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故事“李姓三隐”
唐代李姓之三隐,是李朝隐、李尚隐、李商隐。
李商隐,是妇孺皆知的大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当然还有格调更高的咏史诗,在唐诗大花园中独放异彩。然而,李商隐的仕途却抑郁迍邅,终生不得志,无法与他的前辈李朝隐李尚隠来比况。
李朝隐,字光国,京兆三原人。公元705年春正月,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发动政变,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之后,逼迫武则天还政于唐中宗,新时代开始了。新时代开始了,新的大麻烦也随之而来。上官婉儿早在武则天当政时即与武三思通好,此际又把武三思引荐给韦皇后,韦皇后、上官昭容都与武三思淫乱,结成政治同盟。其盘根错节,武氏死灰复燃,太子宾客武三思一下子位居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张柬之等人三番五次提醒皇上尽诛武三思余党,中宗不仅不诛杀,反而使武三思大权在握。武三思构陷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袁恕己,唆使同党郑愔崔湜等人狂嚣高呼,形势危殆。史载,未几,“大权尽归三思矣。”
武三思野心勃勃,他要篡夺天下,上官昭容也好,韦皇后也好,不过是他摆布的棋子而已。公元706年夏五月,武三思来个一石二鸟,暗地里把韦皇后淫荡不堪的丑行一条一条地梳理起来,然后写成大字报,在闹市区张贴出去。武三思要把韦皇后打倒,来个清君侧。然而早就戴上绿帽子的唐中宗,此时不再沉默,勃然大怒,命彻查到底,查清究竟是谁干下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
武三思想通过卑鄙下流的手段逼迫皇上废黜韦皇后,同时加害张柬之等人。武三思一党咬定大字报是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袁恕己等人所为。皇上听之信之,决定族诛张柬之等人。
在危急时刻,大理丞李朝隐大义凛然,奏请皇上:“未经推鞫,不可遽就诛夷”。李朝隐据理力争,张柬之等人才得以不死。
李朝隐敢于在诡谲险峻的情势下挺身而出,他据理力争,舍身忘己,保护善类,社稷之臣也!
李朝隐因此忤旨,招来武三思的恼恨,被贬往岭南荒蛮之地,因宰相韦巨源、李矫周旋力保,才被改贬为闻喜令。
武三思杀张柬之五王之后也死了,他是被太子率羽林军杀死的,那是景龙元年秋七月,公元707年。一个武三思死了,可是死党犹存,韦皇后母女、上官昭容犹在。一面是韦皇后要当武则天第二,安乐公主要当皇太女,上官婉儿要乱中取胜,一面是郑愔崔湜等人横行无忌为所欲为,残渣余孽卷土重来,回归朝廷之后的李朝隐仍然大义凛然,无所畏惧,与之抗争。他官为侍御史、吏部员外郎,李朝隐面对这样险恶风云,一如既往,彰显贤人志士之节操!
那时政出多门,滥官充溢,是腐败黑暗的年代。李朝隐一身正气,不给权豪作附庸。朝廷起用官员毫无纲纪所循,其情景是:“时政出权幸,不关两省而内授官,但斜封其状付中书,即宣所司”。卖官鬻爵,连一个起码的章程都毫不理睬,他们越过尚书省、中书省,直接定夺宣布,这意味着吏治已经到了最腐败的地步。李朝隐不惧嚣张跋扈,敢于尽职尽责。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他“执破一千四百余人”,为肃正纲纪他写下浓重一笔。
李朝隐结下的仇家何其多,尽管如此,尽管“怨诽讙腾”,可是怀有一身浩然之气的李朝隐依然是“胖然无避趋”!
公元710年六月,唐中宗被他的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害死了,紧接着韦皇后一党覆灭,睿宗即位。
李朝隐对皇帝身边左右的人从不另眼相待,对皇亲国戚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他在任长安令期间,朝野交私请托之风犹盛,一位宦官来贿赂李朝隐,李朝隐毫不犹豫,把这位宦官送进监狱。李朝隐为政清肃,为民做主,在河南尹一任中,太子舅父的家奴怙势横行乡里,李朝隐毫不姑息,公然宣布,“此不绳,不可为政!”李朝隐不避皇亲国戚,由是权豪敛伏,望而生畏。李朝隐的这些故事,足以感动着想要励精图治的人们,新的一朝百废待举,他们会重用李朝隐。
李朝隐后来任御史大夫,再任岭南採访处置使,兼判广州。卒于官,赠吏部尚书,谥曰贞。
李尚隐,万年人,生活年代与李朝隐同期。中宗神龙年间官为左台监察御史,当时崔湜、郑愔主掌吏部,吏治极度腐败。李尚隐弹劾崔湜、郑愔,崔湜、郑愔被贬逐。崔湜、郑愔,是皇后韦氏党羽,而唐中宗又是韦皇后的傀儡,李尚隐居然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大声疾呼,其凛凛风操震动朝野!
然而被贬的崔湜、郑愔死灰复燃,再次主掌朝政大权,李尚隐被贬为县令,直到崔湜、郑愔败落伏诛,玄宗才把他调回朝廷。
杨震却金的故事流传甚广,而李尚隠却金的故事知之者甚少。王密为报答恩人杨震,在杨震离任后的一个夜晚,怀金十斤来赠送,于是乎有了杨震与王密的对话。杨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曰:“暮夜无知者。”杨震曰:“天知,地知,子知,何谓无知者?”杨震拒收,王密羞愧而退。六百年之后,李尚隠重写着杨震却金的动人故事。李尚隐性情刚亮,自律极严。他任广州都督、五府经略使期满还朝,有人“袖金以赠”来报答他,他断然谢绝,说道:“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
“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清操自守,性分不可改变,是修身养性已经到了最高境界的标志。在一些人看来,已经离任了,接受馈赠未尝不可,然而在李尚隐看来,这无疑也是一种贪赃纳贿,也是一种盗贼行径,等同于“衣冠之盗”。
李尚隠任御史大夫,《新唐书》记载道:“李尚隐三入御史府,辄縄恶吏,不以残挚失名,所发当也,素议归重。仕官未尝以过谪,惟劾诋幸臣及坐小法左迁,复见用,以循吏终始云。”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李尚隐病逝,谥曰贞。
如果提到唐代反腐倡廉,提到刚正勇为的好官,不能不提到李朝隐、李尚隐。他们节操清贞,终生不易,他们死后都被谥曰“贞”,这是对他们能够成为一代师表的旌扬!
另一位李姓一隐,指的就是李商隐了。李朝隐李尚隐是以政绩显著、清贞忠直、反腐肃贪垂名后世的,虽然屡遭权豪巨霸打击迫害,几度沉浮,但一路仕途终有扬眉吐气时。李商隐则不然。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有人说他是英国公李世勣的裔孙,但无确考。李商隐十九岁投寄在令狐楚麾下,成为令狐楚的门生,擢取进士,中选为官。之后不久,李商隐的仕途遭受坎坷,一蹶不振。起因是由李商隐娶了镇守河阳的王茂元女儿为妻。王茂元把女儿许给李商隐,当然在仕途上要保护他提携他,可是事与愿违。
王茂元,与李德裕志同道合,而令狐楚与李逢吉、李宗闵、牛僧孺、元稹等人沆瀣一气结为同党,他们把矛头直指心系国家安危忠心耿耿的裴度、李德裕。李逢吉、李宗闵、牛僧孺、元稹、令狐楚等人,被史家称为“盗儒”,史家说他们“浮躁”“险邪”,说他们是“奋私昵党,排挤所憎”。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犀利地批评牛僧孺一党:“而僧孺之为僧孺又何如邪?结李宗闵为死党,倾异己,坏国家,姑且戍削以建门户”。
牛李一党营私舞弊,竭尽全力攫取权势而“坏国家”,使裴度、李德裕等贤良志士接连遭受他们的排挤陷害,李德裕甚至被贬往荒凉遥远的海角天涯,死于贬所。
王茂元死后,认为李商隐“诡薄无行”的李逢吉、牛僧孺、令狐楚一党,同力诋毁他。李商隐又投寄在郑亚麾下,为判官。郑亚与李德裕志同道合,郑亚被贬,李商隐随同。三年后李商隐来游京师,此时令狐楚之子令狐綯当国,令狐綯仍然认为李商隐是一个“忘家恩,仿利偷合之辈”,仍是执憾不已,杜门不纳。李商隐无复寄托,再三干谒请拜,令狐綯才让他补个太学博士,其后不久,李商隐客居荥阳而死。
李商隐满腔热血一身抱负,却无地抒展,他一生抑郁。他求仕心太切,终究无所舒展政治抱负;他虽然俯身干谒,忍受着巨大心灵创伤,终归未与之同流合污。同是诗人,同是以诗名垂世的诗人,他与元稹相比,要比攀附阉宦结交龌龊的元稹好得多。
李商隐在政治上无所建树,但在文学领域建树辉煌。人们公认,李商隐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既有着杜甫的锤炼严谨,沉郁顿挫,又有着南朝齐梁诗的鲜亮浓艳,以及惟具的象征和奇幻的色彩,形成了他自己的深情綿邈绮丽精工的风格。
李商隐爱情诗(无题诗),被认为无可比肩,影响深远。“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至今还让人们感觉到无比隽永美妙。他的一首绝句《乐游原》,旨趣遥深:“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的“只是”,与现代汉语的“只是”不同,没有落寞遗憾那层语义。一天中什么时候景色最好?仅在夕阳黄昏这一时段而已。正因如此,今人许多名家以此步韵填词,把“最美就是夕阳红”普就旋律,抒发正能量。
李商隐的咏物诗、咏史诗也非常好,我们撷取《北齐二首》之一,来读读李商隐的古道心肠忧患意识,来以此收笔: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李朝隐、李尚隐生活在中唐,李商隐生活在其后一百多年的晚唐,李商隐去世后五十年,唐朝就灭亡了。很多人都知道李商隐的大名,对李朝隐李尚隐很陌生,或感觉到李商隐要比李朝隐、李尚隐名气大。其原因在于李商隐的诗。历史上官场一些人士也时不时地吟上几句李商隐的诗来附庸风雅,谁知他们正是当年李朝隐、李尚隐所要纠劾查办的对象,恰是与李朝隐李尚隠所纠察的人一丘之貉呢。
我们应对李朝隐、李尚隐有所了解,为官者应当奉为楷模才是;我们对李商隐则应怀有悲悯同情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