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专题:调胃汤

【组成】

协调基方加陈皮30g、白芍30g、大黄10g。

协调基方:柴胡、黄芩、党参、紫苏子、川椒、甘草、大枣。

【方义】

本方实际是大柴胡汤加党参、甘草而成。

1)《伤寒论》第103条云:“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原方有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共七味。是一个和解少阳兼清阳明里热的双解方剂。是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咕而下利者的主方。方中生姜、半夏和胃以平呕;黄芩、芍药抑邪热以止利;枳实用以消痞;枣以生津;然后使轻芳之柴胡策外,沉雄之大黄清内,使阳明、少阳之邪而解。所以名大柴胡者,乃由协调基方加芍药、枳实、大黄扩大而称之。临床上为了解决发病多,适用面广的问题,仍用协调基方以协调整体,调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并取大柴胡汤中的枳实、芍药和大黄三味药,以解决胃病这个局部的问题。

2)枳实芍药散是《金匮》第316条中的方剂,是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的。芍药和协调基方中的甘草相配名芍药甘草汤,出《伤寒论》第29条,在该证中是用来治“脚挛急”的。调胃汤使其缓解平滑肌紧张,以解除幽门痉挛而止痛止吐。

白芍:不仅是平肝缓急,解痉止痛的良药,又有养肝血、益脾阴之作用。

枳实:“有冲墙倒壁之力”,增加力量,能够增强胃肠的紧张度,以助消化。由于此药较缺临床多以陈皮代之。陈皮、枳实成分相似,都含有黄酮苷,完全可以代起来。如无陈皮,还可用七爪红代之。

枳实芍药散,是一对药,合用效果好,若单用一味药就不行。单用芍药,其作用重点在结肠,对结肠的病变可以选择它。芍药配上枳实,作用就移至心下了,可治心下满痛(即胃痛)。

3)大黄:有推陈致新的作用。据药理研究,本品所含之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引起肠管收缩,分泌增加,使大肠的内容物易于排出,达到泻下通便的作用。通便则陈除,陈除而新生。调胃汤中大黄用量不可过大,以钱半为宜,多用泻甚而喧宾夺主。只有在胃脘潴留多时,才加大其用量。另外,大黄内含有蒽醌衍生物和鞣质,前者泻下后者收敛。大黄生用或入煎后下清热泻下之力大,熟用或先下,由于蒽醌衍生物多被破坏而泻下之力小,又因所含之鞣质不被破坏,甚或有收敛的作用。服用大黄,可能引起腹痛,不可害怕。

【适应证】

慢性胃炎、消化不良。

【临证加减】

1)胃酸:加蛤粉30g。如不效,再加佐金丸(黄连、吴茱萸各5g)。

2)暖气:加代赭石30g。

3)太息:是肝气不舒,加瓜蒌30g宽胸。

4)纳食即泻者合甘姜苓术汤,加黄连。

【病例】

杨某,男,47岁,山西盂县农民。

主因呕吐反酸,上腹时痛而就医。患者于1958年始有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时现心口窝烧灼感,体质渐渐消瘦,影响劳动。县医院多次诊为“慢性胃炎”,常服胃舒平、乌贝散等药,不能根除。1973年改服调胃汤,8剂而愈。

李某,女,42岁,太原某菜站服务员。

自述胃痛十多年,常有反酸,遇热天加重。素食欲不振,常头昏,周身乏力。1977年住院月余,当时由于胃痛彻背,恶心吐酸,疑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造影未能证实。出院后改看中医,症状如上,并有聚关脉,遂处以调胃汤治疗,8剂痛止,食欲增,继服此方,到22剂时,泻出大量黏液,诸证骤消。两月后体重增加9斤。随访未见再痛。

【歌括】

调胃亦名柴芍汤,枳实芍药加大黄,协调基方调整体,胃之疾患服之康。

作者:刘绍武讲述   马文辉整理    编辑:黄晓蕊

(0)

相关推荐

  • 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芒硝汤证;

    小柴胡汤证, 大柴胡汤证, 柴胡加芒硝汤证: 小柴胡汤证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 ...

  • 五积散·大柴胡汤

    五积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口诀>(唐·蔺道人)     五积散 治五痨七伤,凡被伤头痛,伤风发寒,姜煎二钱,仍入葱白,食后热服. 苍术  桔梗(各二十两)  枳壳  陈皮( ...

  • 经方:四逆散

    四逆散 [原文]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七,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 悸者,加桂枝五分.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

  • “三部六病”专题:排石汤

    [排石汤方] 金钱草120g.海金沙10g.大黄20g.芒硝10g.茵陈60g.丹参30g.郁金15g.陈皮30g.白芍30g.柴胡15g.黄芩15g.党参30g.苏子30g.川椒10g.甘草10g. ...

  • “三部六病”专题:调经汤

    [组成] 丹参30g.郁金15g.百合30g.乌药10g.瓜萎30g.牡蛎30g.五味子15g.当归15g.桂枝10g.白芍30g.通草10g.柴胡15g.黄芩15g.党参30g.苏子30g.川椒10 ...

  • “三部六病”专题:攻坚汤

    [组成] 夏枯草30g.苏子30g.王不留30g.牡蛎30g. [方义] 夏枯草:辛苦寒,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配牡蛎等,可软坚散结,治瘰疠结核,近年临床又用其治疗肿瘤等肿物. 王不留:苦平,取其入 ...

  • “三部六病”专题:降压汤

    [组成] 黄芪50g.苏子30g.茺蔚子30g.夏枯草30g.黄芩15g.红花15g.槐花15g.车前子30g.牡蛎30g.川椒5g. [方义] 黄芪:强壮中枢,降低血压.实验证明,黄芪能扩张冠状动脉 ...

  • “三部六病”专题:调心汤

    [组成] 协调基方加百合30g.乌药10g.丹参30g.郁金15g.瓜蒌30g.牡蛎30g. [方义] "身有多大,心有多大".这里所说的心,不仅是指心脏本身,而是包括了整个循环系 ...

  • “三部六病”专题:调肺汤

    [调肺汤组成] 小柴胡汤加麻黄10g.杏仁15g.石膏30g.甘草10g.沙参30g.五味子10g.瓜蒌30g.罂粟壳5g. [方义] 本方系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合生脉散加味而成. 1)小柴胡汤协调整 ...

  • “三部六病”专题:调肾汤

    [组成] 协调基方(去甘草)加黄芪30g.白茅根30g.银花30g.丝瓜络15g.车前子30g. 协调基方:柴胡.黄芩.党参.紫苏子.川椒.甘草.大枣. [方义] 本方系协调基方去甘草合决渎汤而成. ...

  • “三部六病”专题:调肠汤

    [组成] 调胃汤大黄倍量(10g)加小茴香15g.川楝子30g. [方义] 此方实系调胃汤加倍大黄用量再合"三核二香汤"组成.三核二香汤主要是对付下腹部怕冷.腹胀.时痛.即腹满寒疝 ...

  • “三部六病”专题:调神汤

    [组成] 协调基方加石膏30g.牡蛎30g.桂枝10g.车前子30g.大黄5g. 协调基方:柴胡.黄芩.党参.紫苏子.川椒.甘草.大枣. [方义] 调神汤是<伤寒论>第107条的柴胡加龙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