去搜寻,钻是向前,剔是向后,搜是用针尖慢慢搜寻针感,动作要慢。

(1)操作方法

针已进到所定深度尚不得气,即将针退到皮下,改变针刺方向,再行进针。如仍不得气,再向前、后或左、右有目的地反复进退搜索,以催其气至。

(2)临床应用

针刺入腧穴后,不得气需缓慢而仔细地将针退到皮下,再进到一定深度寻找针感。常和分层候气、催气一起使用。

(3)注意事项

此法不可过快,需认真体会耐心寻找针感。在此过程中,还需分层候气,若气仍不至,应催气后再行此法。

参考文献

1、高希言.《中国针灸辞典》: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2、陆寿康.《刺法灸法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0)

相关推荐

  • 针刺补泻手法有哪些?

    针刺补泻的基本手法 <内经>中对针刺常用的徐疾.提插.开阖.呼吸.迎随.捻转等补泻手法做了详尽的描述,也同时谈论了摄.爪.切.按.扪.进.退.弹.摇.动等手法,这些成为后世单.复式补泻手法 ...

  • 针灸补泻知要 附:程莘农院士谈基本补泻法

    这是杏林观书的第24篇原创文章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 在针刺手法中,"补"与"泻"是临床取效的重要作用部分.对于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众说纷 ...

  • 针灸三才补泻法,古典针灸必学

    针灸三才补泻法,古典针灸必学

  • 王伟谈针灸补泻法

    王伟谈针灸补泻法

  • 子母补泻法

    针刺补泻法之一.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按五行相生次序,分属木.火.土.金.水,又依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据病情的虚实,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概念 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按 ...

  • 补泻手法--己丑.《人纪》针灸篇19.【呼吸补泻法:鼻吸针慢提为补,鼻吐针慢按为泻】

    17 - 呼吸补泻法:鼻吸针慢提为补,鼻吐针慢按为泻 平常在做扎针补泻时,使用最多的.最强的是呼吸补泻.倪师这介绍了很多的扎针手法,比较重要的补泻要知道. 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所有脏腑对 ...

  • 针灸入门268-纳支补泻法

    先讲几句题外话,为什么要学习各种针刺手法呢?治病就像打仗,我们跟疾病之间进行的战争.针刺.艾灸都是我们的战斗手段,而不同的针刺手法,就相当于不同的武器,各种武器的杀伤力是不同的,遇到成建制.大军团的敌 ...

  • 徐疾补泻法,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专家简介 郭宗仁,1941年生于天津市,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任天津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针灸学教研室主任.郭宗仁教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近四十载,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

  • 《汤液经法》谈五大系统的补泻法

    <辅行诀>曰: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陶云: ...

  • 【回答粉丝问题之“按摩的补泻法”】关注健...

    按摩是中医康复理疗的一种手段,也容易被人接受,可以说适应大部分人群,对疾病的调理和身体的保健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简单给大家分享一下按摩手法的补泻法: 1.在操作过程中,一般认为顺着经络循行的方向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