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解决问题的信息,才是真正的知识

还是那个典型的问题:

“为什么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现代社会是信息大爆发的时代:

互联网上一秒钟产生的信息,一个人一生都浏览不完;

出版行业一天出版的书籍,一个人一辈子都阅读不完。

道理,只是披了一层面纱的信息。

判断是不是知识,要看个人,人是一切的关键。

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

知识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知识就是力量”。

它能够改变人。

通常我们有一个误区,认为经史哲学才是知识。

不是的。

那些只能称为优质的信息,更容易触发向好的方向转变的信息。

如果阅读后,读不懂,没感觉,

那对于个人来说,就不应该算是知识。

一定要力量。

比如说明书,它对于需要的人来说,学会之后,立马能够操作。

这个也是知识。

继续延伸开来,操作指南,个人编写的实操案例,别人学了之后,就能从不会到会。

课本更是典型的知识。

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就是在刻意练习。

那么阅读名著的意义何在?

解决现实的问题。

学校教的是基础知识,有些隐形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有亲身经历后,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然后去阅读,找到触动的点,用于解答人生的疑惑,解决生活的困境。

阅读不要追求数量,也不要追求质量,

而是追求实用性。

更应该关注个人的成长,知识就是成长的燃料。

知识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

学习肯定是为了学习知识。

知识具体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

主要是两方面:

  • 认知,个人思维,用来准确认识事物;
  • 能力,行动能力,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以读书为例。

有两种阅读方式,精读和泛读。

泛读,广泛涉猎各种信息,快速提高认知的广度;

精读,引发思考,深度理解事物的底层规律。

认知层次一旦发生变化,人的行为也会随之而变。

人是环境的产物。

所有的行为,包括偷懒,都会被周围的氛围所感染。

环境就是阅读的信息,

包括书本上的信息,也包括周围发生的事情,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流动。

恶劣的环境,会对人的生存产生不好的影响。

优质的环境,如同肥沃的土壤,不仅适合生存,而且有丰富的营养来促进成长。

我们阅读,更多是在挑选式的阅读。

阅读那些,更利于我们的生存环境的信息。

有效的学习是怎样的?

有一种说法: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教的前提是,自己能够深刻理解,才能表达出去。

这个方式看着没问题,

但总是有点疑惑,一直不清楚在哪里。

普适性。

应该问题就在此,教这种方式的适用性不强。

不太适合绝大部分人。

因为教也是一种能力,而且要求还比较高的能力。

要回到知识的本质:解决问题。

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立马用起来。

学到什么,就在生活工作中使用,看看产生的效果如何。

需要刻意训练这种能力。

因为阅后即忘,学习的东西不用起来,就会忘记,就等于白费时间。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什么都去学,也不可能什么都会。

注意侧重点,自我的成长才是最关键的。

成长很简单,解决当下的问题,能力自然提升。

解决的问题,除了看得见的,还有看不见的。

所谓的情绪问题,思考困境,往往就看不见,却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

不是矫情。

只要影响人的生存,就是问题,就需要找解决方案。

要勇敢地面对,

问题本身是成长的一部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