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权利不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反反复复看了3遍《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电影,真正感受到的除了汶川地震后的绝望之外,就是这部真实到不能更加贴近生活的电影带来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背后的绝望!

人都有权利不与自己的过去和解,奈何故地重游,故人重逢,带给男主的是更多的惨痛的回忆和深深地自责与歉疚;本就生活一塌糊涂,伤疤却又一次次被无情地揭开反复蹂躏!心一旦碎了,就会一直碎着,走不出,逃不掉是男主的真实写照。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内心戏及其强烈的电影,于2016年上映,豆瓣给出8.6的高分,算得上是今年看过的最好看的一部电影了,男主卡西·阿弗莱克因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本片男主的演技可以说是一大看点。

本片笼罩在灰蒙蒙的天空与皑皑白雪这种色彩单调低沉的环境下,象征着情感基调一直向下蔓延开来……

李素来沉默寡言。生活在波士顿,一直工作在人们的家庭中,当然是修马桶,换灯泡通水管,倒垃圾,铲积雪等一些杂务,勤勤恳恳,工资却少得可怜,大部分都进了老板的腰包,面对投诉,他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他唯一的消遣方式就是酒吧买醉,好忘掉疲惫与烦恼,甚至对于美女的搭讪,李也毫不领情;但却因两个陌生男人多看他几眼,就拳脚相向。李回到冰冷的地下室里,独自睡去!

随着哥哥去世的噩耗传来,李不得不重返那个改变了他一辈子的地方——曼彻斯特,去料理哥哥的后事。故事从这里开始慢慢由两条叙事链展开,在现实与过去的交织中来回切换,穿梭闪回。

哥哥把儿子的抚养权寄托在李身上,面对这个伤心欲绝的地方,李在内心是抗拒的。想起小时候侄子跟着自己和哥哥一块儿出海,想起叔侄二人聊起的话题:如果去孤岛,想带谁一起去的问题,想起自己的遭遇,李出于本能的逃避,倒不如说是内心被囚禁,谁也不能解救,而自己也不能释放。

李从前也是有着完美的家庭的,温馨而又美满,只是因为自己的过失,在一天晚上与朋友在地下室吸了致幻剂,在妻子和孩子睡着以后,往壁炉里加了几根木柴,却没有加上护栏就出门买啤酒了,于是孩子们葬身火海,妻子被救出来了。

李本来以为会被判刑,好让自己心里好过点儿,但警察却因为他无心的过失,没有惩罚他,李痛苦不堪,想要拔枪自杀,被警察拦下了,但正是因为没有惩罚,李才陷入了漫长的自我惩罚中。

回忆与现实不断地交替重演,李坐律师的办公室里,痛苦而不安,电影进行到一半,谜底终于揭开,李为什么离开曼彻斯特这个伤心之地,不再回来!李的日常行为以及为人处世也有了完整的解释。

面对哥哥的死去,李与侄子表面显得波澜不惊,侄子也是一如既往的按照规划好的生活,打球,泡妞,玩乐队,似乎父亲的死与他无关一样,直到看到冰箱里冷冻的鸡肉,又想到去世的父亲被冰冻的尸体,侄子的情绪绷不住了,崩溃大哭。是啊,他才十六啊,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搁谁身上不得慢慢地消化,只是事发突然,令人难以置信,不愿面对罢了!

李渐渐地在承担侄子监护人职责的一系列活动中,逐步的解冻自己的内心。侄子就像是李过往的翻版,年轻,叛逆,交友,继续着自己的人生。李终于学会会侄子着想,李开车带着侄子去他生母加吃饭,帮哥哥修船,帮侄子打掩护给侄子制造和女友独处的机会……对于李而言,所有的人情世故都因为自我隔离变得生疏,照顾侄子让他逐渐开始复苏了冰封已久的心。

可是,这一切却又在见到前妻之后,被打回到原点,与前妻相遇的时候,李还能与前妻正常交流,但却因前妻的一句“我知道我当时对你特别狠,但是我的心完全裂开了,破碎成一片一片的,我也知道你的心也碎了,我们能和好吗,我还爱着你”,李听到这些后,瞬间跌至谷底,再也说不出完整的句子了……

侄子不愿搬离曼彻斯特,李只好找自己的朋友做侄子的监护人,等到春天到来时安葬了哥哥。影片最后停留在了李和侄子出海钓鱼的一幕,物是人非,桑田沧海,再也没有了哥哥和父亲……

电影的基调沉闷而灰暗,背景色大多是黑白灰,生活也是这样吧!影片展现了大段大段的海滨风光的空镜头,人物对话则是中景镜头!片子展现的不是传统的美好结局,而是更贴近生活的反鸡汤式的生活方式,故事并不是多么出彩,只是影片的叙述方式和很多留白跟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且从李一直带着的三个相框,又不给正面镜头,让人产生遐思,从而同情主人公。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李身上却不是这样,漫长的冬天来了,还会有下一个漫长的冬天,春天只是救赎的机会,何况这个机会也被无情地剥夺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