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华县乡下过年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回华县乡下过年

作者 沙漠红柳

两年多没有回华县乡下过年了(注:此文发表于2009年)。随着城市“年味”渐淡,于是决定一个人回乡下过年,亲身感受一下农村的变化,也享受一下亲情的温暖,随便也拉动一下内需。

挤火车、坐汽车,一夜颠簸到了我童年生活的“家”。首先感觉到了党和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村村通道路让我免受行走之苦,原来的泥泞小道被水泥路面取而代之。其次,看到了乡亲们都住上了砖混平房,而且家家都仿照城里人对住房进行了装修:地砖铺地、瓷砖贴墙、房顶安装了太阳能、厨房也用上了电磁炉、电饭锅等,餐桌上也看见了鸡、鱼和各种新鲜蔬菜。再次,老人给晚辈的压岁钱和邻居红白喜事的礼金也升至20-50元不等。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个别农家还买上了微型汽车,在春节走亲访友时大显身手。回想20多年前自己随大人步行去亲戚家拜年的情景,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在华县,过年送花馍是一大民俗,极富地域特色。花馍礼仪讲究很多,从中可以看出亲疏程度和交往深度。现在的年轻人对之懂得不多,但老人在这方面很有说道。馍一旦留错,会给对方造成诸多误解,甚至导致“断亲”之后果。对此,我知之甚少,不便多说,但一直很好奇。另外,娘家舅給侄男、侄女送燈籠也是一大習俗。所謂“外甥打燈籠,照舅”可能就源於此吧。另説,這是“長命燈”,孩子收到的燈籠越多,將來越能長壽。因此,舅舅給侄兒送燈要連續送12年。這個傳統習俗譲燈籠商販樂的合不攏嘴。我总觉得,民俗文化很有研究的价值。

华县自古为京畿要地,传统习俗氛围甚浓。不管你多大、多老,大年初二或初三回娘家是必须要做的事。因此,那两天,会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或步行或让儿孙送,都要回娘家先给娘家人拜年。随后,娘家的侄男侄女再去给姑、姨拜年贺岁。我的一个姑奶今年已经87岁了,每年仍安排他的儿子(已经60多岁)按时到我家来。她身体状态好时还让老伴陪同回娘家看看,着实令晚辈感动不已。我母亲去世时,姑奶已经85岁。她不顾儿女劝阻,执意亲自来参加葬礼,送我母亲(她的侄女)入土。看到当时的场景,我禁不住泪流满面。什么叫亲情?恐怕这一幕就是人间最大、最真的爱了。

除夕夜,我们弟兄几个围坐于茶几,饮酒闲聊。大哥已经56岁,但干活、聊天如同年轻人,对未来的日子充满自信。弟弟虽有3个孩子,负担较重,却仍乐观面对,坦然处之。每当我把话题引到童年的艰辛时,他们都说“那段日子不堪回首,但也不会重现”。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我羡慕他们的乐观自信,也感激他们教会我如何面对过去,设计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