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缅怀我的父亲——华州杏林李坡村老支书张顺治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的父亲
作者 张 文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三个春秋。在这一千多个日夜里,我们经常去太平峪“看望”他,他也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梦中。回想父亲短暂而坎坷的一生,回忆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我总是感慨万千,那些往事恍若昨日般历历在目!
父亲生前留影
听父亲说,很早以前,我爷爷的父亲,从湖北的陨西县逃荒来到陕西华县的太平峪,在东青岩的山沟最深处定居。当年来的时候,爷爷的父亲挑着一副扁担,一头装着生活必需品,一头挑着我爷爷。1974年,父亲带领我们山里人搬迁到李坡村后一直有个愿望:有生之年,想去湖北寻根。
父亲的童年、青年时期是在华州太平峪度过的,那是一段特别艰难的岁月。
在父亲很小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奶奶得了疟疾(俗称打摆子),为了不拖累大家,她经常一个人出去,躲到村口竹园岔一带不愿回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竹园上空盘旋着几只叫不上名字的鸟,不时发出怪异的叫声。父亲辗转找到奶奶藏身的岩石后面,焦虑地蹲在奶奶身旁,“妈,咱们回家吧,你呆在这里我不放心!”奶奶:“嗯嗯!”尽管奶奶嘴上答应着,却始终不肯起身……父亲给我讲起这件事的时候,眼睛里分明滚动着泪花,我能感受到父亲与奶奶的母子深情。在奶奶生病期间,父亲的鞋破了一个大洞,奶奶做不了针线活,鞋实在不能穿了,父亲只好光着脚去上学。再后来,家里断了口粮,正在长身体的父亲饿的受不了了,就去挖野、煮树皮吃……这样的经历,使父亲养成了从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更是看不惯年轻人糟蹋饭菜的行为。
父亲从小爱好音乐戏曲,在华县城的一完小(现在的南街小学)毕业后,曾报考过华县剧团,结果去晚了,剧团的招聘已经结束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父亲终究没有实现考入剧团的愿望。
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没有再继续上学,回到了太平峪开始务农。在父亲17岁时,做了同年龄段人不可企及的事——盖房子。父亲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并且显露出一定的领导才能,很快被村民推选为村会计,从此,父亲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了村支书,这一干就是几十年。1968年年底,接上级通知,安排父亲一行三人去大寨参观学习。当时有句顺口溜: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因为我的出生,耽误了父亲这次开眼界的好时机。
太平峪的老房子
父亲主抓村务后深刻体会到,山区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交通不便、村民居住过于分散。后来,父亲带领李坡村干部与杏林镇政府及县政府协商迁出太平峪。选好地址后,又给不愿搬迁的社员做思想工作。终于在1974年到1975年两年间,将太平峪四个生产队全部搬迁到李坡村。这可以算他一生中的丰功伟绩了!在父亲去世时,当年从山里搬迁出来的群众纷纷来我家致哀。
父亲很好学,年轻时经常做笔记,摘抄一些名言、歇后语、对联等等。跟别人交谈时,他也会记住别人说过的经典句子,无论是大雅之堂还是在村里闲聊,跟他聊天的人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华县谚语是脱口而出,“出门不弯腰,进门没柴烧。”、“勤刮胡子常洗脸,有点晦气不显眼。”、“有钱没钱,不能带毛过年。”、“待客人要大方,过日子要细发”……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那一年村里要修路,需占用我家一部分耕地,村上没有资金赔偿。父亲说修路好事,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没钱就没钱,需要多少地就用多少地。
父亲当村干部几十年,经历过很多运动而依旧能巍然不动,是因为他两袖清风,心怀群众。在李坡村,父亲算是一个能人。红白事当总管,调解家庭矛盾纠纷,分家、说媒、农活样样会,丈量土地和换算……
父亲在李坡村表彰好儿媳好儿子大会上讲话
父亲算是名副其实的严父,他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直接、间接影响着我们做儿女的。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写字笔画顺序总是不正确,为了写“毛主席万岁”这五个字,不知道被他教训了多少次;吃不完的馍馍扔掉了,一旦被他发现,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甚至会挨打。
父亲虽然很严厉,也有慈爱的一面。小时候,他每次出远门回来,包里都装着两个苹果。苹果切成四块,分给我们姊妹四个。对我们来说,这已经是很奢侈的礼物了。
听父亲说,我刚学会爬行的时候,奶奶把饭碗放在地上,我不小心撞翻了饭碗,右手被烫伤了。父亲心急如焚,他和我大舅一路小跑,轮流把我抱到县城医院治疗。每次父亲看到我的右手,就想起这件事。“唉!那时候看病很不方便,离医院太远,治疗的不及时,我娃的手烫成这样了。手慢慢长大,疤痕也长大了……”
我上小学的时候,背部长了很多小疙瘩,痒的难受,我就背过手去挠,结果越挠越疼。父亲看在眼里,更疼在心上,就去买来药水给我擦拭。背上的疙瘩受到药水的刺激,疼的我直哭,父亲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泪水滴答滴答落在我的脊背上……
有一次我骑自行车去县城碾谷子,撞倒了一个小孩,人家扣留了我的自行车(借的车子)。这种事必须得大人出面解决,我回家告诉了父母,想着可能会遭受一顿皮肉之苦。没想到父亲却说:“别怕,谁都会有失误的时候,你又不是故意的,咱们马上去给人家孩子看病,买点东西给人家道歉……”
父亲是个很懂得感恩的人,在爷爷奶奶去世后,七七斋斋,清明节,他领着我们去上坟,尤其要祭祀爷爷上一辈的范爷。父亲说:“就算我不在了,你们也要每年清明节给他上坟。”据父亲讲,范爷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具体因为什么事,父亲并没有说。每年的除夕,给爷爷奶奶上坟回来,父亲总是眼泪巴巴,不仅是怀念已故的父辈,更有许多感慨。
华州太平峪
记忆中父亲总是晚睡早起,他很讨厌懒惰的人。那一年暑假结束后,我们要缴纳下学期学费,父亲总要我们先汇报一下假期的情况:暑假作业写完了吗?假期都做了什么?喂猪几次?放羊几次……就因为这样的问话,后来我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父亲对德才兼备的人很是敬仰,记得他说过:“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上初中的时候,勤工俭学,我用架子车拉石渣往学校走。半路上翻了车,造成我的左腿骨折。父亲请来名医张德宏为我治疗,张医生也是我同学的父亲,这人医德不错,手艺高超。父亲留他在我家住了几天,每天好吃好喝款待他,晚上还请他喝酒。
父亲的爱好挺多,年轻时喜欢打猎、喝酒,交朋友、看书、旅游……只是后来不能打猎、喝酒了。后来我带父亲旅游的时候,他开心的像个孩子。在父亲病重期间,我的三弟和好友张新利陪伴他去了白鹿原,这是父亲生前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了。
2017年正月的一天,雨夹雪,父亲感觉身体不舒服。我开车和弟弟送父亲去铁路医院看病,医生确诊为肝硬化,胆部也有点问题。医院设备有限,医生建议去渭南或者西安大医院进一步检查。2月14号,也就是情人节那天,父亲住进了渭南市中心医院。在那里,我们见识了所谓的先进医疗设备和大医院的大夫。一个好端端的人进去做几项检查后,就真正的成了病人了,卧床难起……
经过多次检查,医生确诊父亲有七种病,最致命的是胆管癌和肝硬化,建议给父亲做一个胆管支架手术。于是,遵照医嘱,通过医院请来西安专家做了手术,从此,父亲的病就慢慢严重了。
3月14号,父亲出院,我们立刻送他去南市看了中医。中医大夫说了两个字,让我们激动不已:有救!那个时刻,就像落水者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个星期去一趟中医诊所,起初效果不错,由于身体虚弱,癌细胞扩散很快。后来,父亲的病再次严重了,我们送父亲到他朋友所在的华州中医院。这个时候,医院也只能治标了,发烧就打退烧针,疼痛就打止痛针,只能使病情得到暂时控制。面对日益严重的病情,父亲表现的很坚强和乐观,他的乐观一部分来自亲戚朋友家人的呵护关爱,更重要是他的自我意识:我并不老。他自信自己会慢慢好起来的。
父亲的老朋友张镇江去医院看望父亲
父亲住院期间,我们弟兄三个昼夜轮换守在父亲床前。无论谁在医院,我们每天都通过微信谈论病情,时刻观察父亲的病情变化。老三最为辛苦,那种煎熬就是严重的精神折磨,两个月,他就瘦了11斤。几十年来,我们十几口家人的大事,都是老三主动担当重任,冲在前面。
父亲临终前依旧惦记着去湖北郧西寻根访亲,这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父亲弥留之际,当看到我们姊妹四个都围在他的病床前时,他才闭上了眼睛。那一刻,我们清楚的看到,父亲的眼角流下了几滴眼泪……
父亲去世后,区委、镇政府、李坡村三委会多次来家里,提出要做告别仪式,被三弟婉言拒绝。父亲生前曾交代过,他死后不要摄像,不要什么大型演出,不要开什么追悼会。
父亲的后事很圆满。区委、镇政府、李坡村三委会均到场吊唁,父亲生前好友、亲戚以及我们弟兄几个的朋友都从外省赶回来。民间有话:喜事叫,丧事到。我的乐队同事,摄影摄像朋友,婚庆朋友同事,司仪协会,影视艺术会。殡葬协会……包括很多我没有通知的朋友,我没有随过礼的朋友、网友,都出乎预料的来到我的面前。最让我感动的是跟我吵过、闹过矛盾的,甚至几年没有任何合作和联系的朋友。他们的到来,让我感动的哭了……
父亲的葬礼
父亲去世后,我们把他安葬在太平峪他生前最熟悉的地方。父亲又重新回到太平峪,算是荣归故里吧!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
(0)

相关推荐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我的父亲/侯之涛

    父亲出生在洛水支流连昌河畔的一个偏僻贫瘠小山村,十四岁那年我奶奶因病去世,我爷爷有慢性支气管炎,身体也每况愈下,作为长子的他,就领起了支离破碎的家,掌起十一岁妹妹和八岁弟弟的一片天空,割草,放羊,锄地 ...

  • 【滋水 · 散文】贺养初:回忆父亲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06期︱   审稿|谭长征   编辑|马晓毅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 ...

  • 每年秋季开学都会想起的往事

    记得那是1979年秋季开学第一周的周六,上午第二节课正在上课时,教室的门突然被撞开,一向沉稳的班主任领着父亲慌慌张张的冲进来,冲着我一招手说:快走,你爷爷出事了. 我的头一懵赶紧跑了出去,那一瞬间极力 ...

  • 辛劳的母亲

    过年是走亲串友.心情愉快的好日子.偏偏母亲今年初六得了面部神经炎,这让勤快好强的母亲很是烦恼.面部神经炎虽算不上大病,但是半边的面部麻痹,说话吃饭很不方便,也影响面相美观.开始的五六天,母亲很配合,针 ...

  • 奶奶无恙,我心安详。

    喝了一碗医院旁边的粥,特意买了半只上学时奶奶经常买给我的烧鸡.老家的风始终比南京的要冷一些,我戴着帽子,喊着和我一起的爷爷,买了好多他们爱吃的饼. 爷爷边走边念叨说:你奶奶往后,再也不能给她吃肉了,再 ...

  • 【糊汤】/ 黄显珍

    糊汤            黄显珍 在商洛山阳的一个大山里,有一种饭,叫糊汤. 糊汤是不粗不细的包谷面搅的糊糊,小时候,家里条件好的,一天可以吃三顿糊汤,还会稠稠的,筷子可以挑的起来,就上酸菜,豆豉, ...

  • 【山西】靳赋新丨散文/黄河岸边有我家(下)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靳赋新:1967年生,山西省垣曲县英言乡东河村人,现居北京.爱好旅行,喜欢读书,现居北京,从事电影工作. 黄河岸边有我家(下) 靳赋新 六.走在,狼道上 已不知你让我失去什么 我 ...

  • 谨以此文缅怀我的父亲——华州莲花寺人时学谦

    邮箱:3125136050@qq.com 父    亲 作者 时三文 我的父亲时学谦,生于民国十七年(1928)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岁月. 父亲时学谦 自民国十七年春闰二月至冬不雨. ...

  • 华县杏林李坡村的传说(附村景)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近日,  经渭南市文物旅游局初验,陕西省旅游局组织评定,决定授予渭南市华州杏林镇李坡村& ...

  • 谨以此文缅怀我的父亲——原华县七四一厂职工宋宽合

    邮箱:3125136050@qq.com 感恩生我养我的父亲 作者 宋爱军 人生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母无私的爱,人生最亏欠的情莫过于父母养育之情.不知不觉,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8个年头了,每每想起父亲的 ...

  • 华州区杏林镇李坡村:流传千年的爱情故事

    华州区杏林镇李坡村-- 流传千年的爱情故事 作者丨吉建军 传说唐太宗贞观年间,泾河龙王因与术士袁守城打赌,私减雨数,触犯天条,被宰相魏征梦中所斩.泾河龙王四个年长的龙子早已经镇守四方,其余五个龙子却成 ...

  • 谨以此文缅怀华县利华书店负责人时春茂

    邮箱:3125136050@qq.com 时春茂传略 --纪念时春茂同志牺牲五十周年 作者 刘増敏 史 悦(执笔)  郭明丁 (注:此文刊发于2000年4月)时春茂是陕西华县大少华镇人,新民主主义革命 ...

  • 甘一飞:谨以此文缅怀我在华县下庙的亲人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 的 家 庭 作者 甘一飞 我家是个农民家庭,住在陕西华县县城北约十华里的下庙乡北甘家村.我生于1910年8月1日,当时中国正处于辛亥革命前的动荡时期,但就 ...

  • 一份过于沉重而无法报答的父爱(父亲节谨以此文怀念我的父亲)

    我的老家在湖南一个很偏远的小山村,村后山脉绵延,村前两条小溪,风水格局是极好的.我爷爷那时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据说之前在抗日战争当过国民党的部队参谋,也因此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过批斗,受了不少非人折 ...

  • 1985年的父亲和骡子——谨以此文献给年迈的父亲

    当黑草驴产下第三个骡驹子的时候,三姑说,"二哥有骡运."三姑的二哥就是我的父亲,其时他正在村小里当校长. 也不知什么原因,父亲还未高中毕业,就回家娶亲了."文革" ...

  • 爱鳞无止境——谨以此文缅怀资深锦鲤爱好家匙小亮先生

    讣  告 贤弟匙小亮,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8月14日上午10时20分不幸与世长辞,终年43岁.匙小亮1973年出生于吉林省梅河口市,祖籍山东.兹定于2016年8月18日(星期四)上午9时在上海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