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格律诗感性美的范式

格律诗[footnoteRef:0]的感性美是特别感染人的。什么是感性美,为什么感性美会感染人,以及怎样才能产生感性美。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从范式[footnoteRef:1]的角度进行一些讨论。

一、格律诗感性美的本质

“美在我们身上激起的快感却与我们个人的目的或说我们的意志没有任何形式的联系”[footnoteRef:2]。格律诗是通过节奏、声韵和诗句所表现的意境,营造一个水坝,将读者的情感情绪注入,当水面达到一定高度后,打开泄洪道,使情感情绪无害的宣泄而下,从而产生美的快感和享受的过程。格律诗的艺术魅力在于产生美,而美的产生与创造是在情感情绪的流动中形成的。所以,格律诗在押韵、平仄和对仗要求的约束下,为表现主题和立意,劲舞的魅力主要可归结为感性美。

二、感性美的主要逻辑

(一)学理分析——认知两个层次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作为意志的世界是第一层次的世界,作为观念的世界是第二层次的世界。前者是欲望的世界因而是痛苦和成千上万种痛苦的世界。而后者,其本身在根本上看是无痛苦的;而且,它还包含着一种甚为壮丽的奇观,不唯意味无穷,而且娱人心腑。这种奇观中获得的愉快,遂构成审美快感。”[footnoteRef:3]

这里所谓意志的世界,指的是目的的、意图的欲望世界。当所有欲望从意识中消失时,快感的条件依然存在,个体就由一个意志的主体转变为一个纯粹认知的主体,即观念的世界。意志的世界产生的是概念、是理性。观念的世界产生的是个体、是感性。在格律诗创作中体现着这种审美的快感和自由。如:

如梦令[footnoteRef:4]

[清]纳兰性德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到醒来无味。

万里帐篷立在苍穹之下,浩浩一片,晚上饮酒放歌人已醉;躺在草原上觉得星星离自己非常近,仿佛触手可及。无论这种意境本身,还是形成这种意境时创作者的状态,都应是无功利的,是心性心情的飞扬。

(二)原初思维——审美相似律

人类生活的早期,见到流星觉得不吉利,出门被石头绊了一下觉得是上天的惩罚。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升,在生产生活中已经摈弃了这种思维方式。但是这种将外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合二为一的思维方式,恰恰是美产生的源泉。这一规律被称为审美相似律。如:

相见欢[footnoteRef:5]

[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后主的词,情与景水乳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footnoteRef:6]。“林花谢了春红”这个景是由情来支撑的,而情又是作者心境的反应。

(三)终极追求——空色圣俗的修炼

由于人们对终极问题的思考与修炼,在世界观、方法论和主体等方面,为格律诗的创作提供了审美空间。在世界观方面,庄子认为万物是同样的,但要热爱生活;佛家认为世界是空的,但不能放纵生活;王阳明认为心是一切,但要与世界积极互动。由此产生大、空、静、虚与生、死、情、思、贪、嗔、痴的映衬与撞击,构成了审美的图景。在方法论方面,是非形式的逻辑,是跳跃的是自由解放的,道家以自然为摹本,王阳明以心与外物的互动为轨迹,佛家是末那识是阿赖耶识,是天马行空是轮回。在伦理与吾心之间、在生死及爱恨情仇之间、在入世与出世的进退之间,形成了格律诗美学创作的天地。在主体方面,由无我、有我、有没有我构成了荡气回肠与细腻婉转,形成了大气与柔情的美学长河。正如佛家的“空、不空、空不空”,庄子的周庄梦蝶对主体的淡化,王阳明的吾心光明等。如:

终南别业[footnoteRef:7]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其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应该是这种审美思维方式的表现。

(四)心理映射——潜意识的释放

美是人的潜意识通过合理的渠道、以“艺术化”的形式所进行的释放。通过释放而产生的美,是自由的、朦胧的,是跳跃的、无序的[footnoteRef:8],本质上不受自然等客观条件及道德、伦理等社会因素束缚[footnoteRef:9]。如:

菩萨蛮[footnoteRef:10]

[唐]牛峤

玉炉冰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三、感性美的表现方式

(一)选择具象

为什么我们在豆蔻年华时代接受的印象是如此的富有意味,为什么在黎明时节万事万物在我们眼里是那样的令人神往和充满光芒。

原因有三。其一,认识事物有两个层次。一个是理性的,一个是感性感觉的。而美主要是产生在感性感觉层次。其二,个体的感性的事物,通过内心的想象或环境的烘托,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变得自由了。其三,单一的个性化的事物既有自己的特性特点,又有了反映事物“类”的内容,通过感性的方式对事物进行了认识和把握。

所以,在格律诗的创作中,意象的选择应是个体的鲜活的,而不是概念的。并且意象的选择应该是典型的,是一叶知秋的。同时要将意象从变化的时空中摆脱出来,进而超越时空。

毛泽东写了许多记载或感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事件的诗和词,在表现的时候,他都不用或尽量少用概念,而是用具体的鲜活的意象进行表现。如:

送瘟神(其二)[footnoteRef:11]

毛泽东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壁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二)运用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和中国古代诗歌借物象与事象传达感动并引起读者感动的三种表达方式。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footnoteRef:12]。比者,比方于物也[footnoteRef:1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footnoteRef:14]。叶嘉莹[footnoteRef:15]认为“赋、比、兴”是心物之间互动关系的反映。兴是由物及心,比是由心及物,赋是即物即心。如:

雎鸠[footnoteRef:16]

[诗经]无名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为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进行的表达,是兴的手法。

(三)在句间注入感性张力

“起承转合”等可以理解为句间逻辑,但更多是指谋篇布局,这是其一。其二,在谋篇布局的同时,通过联想,在句间要着力注入感性的力量。如:

浪淘沙[footnoteRef:17]

[五代]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用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影,空照秦淮。

在下阙,“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展现的是悲凉。作者用“晚凉天净月华开”接下句,把格局宕开,营造出豁然开朗的气象。接着是“想得玉楼瑶影,空照秦淮”,又骤然跌入极度沉痛的深渊中。前两句与第三句在情绪上是一个正三角的张力,第三句与最后两句是一个倒三角的张力。充满了感性的力量。

(四)炼意作领袖

格律诗因句数字数都较少,又有平仄、韵辙、对仗的约束。在有限的篇章里表现表达完整的内容,炼字、炼句、炼意是必然的。炼字、炼句是炼意的基础和支撑,但炼意是炼字、炼句的领袖。

(五)声韵理整合

格律诗最早是用来歌诵的,后来因科举等因素一定程度上成为看的、读的了。但是格律诗的真正魅力在于它的音韵优美。用韵、平仄和对仗,体现在能否朗朗上口、节奏抑扬顿挫上。所以,声韵是格律诗在形式上是否具有感性美的标志,可以用其检验和判断,进而整理整合格律诗的字、句、篇和节奏,以达到声调铿锵、合辙押韵、意义单位与声律单位谐和。

参考资料:

1、《Aphorismen zur Lebensweisheit人生的智慧》 [德]叔本华 著 李晓兵 译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 2017年5月第一版

2、《诗词格律》 王力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9年3月第一版

3、《人间词话》 王国维 著 图书出版社出版 2017年1月第一版

4、《与诗书在一起》叶嘉莹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2018年9月北京第二版

5、《中国哲学之精神》 冯友兰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2019年9月第一版

6、《纳兰词》 [清]纳兰性德 著 何灏 等注析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14年9月第一版

7、《季羡林谈佛》 季羡林 著 季羡林研究所 编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

8、《美的历程》
  9、《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购物元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编 袁行霈 王仲伟 陈进玉 主编 中华书局出版 2016年10月北京第一版

10、《唐宋词鉴赏词典》傅德岷 主编 巴蜀书社出版

作者:秦之砚

(0)

相关推荐

  • 康德哲学其实没有那么难!(2)

    --只写最优质的哲普内容 序言: 上文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康德的哲学思想. 本章开始,就着重谈及康德认识论哲学的核心"纯粹理性批判",因为康德哲学最为核心的莫过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先 ...

  • 文以化人三启径(之一中)

    二.杨叔子先生对诗词文化的贡献 诗词文化,顾名思义,是指在诗词作品中的文化意蕴.且从最能表征诗词作为民族艺术核心.深层的"意境"说加以考察.什么是意境?论者众多.一本文艺心理学辞典 ...

  • 潘知常 | 生命美学作为未来哲学

    <南方文坛> 2021年第5期 潘知常 生命美学作为未来哲学 文 | 潘知常 一 弗洛姆说:"数千年前,上苍向一个小部落说,'我把生命和死亡.祝福和诅咒放在你们面前--你们选择了 ...

  • 寇鹏程 | 中国古典美学精神

    美学作为一个学科虽然最早产生于西方,但我们讲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神并不是附会"美学"这两个字,而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基因确实天然就是美学的.<中国古典美学精神>认为中国传统 ...

  • 第49讲:【古代文学】

    隋炀帝诗歌的成就和影响从诗歌的内容和特点来看,隋炀帝在诗歌创作方面是很有成就的.不仅如此,他的诗歌对后世还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隋炀帝诗歌的成就隋炀帝在隋代诗坛上,成就很突出.他利用自己帝王和诗人的双重 ...

  • 结构聆听与后结构聆听

    结构聆听与后结构聆听 文◎郭一涟 原文刊载于<音乐研究>2021年第3期. 摘 要:在西方艺术音乐的发展过程中,音乐风格与音乐聆听方式在交互作用下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一现象从19世纪下半叶开 ...

  • 摄影修图如何提高审美:看片没用,应明白眼睛与情感的原理

    上一篇讲了朱光潜先生的 "理性逻辑" 美学,详解详解链接:摄影修图如何提高审美:看片子没用,应该明白眼睛与情感需要什么才能满足 今天讲一下宗白华先生感性的美学,先生认为美是艺术与人 ...

  • 格律诗十首 开心诵读

    ▾ 敬请聆听 ▾ 格律诗十首.mp35:40 来自开心诵读 格律诗十首 文:刘思园 诵:福开心 五言律·梅迎新春 ( 上平十一灰) 红梅含笑俏,喜鹊报春来. 瑞雪祥云夜,盈门旭日开. 顽童欢乐颂,举世 ...

  • 媸妍立见!网红教授与徐晋如先生的诗词入门书单比较

    晋如诗塾是一家互联网国学主题学习社区,提供诗词创作.文化通识.蒙学入门.经典普及等课程学习,定期出品合乎学理的经典诠释+学习干货. 编辑 | 木气

  • 诗词创作七要素、语言淡白,也是诗词的一种美、格律诗写作之起法

    转自:登书山的博客 诗词创作七要素 醉月诗苑 一首诗词要具有七个要素:立意深.构思巧.形象美.感情真.意境高.语言新.手法巧. 1立意美 主题的深度决定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的水平.主 ...

  • 格律之美《格律诗四首》文/邵华|诵/花开半夏

    格律诗四首 文/邵华|诵/花开半夏 编辑:花开半夏 偶成 七律--新韵 文/邵华 3月28日晨,合肥阴雨,早起,未见木星合月. 只有等这几日天放晴,并在深夜看这一天文奇观. 春梦铃声早闹人, 闻说胜景 ...

  • 从崔颢《黄鹤楼》看格律诗回环之美,带你享受不一样的诗词

    从崔颢<黄鹤楼>看格律诗回环之美 大丑嘴 格律诗的体制决定它必须精炼: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随之产生一条规则:同一作品中尽量回避使用相同的字词.这规则是必须的,因为精炼是诗的最高原 ...

  • 从崔颢《黄鹤楼》看格律诗回环之美

    大丑嘴 格律诗的体制决定它必须精炼: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随之产生一条规则:同一作品中尽量回避使用相同的字词.这规则是必须的,因为精炼是诗的最高原则之一. 诗歌之美,大略美在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 ...

  • 【讲堂】学会格律诗的起承转合,让你的诗美起来!

    浅谈格律诗的起承转合  所谓起承转合,我国最权威的工具书<辞海>是这样解释的:起承转合是"诗文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另一方 ...

  • 思念母亲/写在母亲节(格律诗一组)

    前言: 和风轻拂,阳光明媚.当满目姹紫嫣红百花艳,杨柳轻摆绿丝绦时,迎着初夏的绚丽朝霞,伴着鸟语花香,母亲节,又踏着轻盈的步伐来到,遥看天际边那火红的朝阳,成为为母亲节点燃的耀眼烛光,兰天下又回旋起祝 ...

  • 【名师名家名人坛】宋名竞格律诗二首

    格律诗两首 一,七律 . 初夏家乡吟 文/雅轩逸人(江西) 饱览青葱别暮春,清歌一曲唱芳醇. 黄莺戏柳溪泉闹,布谷咕枝彩蝶循. 日暖千山昭盛日,人亲万水映忙人. 江南醉眺秧苗绿,古邑繁华幸福臻. 二, ...

  • 格律诗布局一定要起承转合吗,杜甫的《绝句》为何没有这种安排?

    请问格律诗布局一定要起承转合吗?那么杜甫的<绝句>有起承转合吗? 一定要遵守?当然不 这个提问方式是错误的.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有很多是一定的.比如不吃饭,一定会饿死,不拉屎,一定会憋死.但 ...

  • 格律诗韵脚字声调的问题

    2015年五一黄金周,闲来无事,在网络上翻阅有关谈论格律诗用韵忌讳的文章,对落韵(出韵).挤韵.撞韵.凑韵.哑韵.连韵.重韵.倒韵.混韵等的论述很是赞赏,充实提高了自己,但是,对某文提出的这样一条格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