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沂星汽车 探究电池回收利用“突围”之法 - OFweek锂电网
走进沂星汽车 探究电池回收利用“突围”之法
2019-05-29 14:08
来源:中国电池联盟
“电池溯源系统、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回收利用标准化等,正在为电池产业者入局,提供更加完善的“环境保障。”
目前,由于市场规模尚未起来、商业模式有待创新等方面的限制,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发展比较缓慢。相比之下,充分利用动力电池内部含有的铜、镉、镍等金属,以更加环保的方式处理其中的污染化合物已经成为行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回收和梯次利用技术创新、网络体系建设等也已成为整个产业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未来,如何优化产业创新的解决方案,探索新的持续盈利点将成为重中之重。
“谁产出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整车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已经成为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过程中的主体角色,也因此承担了更多的主体责任与产业发展的压力。
5月27日,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专委会编辑部、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卞志宇、四川长虹润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四川长虹格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辉、北京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清雨等组成的“2019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及渠道建设车企调研”工作组一行,走进山东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沂星汽车”),与沂星汽车相关业务负责人,就动力电池回收渠道布局、梯次利用发展现状、政策建议与未来规划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为国家工信部公告内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沂星汽车始建于1948年11月,现为东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东湖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东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新型产业人民币股权基金,第一期总规模200亿元,投资方向就锁定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领域。
对于动力电池应用,沂星汽车已经在动力电池选型、配组、热管理及绝缘检测预警、电磁安全防护、电压均衡及一致性维护、系统应用管理等方面拥有成熟的运行经验,形成了系统的技术路线,动力电池的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更为有效可靠;并通过产学研合作,积累了全承载铝合金轻量化车身、电机及其控制、整车控制、性能优化等多技术领域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2007年,沂星汽车开始涉足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已形成纯电动城市客车、纯电动 公路客车、纯电动商务客车、纯电动专用车等四个产品系列,车型覆盖6—12米;目前,已有45款电动客车车型登陆国家工信部汽车产品公告,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产品适应公路客运、旅游、公交、团体等多元化市场要求。
据调研小组了解,从2009年12月首批电动客车投入示范运行至今,已先后在临沂、香港、青岛、淄博、武汉、深圳、肇庆、衢州、越南等城市示范运行,效果良好。现已陆续投入运行车辆2000余台,累计运行里程已超过2亿公里,其中单车最长运行里程已达50万余公里。
此外,调研小组还了解到。2012年10月,沂星公司纯电动客车一次性通过香港测试,现有14台车在香港正式运行;2016年首台8米电动公交进入越南。首台8.9米纯电动公交客车样车现已基本完成研发,5月份将登陆韩国进行产品准入和性能试验,预计下半年将向韩国批量交付。
如今,沂星汽车已在山东省临沂国家高新区产业园内征地747.82亩,西临郭苑路,东邻城市公园,北临沂河路,南面是双月园前路。新厂区用地东西宽约500m,南北长约1000m,投资30亿元人民币(不含流动资金),一期计划按照5000台的生产能力规划建设,其中2000台氢燃料电池电电混合动力电动客车,3000台纯电动客车,一期建成2000台燃料电池堆生产线,建成后将同时拥有氢燃料电池堆和氢燃料电池大巴生产线。
截至目前,新厂区现已完成拆迁,土地等手续全部完备,厂区设计已由中国汽车工程公司(原机械部第四设计院)完成,由北京建工集团作为总承包方承建,计划2018年年底建成投产。预计新厂区达产后将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百亿元,带动就业岗位2200人,利税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