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如何巧作“反驳”(下)
任务驱动型作文如何巧作“反驳”(下)
张善存
简明否定法
简要概括材料列举的不爱劳动的现象,从正面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立场,亮明观点。对于考场任务驱动作文的写作来说,这是使阅卷老师快速接受自己说理的方式之一,也是突出主题的一种方法。例如:
部分青年以科技发达为由,排斥劳动,甚至轻视劳动。这是因对劳动认识不足而妄加臆测!新兴科技、人工智能固然高效快捷,节约人力,但人工的细微之处仍是机器难以企及的。
——安徽一考生《施以辛勤汗水,方得美好家园》
这段文字先以三言两语指出反面现象,简明扼要,再用一句话加以否定——“这是因对劳动认识不足而妄加臆测”,“但人工的细微之处仍是机器难以企及的”不仅揭示本质,而且理由充分。作为向进一步分析问题过渡的转折段,这一作法简洁有力,有四两拨千斤之效,考生的概括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也可见一斑。
深层分析法
毋庸置疑,写好这类作文,如果只是浮在表面,泛泛而谈,虽不跑题,却也摆脱不了中等分数的命运。但是怎样才能有深度,使作文在说理上更深一层呢?不妨先读一下这两段文字:
科技进步并不是为了让人类失去劳动的生存技能,失去从劳动中获得智慧的机会,人工智能也绝不会导致人类手脚退化。通过劳动,我们可以汲取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通过打扫房间,我们可以发现细小的地方容易藏污纳垢、隐藏问题;通过打扫教室,我们可以体会到合理分工的重要性;通过劳动,我们可以提升智慧,发现科技的增长点。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同样需要人类通过充满智慧的劳动实现。
然而,当今社会却出现了许多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受过文化教育的我们,还需要一场思想上的教育。看到环卫工人打扫街道,有人将其视为“不认真学习”的后果;面对建筑工人黝黑的双手,有人觉得肮脏。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是否应当改正这种错误认识,也投身到火热的劳动之中?
——广东一考生《劳则生欢,劳则生慧》
这两段文字,有破有立,不仅指出了材料中种种不劳动现象的本质,而且从正面深入分析了劳动的深远意义,如开篇对科技进步和人工智能的清醒认知——之所以出现许多不尊重劳动的现象,是因为“受过文化教育的我们,还需要一场思想上的教育”,将劳动上升到了教育的高度,并提出种种具体可行的做法。能看出,该考生不仅具有清晰的任务意识,对材料理解透彻,而且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这些才是做到深层分析的关键。
归谬突破法
凡是违背规律的做法,发展下去后果会更加严重,论说文由此批驳说理不失为一条捷径。归谬法是一种“以退为进、引入荒谬”的反驳方法,说理文中常会用到。即通过“假定对方论点是正确的”这一手段,来达到反驳对方论点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从对方的论点中合乎逻辑地引出荒谬的结论,如果在论说文中运用恰当的话,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反驳效果。例如:
今天,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人工智能走进人们的生活,我们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认为“既然人工智能可以做,为什么还要自己动手?”诚然,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使人们摆脱繁杂的家务劳动,可是当我们全部依靠人工智能时,也就失去了劳动的快乐。久而久之,人便会越来越懒惰,甚至丧失思考能力,后果不堪设想。不少学生以学业繁忙为借口,让父母包办一切,有的研究生连衣服都不会洗,这种拥有高学历但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怎么能算是人才呢?同学们,让我们热爱劳动,在劳动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劳动中成就绚丽的人生吧。
——广东一考生《让青春在劳动中绽放光彩》
在这段文字中,考生先承认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然后顺势转折,引申一步:“可是当我们全部依靠人工智能时,也就失去了劳动的快乐。久而久之,人便会越来越懒惰,甚至丧失思考能力,后果不堪设想。”“诚然……可是……”这个句式,使辩证说理的意味更浓厚。批驳以“学业繁忙为借口”不劳动,得出结论“怎么能算是人才呢”,这一有力反问使语势陡起。最后发出“热爱劳动”的号召,并指出其中的不凡意义,顺理成章。整段文字因巧妙使用归谬法收到了很强的说服效果。
考场作文毕竟篇幅有限,不可能把材料涉及的所有问题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全部呈現出来,以上种种方法的应用,是针对材料提出的反面现象加以批驳的部分文字,须与前后内容协调一致才能增强全文说服力。从思维方式来说,“反驳”正是辩证思维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写作过程中要完成的一大任务,上述示例在这方面做得都很出色,值得考生借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