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秒、10秒还是20秒?冲泡红茶的具体时间,你达标了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闷泡的历史,由来已久。
从小,就看着外公有一个大大的保温杯子。
依稀记得,鹅黄色的底子上面画着白色的图案,具体是什么模样,早就忘了,但那个杯子里永远有热热的茶水。
一打开盖子,茉莉花茶的浓郁香味就热情奔放地扑出来,馥郁芳香。
那个时候,晚饭后弥漫着茉莉花香的院子,就是乐园。
以至于当时,甚至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其它茶叶,一直以为茶就只有茉莉花茶一种。
就像我以为,外公永远不会再老了,会一直都是意气风发的样子。
长大后才知道,那便是闷泡。
保温杯里,浓酽苦涩的滋味,对于喝了这么多年浓茶的外公来说,才是常态。
而我们平时所提倡的“快出水”,在老一辈眼里,一律是滋味寡淡。
够浓、够苦,才够味。
但其实,真正的好茶不该有如此强烈刺激的味道。
“不苦不涩非好茶”,这句茶掌柜用来推销苦涩不化的劣质茶的常用话术,早该翻篇了。
如果将苦涩当茶,倒不如跑去喝药,黄连可苦了,还清热解毒呢!
《2》
开始喝白茶以后,喜欢清淡的口味。
后来,遇到了几位志同道合的茶友,一交流才知道,好茶,都是不浓不苦的。
虽然清新淡雅,但却不是清汤寡水,浆感饱满、汤水有内容有分量,才是真正的醇。
然而,到了红茶的身上,很多人又提起了“浓”。
前阵子,有位茶友问:“红茶的味道都是这么浓吗?我出汤大约用了20秒,这样算不算快出水?”
一番了解以后才知道,对方以往喝的都是龙井、毛尖等绿茶。
并且,通常用主流的方式——玻璃杯泡法。
第一次买正山小种,也第一次使用盖碗泡茶,难免有些生疏。
毫无疑问,与绿茶相比,红茶的滋味的确更浓郁一些。
因为绿茶是不发酵茶,且大多是由嫩芽制成,所以相对清淡,香气清幽,品饮上讲究一个“鲜”字。
而红茶是全发酵茶,它的特点,在于香和甜,在于它的花果香和桂圆汤。
因此,工艺的不同,造就了绿茶与红茶截然不同的风味。
但如果只说,“红茶的味道很浓”,显然是不对的。
茶汤的浓和淡,是可以控制的,若是觉得红茶的滋味太浓,苦涩感强烈,很有可能是因为投茶量太多,或是闷泡了。
如此一来,让茶多酚和咖啡碱过量释放到了汤水里,从而诞生了一杯浓酽的茶汤。
所以,“浓”对于一款茶叶而言,并非夸奖,反而带有一定的贬义。
好的红茶,在正确的冲泡方式下,也是鲜甜浓醇,不苦不涩的。
更有甚者,将“浓”和“醇”混为一谈。
可实际上,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浓是味蕾的感知,刺激、强烈、霸道。
而醇是茶叶内质的表现,胶质感越明显,也就越能感受到醇、饱满、厚实、稠滑种种的表现。
嘴里含着的那口红茶,是有分量的,吞下后,余韵犹存。
换言之,内质匮乏的红茶也会有“浓”的表现,可唯有内质充沛、养分充足的好红茶,才能称为“醇”。
《3》
第二个问题,什么样才是快出水?
在茶圈内,闷泡和快出水是一对反义词。
闷泡其实很好理解,就是“闷+泡”。
让茶叶与水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接触浸泡,并源源不断地释放内质。
而提到快出水的“快”,则有很多茶友表示不理解。
我们定义的“快出水”,时间要求很严格,从注水开始计时,到大部分茶汤倒出,泡茶的总时长控制在7-8秒内。
后来,考虑到新茶友使用盖碗尚不熟练,那就尽量控制在10秒以内吧。
很显然,20秒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快出水”的范围,属于闷泡。
其实,闷泡的红线很容易踩到。
比如,注水后用盖子左刮右刮,没有及时出汤;
又比如,注水的速度太慢,出汤拖泥带水,不够熟练……
凡此种种,都在不经意间,影响了出汤时间,让我们频频陷入闷泡的窘境。
基本上,红茶刚开始冲泡时,都需要快出水。
彼时,茶叶还未经过冲泡,内质尤为丰富。
如果延长了出汤时间,则红茶内部的茶味物质,如茶多酚、咖啡碱等,一下子过量浸出,就会让茶汤过浓过苦。
长时间喝浓茶,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
通常情况下,一泡好的红茶,耐泡度是极佳的。
用快出水的方式,泡上6、7个回合,完全没有问题,而等到第8冲左右,茶叶的内质释放变缓,才需要适当坐杯。
从原则上来说,泡茶的时间要求,是先快后慢。
只有掌握好了节奏,熟练使用盖碗,才能泡出浓淡适宜的茶汤。
《4》
先前,看到了一则正山小种的广告。
对方茶掌柜是这样介绍的:“没有所谓的茶水比例,没有特定的水温,没有多久出汤的要求,可以茶水分离,也可以持续闷泡。因为不管怎么泡,它的风味始终如一,醇厚甘甜,不苦不涩……”
乍一看,简直是极品好茶呀!
不挑茶具,不挑水温,还可以随意投茶,闷泡也没关系,怎么泡都好喝。
但转念一想,怎么有点像在内涵我们这些每日勤勤恳恳,用心泡茶的人呢?
不可否认,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玻璃杯,或是其它办公室泡茶器具。
另外,也不是人人都有闲情逸致,每天坐在茶桌前,用盖碗一冲一冲地注水、出汤。
但是,也不能因为这样,就否认了泡茶存在的意义。
与古代相比,如今我们泡茶已经化繁为简,简到不能再简了。
一个盖碗,一个公道杯,一个茶杯,就能构造一方小小的天地。
对于优质红茶而言,用心冲泡,细致品饮每一冲的香气和滋味,是一种尊重。
若想真正喝懂红茶,在冲泡环节中,茶水比例、沸水、纯净水、快出水、沥干茶汤,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
况且,好红茶内质充足,若是闷泡,定然是会苦会涩的。
打着“闷泡也不苦不涩”的旗号,实则,恰好反映了这款红茶的内质匮乏。
因为养分不足,所以不提倡快出水,让茶叶与水多闷一会,茶味物质多释放一会,才能让茶汤有滋有味。
若是快出水,清汤寡水,岂不是露馅了吗?
越是高端的茶叶,品质越是卓越的茶叶,越是在冲泡上精益求精。
因为心里总是担心,好茶来之不易,如果因为不恰当的冲泡毁于一旦,那可就太暴殄天物了。
《5》
好的红茶,就像一颗等待采摘的水蜜桃。
香甜饱满,汁水充沛。
轻轻一咬,鲜甜的汁液迫不及待从果肉中迸出来,让你体会一场舌尖上的“甜蜜爆破”。
从嘴巴到心,都能感受到的甘甜,清润得让人身心通透。
这样的红茶,又怎么舍得用闷泡对待,让其变得又浓又苦呢?
只有不好的红茶,才像被吸干了水分的蜜桃,干瘪、无力,毫无灵动生机可言。
所以,快出水对它来说基本没用。
内质少得可怜,不闷上个几十秒甚至一分钟,是几乎没味道的。
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
就是这个道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