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游——广东第一圆楼(大埔花萼楼)
初四一大早从酒店匆匆赶到五洲汽车客运总站。到那里才得知去大埔湖寮镇的车这里没有,都是从江南汽车站发车。工作人员好心告诉我坐8路公交车可以到江南汽车站。不到半个小时公交车到了江南汽车在,司机师傅热心地告诉了我方向,刚走到门口就看到了一辆开往湖寮镇的农村公交车,伸手拦了下来。此时是早上七点半。
接近九点半我就到了湖寮汽车站。刚下车就被人拦了下来,问我去哪里,我不理,他就一直跟着,实在不好办,就是去花萼楼,他张口就说350元。我没再理他一直走到门口,突然就看到了开往花萼楼公交车,9点50分发车。哈,太惊喜了,一直以为这段路没有公交车呢。赶紧又跑回车站候车室存包。9点50,车准时出发了票价15元。还有一对从广州过来的夫妇,也去花萼楼。司机师傅特别好,告诉我们他的车中午一点半从花萼楼返回,千万不要错过,否则当天是没有车再回湖寮了。路上司机师傅还特地停了一下车,说是花萼楼那边没有吃饭的地方,让我们在路边买些吃的带上。我和广州的那位妇女飞快下车,去买小吃。结果一车人就这么等在车上,顿时就被大埔人热情朴实感动了一下。
车没开出多远,路堵上了。看来大埔的旅游相对于梅县要热不少。走走停停地快十一点还没有到。肚子开始咕咕叫,早上就没吃什么东西,赶紧把买的笋板和春饼拿出来吃了。第一次吃笋板,真心好吃。车继续在山路上开着,好像翻过了一座山后,终于到了,这时已经差不多十二点了。下车时,司机又一次嘱咐我们几个人,一点半之前必须回来。
我生怕时间太紧,一路疾走,买了门票进去后,才发现这个花萼楼不大,里面游人不少,顿时有些许失望。但好在保留的极其完整,外观几乎没有太多修复,景区周边也没有各种商贩,比起福建的土楼来,少了些商业化,还是挺令人欣慰的。
土楼一共三层,中间的空地上有一个用石头铺成铜线图样,上面几乎被鞭炮的纸屑盖住了,加之游人多,我放弃了拍摄,旁边有一口老井。直接上楼梯到了三层,沿着廊走了一圈,从各个角度尝试着拍全景。三层转了一圈,又到了二层直接转一圈,人越来越多,只好下到一层看了看房间,有一个供奉神灵的地方,墙上挂着介绍花萼楼十大特点的牌子。还有的房间里面放着些以前用过的东西,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就这样,也就四十分钟,花萼楼就被我逛遍了。
我出了门,想找一高一些的地方拍一战花萼楼的俯视全景图,一问人家,说是要爬到山上去,看着那远处的山我泄了气。围着花萼楼周边转了一下,也就紧挨着土楼的房子还是老房子,其他都是新房了。
实在没的看了,我突然想找找有没有吃饭的地方,因为下午要去百侯镇,怕是没有时间吃饭了。走到一户人家门口,问人家哪里能吃饭,说是这地方没有饭馆,可以领我找一家人去做。问我几个人,我说就一个人,他马上说,你要是不嫌弃的话,就在我们家吃吧。家里刚好在吃饭,都是回家过年的子女以及亲戚朋友,给你加副碗筷就行。我来前就有个愿望,希望能在当地人家吃一顿年饭,看看人家的年饭是什么样的,我就没客气答应了,想着吃完了饭留些饭钱。
蘑菇鸡汤一碗下肚,鸭子、青菜、炒米粉各吃了不少,家里的女主人一个劲地让我多吃,说是全是自家种的菜,养的鸡鸭,还说大米也是自己种的,一定要我尝尝。儿子媳妇平时都在深圳打工,平时家里只有老两口。问土楼里住过没?儿子说从小在那里长大,天天上上下下跑,还说,要是你没进去的话,他带着我可以免门票。终于放下了碗筷,想给人家掏饭钱,死活不收,说是我们也是经常出门在外的,常常会受到别人的帮助。我千恩万谢地与女主人道别,她说千万别客气,她的儿女也经常在外,知道在外面的辛苦,说吧,还给我砍了半截甘蔗要我尝尝。我就举着这甘蔗向车站走去。司机师傅已经等在那里了,说你们谁要肚子饿了,我有面包。我赶紧说我在人家吃了饭,人家也不收饭钱。司机师傅告诉我,这里就是这样,只要不是特意给你做的,都不收饭钱。他说他第一次跑这条线时,也不知道这里没有饭馆,也是在人家吃的饭,也没有收钱。质朴的大埔人。
其实在一个地方最打动你的未必是那些景色,而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无偿地向你伸出了手。
14、可见中间地面被鞭炮纸屑所覆盖,那下面就是一个用鹅卵石铺的铜钱图案
20、几乎隔几个房间,就有这样的楼梯
补充资料(来自网络):
花萼楼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距县城有45公里,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
其设计精巧、结构独特,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目前广东土围楼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是世界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花萼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210个房间。楼高11.9米,楼的墙体用生土夯筑而成,底层宽2米。顶层宽1.3米,楼顶为木梁灰瓦。楼的第一层不设窗,第二、三层墙上设有内小外大呈三角的枪眼,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花岗岩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门窗设施是为抵御外人侵扰而特意设计的。楼内有面积为283.4平方米的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心愿。天井一侧有口古井,用于防火和生活之用。楼内还有砻、碓等常用生活设施。整个土楼布局合理、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现楼内还住着十多户林姓人家。2000年10月,客家土楼千人茶会在这里成功举行。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中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郭旃前来考察后,认为该楼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条件。目前,大埔县正积极准备相关材料,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花萼楼是民居建筑造型艺术中最粗犷、最典型、最富魅力,属世界著名的四大民居建筑之一的古建筑。花萼楼构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08年,距今已近400年的历史。该楼占地面积2886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背靠虎形山,面向梅潭河,周围群山环抱,碧水环绕。该楼与天地浑然一体,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本色的黄土墙与大地密接。墙体厚度为1.2米,用土夯实;楼顶木梁灰瓦,楼高三层,层内加开两个半层,顶层外墙开窗,内设有一环形回廊,宽度为1.2米;里外三重,内底外高,最高点达11.9米;楼内可供28户人口生活住宿,各户可单独上顶楼,通过回廊,户户通连,公共梯口设在大门右内侧,全楼共有房间210间;楼内天井占183.6平方米,全用鹅卵石铺成,中心有一个圆的古币图,直径达3.8米;天井南边有一水井,深达18.6米;楼内房屋正中为大厅,是合族议事的地方;大厅对面是该楼的唯一大门。门框用宽而厚的花岗岩石板组成。门板钉有厚厚的铁皮,门顶设有一个蓄水池,二楼不开窗,多处设有枪、炮眼,供灭火、防盗之用。花萼搂构建匠心独运,按易经八卦形态设计,玄藏天机,文化内涵丰富,包含着客家独特的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