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永远青春激昂,永远乘风破浪 ——《上海文学名家文库·40后卷》作品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2020年11月25日下午,在上海市作协的支持下,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上海文学名家文库·40后卷》作品研讨会在上海市作协大厅顺利举办。叶辛、宗福先、王纪人、罗达成、王小鹰、王晓玉、谷白、竹林、殷慧芬、彭瑞高、张重光等11位作家,陈思和、毛时安、吴亮、杨扬、于建明、李伟长等6位评论家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中,作家和评论家围绕《上海文学名家文库·40后卷》这套丛书顺次发言,言辞恳切,观点犀利,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上海文学名家文库·40后卷》这套丛书致力于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上海40后作家的创作风貌。收录的作品,都极具代表性,其中有叶辛、王小鹰、王晓玉、殷慧芬、彭瑞高的中短篇小说集,有王纪人的文艺评论集,有宗福先和谷白的影视文学、戏剧文学,有罗达成的散文和纪实文学,有竹林和张重光的散文集,题材从石库门中的人情纠葛到体育赛场上的拼搏对峙,不一而足。如果说上海文学开创了1930年代中国文学的半壁江山,那么这套丛书中的作家便是谱写了1980年代上海文学的复兴篇章,“这不是上海的影子,这就是上海。”

《上海文学名家文库·40后卷》包括有《叶辛自选集:一棵树旅舍》《宗福先自选集:于无声处》《王纪人自选集:失衡与重建》《罗达成自选集:将来的日子还很长》《王小鹰自选集:懒画眉》《王晓玉自选集:鬼手百局,你在哪里?》《谷白自选集:升平街纪事》《竹林自选集:生活的多棱镜——逝去的真实》《殷慧芬自选集:仇澜》《彭瑞高自选集:逃匿者》《张重光自选集:影子的重量》。

王纪人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顾问、著名作家)

“请这样称呼我们:乘风破浪的40年代作家们。”王纪人说,“我们还在写作,前浪没有‘死在沙滩上’。因为我们记得,我们曾经也是后浪。”

叶辛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

“时光在流逝,历史会说话,无论是对作家还是作品,都是如此。”叶辛说。

杨扬(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

“这批作家的创作特点不同,但有一个共通点:关注现实。这是一代人的自觉,更是时代的要求。把文学与对时代的承担结合在一起,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影响力超越了文学。”杨扬认为,上海具有代表性的40后作家以自选集的形式回顾创作历程,“每个人的选本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创作的尺度。”

陈思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评论家)

“回顾这一代作家的创作历程,实际上也是回顾共和国走过的路。他们的创作,让文学走到了生活的前面。”陈思和说,以宗福先的《于无声处》为例,这不仅是宗福先一个人的作品,实际上代表了民心与民情,推动了时代的潮流与思想的解放,“面对牵动人心的重大事件,作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就是一种良知。40后作家们在生活一线、文学前沿留下的宝贵财富,值得上海文学界代代相承。”

宗福先 (著名作家)

“我在自选集里选入了自己最早的两部作品,这两部戏是最用自己的真诚和勇气写出来的。尽管回头看,有很多幼稚甚至糊涂的地方,但就像鲁迅先生早就说过的,不要后悔自己写的幼稚的东西,因为那里面必定有一种天真在。”回忆当年的创作,宗福先用“激情”与“锐气”总结。

毛时安 (著名评论家)

“这一代作家开始发表作品的时间不一,但总的来说是在改革开放的平台上成长起来的。在他们的作品中,保留了距离今天尚不远的时代的风云和时代的呐喊。”毛时安认为,40后作家身上的担当精神推动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进步,他们在艺术上的独到见解和创作成就于今天的文学创作而言仍然具有启发性。

于建明 (著名评论家)

“我们看到后浪的汹涌澎湃,也看到前浪曾经的汹涌澎湃,历史就是如此一个一个环节发展过来。而且,前浪还没有过时,他们还在唱着青春的歌曲,还在发表作品。他们不仅有责任感,而且甘于寂寞。社会观念的变化翻天覆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直埋头创作。”于建明说道。

王晓玉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学院前院长,著名作家)

“这十一本书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上海文坛相当活跃的一批作家的集团性力量。比如罗达成的报告文学,宗福先和谷白的影视、舞台剧本,张重光的散文,当然更多的是写小说的。”作家王晓玉说,每位作家选出了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于作家个人而言是很好的总结,更有价值之处在于留下了一批可供后来者研究的资料,反映出一代作家群体的追求与探索。

彭瑞高 (著名作家)

“在座的40后作家们,请大家珍惜这个时代,大幕刚刚开启,好戏还有很多。我相信,在你们手下还会诞生好的作品。”彭瑞高向同辈作家发出热情的倡议,“历史的高点会带来文学的高点,我们正在迎来新的历史的高点。”

“回望这一段文学史,何为上海的文脉,在这一代作家身上表现得非常具体。其中有时间的构成、勇气的构成、探索的构成,更重要的是一位位作家个体的构成。”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评论家李伟长说,“对后辈们来说,你们仍然是一群天真而有‘敢上’能力的作家。今天的年轻作家应该有当年你们的勇气、对现实生活的关切和相互抱团温暖的无私情感,这些正是文学珍贵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这套丛书厚薄不一,但每一本都是沉甸甸的,可以在文学史上留下隆重的一笔。”上海市作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马文运说,从131卷精选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上海作家代表作品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到近年陆续推出的50后、40后上海作家精选系列,上海独特的文学传统在一卷卷作品中变得可触可感,一代代传承有序的作家队伍是上海文学未来的希望所在。

来源 | 上海出版中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