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王阳明的时代: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在心即理的基础上,提出唯有知行合一才能达成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行,心外无事,唯有如是,才是真正实事求是。

王阳明先生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良知或真理是人们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良知或真理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致良知"的工夫,即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是一种内省功夫,唯有如此,才能在实践中不走弯路、不走邪路,才能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知行合一:先行动起来

王阳明说:“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学习、询问、思考、分辨,这些都是为了学习某一件事,而要掌握这件事,光学不做是不可能的。

有很多道理我们都懂得,有很多事情我们知道怎么去做,可很多时候就是做不到。然而如果做不到,又何谈懂得呢?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没有知而不行的事。知而不行,就是没有真正明白。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思考,而是因为犹豫不决,迟迟没有行动。

考虑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犹豫一万次,不如去实践一次。

做,还有成功的机会,而不做,却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不要想太多,先行动起来,纵然华丽的跌倒,也胜过无谓的徘徊。

知行合一:要在事上磨炼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

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心态,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是在修行。

王阳明被朝廷任命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上任后第一天,“蓦有乡民千数拥入县门,号呼动地,一时不辨所言,大意欲求宽贷”。

他很快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乡民们鸣冤,是因为庐陵这个地方不生产葛布,却要缴纳繁重的葛布税。

弄清了事情原委之后,王阳明先安抚乡民的情绪,然后,立刻召集县府有关人员开会,了解到这葛布税并非国家应收的税种,而是贪官搜刮民财的一种恶劣手段。之后,他向乡民们宣布,免去今年的葛布税。

王阳明刚刚新官上任,还没有跟上下级沟通,也没有跟官僚体系整体协调好关系,他就敢立刻宣布免去葛布税,这得要担多大的责任与风险。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事上练。首先是具备调查、洞悉全局的能力,然后就是敢于担当,碰到事不怕事,而且敢于迎难而上。

王阳明的知,是明明德,是尊德性而道学问,既包括道德意义上的良知,又包括圆融宇宙人生实相的智慧,这种智慧可以自性识别善恶;

王阳明的行,是亲民,是运用良知教育人民又运用良知服务人民,能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止于至善”。

唯有良知指引下的实践,才不会走弯路,才不会走邪路;唯有知行合一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的一生就该读一读王阳明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他智慧的结晶,他主张在“事上练”,一心一意的省察克已,通过反省检查发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有不良倾向、毛病、习惯,不断去除,保持纯正之良知,然后在实践中磨练心志,磨砺心境。

《王阳明传》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记载了很多故事,从官场故事,或者是民间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

当内心浮躁的时候,当遇到困境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读一读王阳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层楼!

在这两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场披荆斩棘的王阳明,也可以看到在战场有勇有谋的王阳明,更可以学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