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椿先生(1907.9-1989.10.)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宁海旅日陈邦椿口述史之一
去日本谋生的华侨简介
整理:储建国
陈邦椿先生,生于1907年9月28日,乳名邦将,号邦椿。办《宁海周报》时笔名“蠢”。家住白石头。
1924年冬至1928年夏,我曾去日本谋生,当时宁海去日本谋生的华侨,现能回忆得起的有:孔宏寿,宁海北乡洪石人,木匠出身。去日本侨居多年,有地位,是神户华侨商会的董事,开两替店(钱庄),乐善好施,侨居日本的,大多数受其好处。他带去好多人,大部(分)是洪石人,城区和其他各乡也有。城区由他带去的有王嘉宪、王嘉宪又带去王仲宪、金行敦、金行厚、金行礼等多人,他弟弟王功宪和我,也是他带去的。这些带去的人,在日本东京、神户做工、做钱庄店职工、开料理(菜馆)店等谋生。金行敦曾与日本女佣同居,后来国内妻子、儿子带出去就休止了。他对我较关护,因为他与我父亲有朋友关系。魏文焕是下蒲人(现强蛟下浦),由孔宏寿带出去之后,就在其钱庄做职工。抗日战争前回国,接管宁海城内锦和店,后又自开鼎和南货店。有爱国思想,曾带头参加抑制日货、戒烟活动。石富川也是较早去日本谋生的,他是下蒲人,常住城内小北门,亦有好多人同去或带去日本谋生。他喜欢赌博,虽文化不高,但有活动能力。我家写信来说我母亲病重,催我回国,他分析说:这必定是个借故,可不必担心,你母亲是不会死的。我回国后果然如此。(石富川)他妻子也跟去日本,(妻)病死后(他)讨了一个日本女佣作续妻,回国后带来宁海,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日本人领回。与他前后去日本的有樟树(现西店镇)高家兄弟:老大高××(名记不清),老二高宏庆(做红帮裁缝),老三高宏章(搞家族工业);还有洪石近亲钱家兄弟:钱兴富、钱兴华、钱兴法;其他近亲有尤根火、王纪群等。石富川带去的还有胞弟石澄川、侄子石贤进,以及石宏沛、石云岳等多人。侨居日本谋生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我有小学毕业程度就算有文化的了,石云岳是旧制中学毕业要算最高的了。石宏沛是小学毕业,他抗日战争前回国,曾当过香岩小学校长。洪石邻村岭口的舒钜康,在日本神户开钱庄店,生意较好,有钱财,曾带去妻妾和女佣多人。舒仁寿和官庄的潘祖辉等亦是他带出去的。我们去日本谋生的,在日本东京领事馆也曾参加过“双十节”纪念活动,其中也有参加国民党活动,钱兴法还是个国民党的中坚分子。抗日战争爆发前,大多数华侨陆续回国。孔宏寿、石富川等也回国了。仍留在日本的有王仲宪、钱家兴富、兴法两兄弟,还有孔宏寿的大儿子,名字已忘。上文中提到的这些宁海人,在宁海县档案馆50年代初的摸底排查表或者土地房产登记表中可以查找到下列11位,约占总数的50%。其中明确记载与日本有渊源的是石澄川与钱兴华两人。01.金行礼:城关中城人。土地房产所有证中记载:东城杨柳奶儿凌田2亩,东城杨柳石桥塘田1亩2分。04.钱兴华:1959年12月12日排队香山洪家村摸底表记载,类别:日本;目前表现:侄——钱永常;备考:已回家。05.王纪群:土地成分登记表记载,家庭人口4人,土改前自耕地0.43亩,租入田7.8亩,土改后自耕田9.2亩,自耕地0.508亩.06.石澄川(石登川):仁合乡石家人,51岁,任(曾)在日本经商后任伪甲长。处理意见:学习生产。07.石富川:石家人,59岁,曾任保长(已故)。(此人与回忆录下蒲人有出入)08.石宏沛:石家人,44岁。小教曾任乡长,卅四区分部书记09.石云岳(1905-1954),仁合乡石家行政村,任伪保长、乡民代表。(摘自仁合乡反革命份子调查表,1952年元月4日)10.潘祖辉:农村反动势力登记表记载:建设乡,45岁,地主,处理情况:牢狱。11.魏文焕:54岁,桥头胡薛山乡下浦人,曾任保长1个月。
二、摘编自《宁海东门王氏家谱》
王嘉宪(1899—1940),王朝钧之长子。民国9年(1920年)由本邑洪石村孔宏寿带至日本神户,在孔氏开设的钱庄任职员,后升高级协理。民国13年(1924年)前后帮助十多位亲戚朋友出国谋生。是年冬,带着胞弟王功宪、堂弟王仲宪及陈邦春、金行敦、金行厚、金行礼等东渡日本,分别帮他们在东京、神户等地做工或开业。帮助王仲宪筹集资金,在东京畈下町开设上海料理店(菜馆),介绍陈邦椿在东京小石川区的文具店任职。将胞弟王功宪安置于身边,在神户钱庄当学徒。民国20年(1931年),与胞弟一起回国。二年后,又一次赴日任职于神户等地。因涉嫌银款事件于民国29年(1940年)初回宁海。(此史料录自王广宪哥哥王钟宪撰写的《嘉宪传》)
是年下半年病故。曾任白峤缉私队长。生一女桂香,上海胶鞋八厂退休。
王仲宪(1899—?),字小清。王朝镐之长子,过继给大伯王朝钦为嗣。自幼随生父学厨艺。起先在五叔王朝镛的元利南货店当厨师。民国13年(1924年)冬,由其堂兄王嘉宪带至日本谋生。在众亲友的帮助下,不久就在东京小石川区大冢畈下町开办了三晶轩上海料理店(菜馆),并娶了一位日本籍妻子。民国16年(1927年)冬,临家失火殃及自家,损失惨重。据传,王仲宪之产业不断拓展,在东京办起了餐饮公司,大畈、长崎设有分公司。因岁月流逝,音讯久断,2002年续修宗谱时,曾托人在日本查询,未果。
王公宪(1916—2006)又名功宪,十一岁时随长兄东渡日本,在神户“舒鉅康钱庄”当学徒(舒鉅康:西店牌门舒人),后任职员。1931年回国,曾在古渡小学任教,积极宣传抗日。1937年4月,宁海县在南校场举行第二届体育运动会,王公宪获800米中长跑、200米低栏两项冠军。以至耄耊之年,乃坚持晨练。1945年抗战胜利,王公宪在自家菜园办起大丰酱作坊,并在中大街三隍堂开设大丰酱园店。1951年,创办农工畜兔场。1956年,大丰酱园公私合营,1958年1月,与城关水作、制糆合作社合并成立食品酱油厂,1959年4月,该厂成为国营企业。王公宪为人急公好义,勤奋敬业,犹笃于族谊。2002年修谱,首捐人民币2万元,表率之功,不可没也。娶城西后街潘为仙(1917-2008),合葬梅花公墓。生六子:万强、万成、万聪、万多、万岭、万足。二女:长女妙春,嫁力洋前横蒋思尧;次女艳丽,嫁明港镇施宗园。
(本节史料由王增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