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否无限可能性?量子力学的回答:一切皆有限
有一天看到一位博主发了这么一条脑洞动态:如果你拿出一把尺子,把手指从3.1cm处移动到3.2cm处,那么你的指尖会在某一个时刻刚好划过圆周率π。
那么这是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π有什么特征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π吧,它是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更是一个超越数。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而超越数就是指它不可能成为一个由有理数组成的方程的解;比如√2,它就是一个无理数但不是一个超越数,因为它是方程x²=2的解。注意!这些结论都是经过了严密的数学证明的,并不是因为人类到现在还没有算出来π的最后一位就稀里糊涂地认为它“无限不循环”。现在人类计算π的方法虽然已经更新了很多代,但是依然还是使用的“无穷级数”的算法,你可以理解为一个按一定规律排下去的无限长的算式,你每多算一点精度就会增加一点。
那么有关于π,我们需要提取出的最重要的一条信息就是它的“无限”,这个概念意味着当你抚摸尺子的时候,你的手需要触摸到一个无限精确的位置,这样才能满足上面这个脑洞。
无限的精度可以达成吗
其实早在古希腊,哲学家们对有关极限的问题就有了一些深入的思考,比如有一位叫芝诺大佬,他就提出了一个名为“阿喀琉斯追乌龟”的问题,他对大家说:我发现大英雄阿喀琉斯永远追不上一只乌龟。
唯一的弱点是脚后跟的哥们
这个阿喀琉斯大概就像我们中国神话里的小哪吒一样,是比较神通广大的一个半神英雄,那芝诺为啥说英雄跑不过乌龟呢?他是这么分析的:我假设阿喀琉斯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这个英雄好像跑的也不怎么快啊)。他和乌龟的距离大概是100米,那么当阿喀琉斯跑完100米,乌龟就会跑1米,那么阿喀琉斯为了追上乌龟,就会跑完这1米,但同时乌龟也会跑出1cm,当阿喀琉斯跑完这1cm后,乌龟又会跑上100微米……如此一来,就永远没有追上的那一天。
大概就是这么追乌龟的
就这样……
听完之后你是不是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就是明明知道这个结论是错的,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批判,或者说找不到角度去批判。如果是在现场,你脱口而出的很可能是这一句:“你这就是在瞎扯淡!和你这种人我没法继续聊下去了”。
科学的精神之一,就是无论多么不合理的事情,都一定要给出“理”和“据”,所以我们必须得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行。而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芝诺一生的对手德谟克里特,正是古典原子说的创立者,他与芝诺的思想也是针锋相对的,我们可以从他的原子说里一窥他对于这类问题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原子的存在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一个基本知识,但是对于几千年前的古希腊人来说,则是一个非常神奇且深刻的哲学问题,因为他们没有通过观察来认识微观世界的可能性,所以只能用“空想”的方式去寻找答案(这也就是哲学在世界早期的巨大贡献之一,现在哲学的大部分功能都已经被科学替代了)。当时关于这个问题大家的普遍认识都是“物质是可以无限分割的”,这一点在《庄子·天下篇》中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他在用思想分割物体!
但是德谟克里特很显然并不是这么认为的,他说:
如果物质是无限可分的,那么如果我们把一块小东西不断地分割,那么最终我们会得到什么呢?是很多有维度的小颗粒吗(也就是有体积)?很明显只要有维度,那它就可以继续分割,所以我们要一直分割下去,一直到只剩下很多没有维度的点(也就是几何中点的概念,没有体积和面积的东西)。好的,现在我们要把它们再捏起来,那么多少点能产生维度呢?2个?3个?千个?万个?……不,没有维度的东西无论怎么累积都不会有维度,就像无论多少个0相加永远也只能是0一样。
所以,德谟克里特得出结论,物质一定不是可以无限分割的,它一定有一个不能分割的最小维度,他用希腊语中的“不可分割”(átomos)来给它起名,就是我们现在翻译的“原子”(atom)。
量子力学的回答
所以当我们用这样一个思想再去审视“阿喀琉斯追乌龟”的问题就会发现,如果空间也和物质一样不是无限可分的,那么终于会有一个瞬间阿喀琉斯会和乌龟同时跑过这个“最小的长度”,然后阿喀琉斯就会轻松地将乌龟甩在身后,这样芝诺的难题也就不攻自破了。
这张图其实是误导,电子是极小极小的,也不会像行星一样运动
那么到底有没有这么一个最小的尺度呢?答案是必然的,这正是现在物理学最先进,最前沿的研究领域“量子力学”所管辖的范围。量子力学的研究核心,就是一切物理现象的最小单位的规律。所谓“量子”就是指只能用“个”来计量的最基本的粒子,比如电子,它就是电荷的最小单位,这世界上不存在半个电子那么多的电荷,所以电子就是一种量子。
这样我们再看看德谟克里特的古典原子理论,就会发现他据说的“原子”其实应该是“量子”,只有量子才是真正的“不可分割”。同样,如果说粒子存在最小的单位,那么时间和空间也没理由是无限可分的,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普朗克给出了答案:普朗克时间和普朗克长度。它俩就是物理学意义上真正的最短的时间和最短的长度,分别是10的-43次方秒和10的-35次方米。
普朗克的颜值之迷
现实世界离不开数数
那普朗克是怎么算出来这么一个数值的呢?这就需要我们把思想的小船驶回现实世界,让我来思考一个问题:你如何知道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信息,比如桌子上有多少粒瓜子?答案其实非常简单,数一数不就知道了嘛。那有没有什么别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知道瓜子的数量?其实没有,即使是别人告诉你的,也一定是有人(或者其他什么可以计数的东西)数过。所以我们得到了一个看似废话的事实:一个东西要想证明其存在,就必须要有“可数性”。
光子是啥形状谁也说不清,我们只知道它不是彼此连着的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那自然就是因为“可数性”也是不一定存在的。在极小的尺度上,我们要认识一个粒子,就必须要用一个光子来撞击它,但是光子有一个特征,就是能量越高精度就越高,但是能量又不可以无限地高下去,当高到某一个极大值时,它就会立即成为一个极小的黑洞,把那里的空间给摧毁。而这个成为黑洞前的极限能量光子所拥有的精度就是普朗克长度,光走过普朗克长度所消耗的时间就是普朗克时间。
一切皆有限
不能测量等于不存在吗?现在并没有什么证据能证明空间是不连续的,但是任何现实世界的所有物理规律(包括信息量)都指向“一切都是有限的”。我们想象一下,在一个没有空气的异世界地球上生存着很多奇怪生物,这些生物想要知道最高到底有多高,那么他们只能用爬山的方式,但是地球的重力决定了最高的山也不可以超过10000米,那这10000米就并不仅仅是测量的最高高度,也是异世界“实际真实存在”的最高高度。
所以以上内容中的“测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受限于人类能力的“测量行为”,而是计算得到的理论上限,事实上人类还没法造出一枚足以当场毁掉空间的光子。就像地球的最高峰无法超过10000米一样,这是由地球的重力加速度决定的,我们并不需要把山真的堆到10000米才能得出“山的高度是有极限的”这一结论。
站在最高峰上,大地看上去也会露出圆形
“一切都是有限的”这一结论解决了哲学上有关宇宙的一切悖论。以前人们认为宇宙是无限的空间 无限的时间。而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宇宙的大小是有限的(有限而无界),而宇宙的寿命也没比太阳长几倍。同时我们也知道一切都不是无限可分的,时间和空间你或许可以认为是拥有无限精度的(也就是所谓的连续性,当然这同样没有证据支持),但是它们绝对不是无限可分的。电子的直径是普朗克长度的十亿倍,我们都没有找到任何电子是可以分割的证据,人类有关量子的研究可能进入了就快要触碰到天花板的高度了。
无限的概念,只能存在于人的脑子里,某些意义来说,这比一整个宇宙还要伟大
你摸不到π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你的指尖可以触碰到π吗,当然不行,因为至少你的手指没有无限的精度,它只会在一个比π小一点点和比π大一点点的区间里“跳跃”而过,π这个无限的数字只能永远存在于人类(或是任何有智慧的个体)的想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