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爷眼中的“皇家玉”现在越来越少见了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爱玉名人,估计都能想到乾隆皇帝,虽然历代帝王多以玉为美,但真正做到嗜玉成癖乐此不疲的当首推乾隆。

清朝是中国玉器制作的一个高峰,特别是乾隆时期,这时的玉雕不仅有中国的传统玉器,还引进了外域的玉质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痕都斯坦玉器。

纪晓岚还曾说过 “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可见其重要地位。

皇家玉——痕都斯坦

痕都斯坦这个名字不是地名,也搜不到,因为他是乾隆皇帝自己发明的。

他撰的文章里记载,北印度与巴基斯坦一代进贡的玉器,要命名为“痕都斯坦玉”,中国玉匠做的就叫“仿痕都斯坦玉”。

依我们现在的审美看,痕都斯坦玉就是有着浓厚异域风情的、伊斯兰风格的玉器。

清·仿痕都斯坦嵌银宝石珍珠带扣

痕都斯坦玉器与传统玉器的雅致意蕴完全不一样,更追求玉材纯净,富贵华丽,会在玉器上嵌饰金银细丝及红、绿、黄、蓝各色宝石。

痕都斯坦玉整体多是诱明或半诱明状的,有的玉友可能会疑惑,这不是薄胎吗?没错,痕都斯坦玉器就是薄胎这种工艺下的玉器类别,而薄胎工艺早在唐代就已出现了。

薄胎玉器

01

可以做多薄?

“薄胎玉器到底多薄?”相信这是很多玉友的疑问,一般来说古代薄胎能将胎壁厚度控制在1毫米作用,现代玉雕则能创造出0.5毫米甚至更薄。

“空、飘、细、巧”是薄胎玉器的特点,由于胎体薄,拿在手上又轻又巧,如同浮云一般,所以乾隆皇帝称赞它:“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

因为薄胎玉器薄而轻,放在水上会飘,不会沉入水中,还被人称为“水上飘”。

02

薄胎之难

“抚外影瞻内”,就是说从外面就能看到玉器的里面,这就是薄胎玉器的魅力。

因为薄胎工艺非常复杂,损坏率很高,据说乾隆时期工匠造成一个,乾隆皇帝就会赋诗一首,乾隆的800首赏玉诗里,关于痕都斯坦玉器只有60首。

薄胎雕刻工艺难度大,技术性强,薄胎的坯体薄,制作过程中极易破裂,这就要求玉雕师有高超的操作技艺和心理素质。

而且要达成“透亮”的效果就必须要“掏膛”,将实心的玉料掏空,壁身只有一两毫米,可见薄胎之难得。

03

工艺美?天然美?

有人认为,薄胎的美并不是玉石之美,而是工艺复杂的美。

但不论是薄胎还是痕都斯坦玉,工艺的传承总是不断创新的,古代的薄胎只能达到1毫米,现代能0.5毫米,要是用机器可能会更薄,所以它的美并不在“薄”。

现代的薄胎玉器更讲究的是将“薄”与雕刻的纹饰融合。

因为薄胎是“透”的,通过光影的变化会有不同的效果,如同深浅浓淡不同笔触的水墨画在玉上洇开,这也是现代薄胎玉器的魅力之一。

那么,对于薄胎的技艺和痕都斯坦玉器你怎么看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