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舒服,是一种“世间少有”的魅力
《易经》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也配得上财富宝典的美誉。它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易经》说过:君子如玉
让人舒适的人就仿佛一块温和的美玉
即便经历诸多风雨,也不会更改其豁达大度的胸怀,宽阔的心态;
即便应对诸多为难,也不会更改其包容他人的本质与真诚。
让人舒适并非一昧减低自身的道德底线去取悦其他人的需求,反而是可以出自内心去顾全他人的情绪,贴心关爱,关怀备至。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存善念才有度。”
让人舒适的人,总是能给其他人带去温馨与爱意,让自身获得敬佩与赞赏,在无形之中将自身的魅力呈现的酣畅淋漓。
《易经》:让人舒服,是一种'世间少有'的魅力
1、越有修养的人,越明白让人舒服
看见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在裁切衣物时让闺女为自己递下剪子,闺女没在乎顺手就将剪子递了过去,最后恰好用刀刃戳到了母亲。
母亲就对闺女说:
递东西给另一方,要心中惦记着别人接到手是否方便,你将刀刃递过去,其他人还需要费尽心思地转过来。很有可能一不小心戳到其他人也未必。
因此 下一次递东西一定要留意替另一方想想,尤其是刀剪这一类的物件。
许多 情况下,修养就表现在平时小事当中,与文凭、才气不相干。
修养是真心诚意的言辞,是严于律己的行为表现,更加是一个人心灵深处的品德修养与文化内涵。
《青春寄语》里说:
“修养非随意地从其他地方买来,贴在身上的调性,反而是你个人的生命里侧,肌肤底层,渗入出来的绚丽多彩的品性。”
深以为然。
真真正正有修养的人,总可以推己及人的处于其他人位置上来思考问题,给其他人关怀备至的关爱。
真真正正有修养的人,时时刻刻给其他人留一分倒退的余地,无声的尊敬,并不会让其他人难堪。
容人的意识和待人接物的度量全部都是修养的表现。
所以说:越有修养的人,越明白让人舒适。
2、让人舒适,是顶尖的人格魅力
真真正正待人舒适绝不是有意做作的言辞,也不是心口不一的贴心与关心,更非为了牟取个人利益时的虚假面容。
真真正正的待人舒适,是出自内心的去顾全另一方的情绪,不特意给另一方难堪,诸事挂心,时时刻刻尊敬另一方。
但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一群人,明白其他人的缺点就巴不得满世界吵吵,将自身的快乐凌驾于其他人的痛苦以上。
这样的人简言之,便是心中唯有自身并没有其他人,长此以往就也只能只身一人,接纳周围人瞧不起的目光和怨恨的神情。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期盼可以被别人善待,但只需我们先让人舒适,才会获得另一方的爱意与温馨。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生活非打擂,并不一定争个高低,在我们彼此之间多一份在乎,多一份关心,反倒能从淡薄的人群中,找寻出彼此之间关心体贴的真心实意。
在我们将舒适待人变成自身的本能,便可以毫不费力的开启任何人的心中。
3、为人处事,让其他人舒适
心中小肚鸡肠,自然而然看不得其他人好,待人没有容人的度量;
心中胸怀坦荡,自然而然看人事事顺意,待人接物顺心舒适。
那怎么才能待人接物舒适呢?
常念人恩
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是互联互通的,我予你一碗清水,你就会赠我一夏清凉。
感谢生命中出现过的任何人,是他们丰富了我们的时光,使我们对未来拥有无穷憧憬。
学会欣赏
一个真真正正可以欣赏另一方优点的人,待人必然谦虚,为人处事必然大气,胸怀必然宽广。
在我们学会了欣赏别人,自然而然也会获得别人对自身赞赏与赏识。
将心比心
有些人说:能感受其他人的难处是关爱;能迁就其他人的不易是宽厚;能宽恕其他人的错误是大度。
在我们懂了唯有真诚才可以换得真诚,待人舒适贴心就不会再是一件难事了。
让人舒适是一个人不简单的能力,更加是一个人的顶尖修养。
《易经》: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善待。
愿我们任何人在真诚待人的同时,也会获得越来越多的温馨与爱意。
《易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巨著,对于中华文明的延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鲁迅曾说,不读《易经》,就读不懂中国文化、在中国社会生存的道理。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千万别晚上读《易经》,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见其智慧的广博。
有不少的朋友对我们的国学易经感兴趣,但是每每翻看,总觉得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