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巷片区条条街巷有故事
吉祥巷片区条条街巷有故事
——为长沙开福区吉祥巷片区有机更新而作
陈先枢
长沙市开福区吉祥巷片区北起中山西路,南至五一大道西段,东起黄兴路中段,西止西长街,东南向紧邻五一广场。是典型的老城区,街道曲折,里巷众多,业态丰富,历史底蕴十分深厚。其吉祥巷是2004年市政府公布的十一条历史街巷之一,藩城堤、接贵街与吉祥巷十字交叉,贯穿片区南北,是长沙历史步道的中心地段。五代马楚国的明月池,明代潭王府、王府花园,清代盐道衙门、万寿宫、上林寺、李公庙,民国基督教青年会等古迹都位于这一片区内,今为“五一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祥巷
吉祥巷西起接贵街与藩城堤的交汇口,东止黄兴北路,全长约300米,宽5米。清同治《长沙县志》省城图上即有此巷名。刘权之宅第位于此街之北,相传主人为图吉利,将此街命名为“吉祥巷”。原陈氏祠堂、贺氏宗祠位于此地,传说也与吉祥巷的得名有关。
吉祥巷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湖北人范锦堂在此开设长沙第一家西式旅馆——大吉祥旅馆。旅社内设施齐全,内设套间、单室,配有厨房、澡堂和厕所。附设中西餐厅,常有富绅豪贾大摆筵席,调堂出局(招妓女),唱曲弹琴,打牌赌钱,生意很是兴隆。民国“南社湘集”诗人吴恭亨《题大吉祥旅馆》联云:
孰能为之,鹏背扶摇九万里;
昭其文也,瓦当流落二千年。
清末,革命党人致力于推翻清政府,因为大吉祥旅社所住皆为官绅富商,不容易引起官府怀疑,加之范锦堂思想进步,常借用大吉祥旅社秘密集会。浏阳人焦达峰受孙中山派遣回国联络会党、革命人士,往来于长沙时,便常住在大吉祥旅社。该旅社楼上天字号房间也成为革命党人的联络据点。1912年黄兴回长沙考察实业时曾下榻于此。
1904年吉祥巷圣公会教堂
光绪二十九年(1903)基督教中华圣公会负责人黄吉亭建礼拜堂于吉祥巷。次年,长沙华兴会领导人黄兴策划起义失败,曾躲避在吉祥巷教堂。1912年黄兴回长时专程造访了已迁至北正街的圣公会,题下了“耶稣圣名,敬拜宜诚;辞尊居卑,为救世人”十六个大字。
吉祥巷尚存少量老建筑,如37号民居列为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同仁里
吉祥巷及藩城堤两厢尚存多条麻石小巷,如吉祥巷一条巷、同仁里、小喻家巷、石栏杆、十八磴、谭家里等,这些小巷有着长沙城最原始的麻石路面,幽深古朴,景色宜人。同仁里位于吉祥巷的南侧,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条。同仁里内,约2米宽的麻石小巷两侧对称分布着6栋二层石库门老式公馆,即同仁里8 —13号,疑为大吉祥旅社的部分馆社遗迹。今为居民住宅,建筑面积共约2000平方米。一色的青砖清水墙,乌漆厚重的大门,花岗石门楣,除1栋是1938年长沙大火后复建外,其余均为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完整地保留着“文夕大火”前的风貌。
同仁里公馆群
进门为宽大的天井和堂屋,扶梯、栏杆、走廊均为木制。6栋建筑风格、规制相仿,但内部布局稍有不同,10号平面布局为对称式,11号为前后天井式,12号则为非对称布局,敞口堂屋,13号则为上下两层贯通的中庭式和天井式结合。上世纪30年代后期旅社改造成公馆,长沙名医易景樵、抗日将领李师林曾居此。同仁里公馆群今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接贵街 如意街
从连升街出三贵街口,横过中山西路与接贵街对接。接贵街因刘权之而得名。相传刘权之荣归故里时,邻里百姓在此迎接,故称“接贵街”。刘权之(1739—1819),字德舆,长沙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授编修,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出力最甚。书成后,升为侍讲,累官左副都御史。为官廉正,多次上疏,反对舞弊,嘉庆帝念其忠直,擢其为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
接贵街
刘宅周围的街道,如如意街、连升街、三贵街、福星街等皆因之而名,其时有刘宅“前有如意,后有连升,左有三贵,右有福星”之说。接贵街仅百余米,今为长沙著名菜市场之一。从接贵街南端西转即如意街,直通西长街。
如意街16号女墙
如意街尚存多栋民国时期公馆、商铺建筑,被列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如意街16号即为商铺建筑,其门头的女墙(建在建筑物立面顶部沿上的薄型挡墙)凹凸感強烈,起伏有致,吸人眼球,很有特色。当地老人说此建筑曾为救火会驻地。
藩城堤 堤下街
藩城堤南起五一大道西段,北连接贵街。藩城堤又名王城堤、紫金堤。相传街北端为一水港,称为落凼子,通湘江东岸保城堤(成功堤),船只可抵与藩城堤毗邻的堤下街。这一带民房旧时多系吊脚楼,由于这一段城墙兼有明吉藩府的防洪堤作用,故称藩城堤。
藩城堤
藩城堤石栏杆巷
藩城堤小喻家巷
堤下街地势明显低于藩城堤。此地又是明潭王(朱梓)府的所在地,清光绪《善化县志》载,潭王府“今改万寿宫,旁建仓,外为民居,士人尚名藩城堤”。堤下街与藩城堤之间还有连通的小巷,名石栏杆和十八磴,疑即堤防的石阶级和石栏杆所在地。藩城堤东侧则有小喻家巷等麻石小巷。
堤下街
堤下街谭家里
藩城堤街上的旧公馆系明兵部右侍郎王伟后世所居,当时有“王半街”之称,故藩城堤又名王城堤。藩城堤东侧的王家坪,其街名亦可能与此有关。王伟(1412—1469),字士英,号桐山,长沙府攸县人,世居长沙。正统元年进士。正统十四年(1449)王伟以监察御史助于谦抗击蒙古瓦剌首领入侵,晋兵部右侍郎。王氏后裔王啸苏《东西牌楼及藩府坪、王城堤》诗云:
牌楼城阙显嶙峋,桐叶分封一本亲。
我过乌衣旧门巷,更从先世溯仪宾。
民国时期藩城堤一带为荒货(废旧物资)、山货、估衣、木器和古玩集中经营区。清末古玩业“粹湘公会”即设在藩城堤旁吕祖殿内。藩城堤今为长沙冷作业的仅存之区。
盐道坪
盐道坪为如意街北侧的一条小巷,清同治《长沙县志》载,雍正十二年(1734)设驿盐长宝道于此街,故名。又据《湘城访古录》载:“本长沙府义学所改,初为巡察御史署,再改观风院署,雍正十一年改为盐道署。”王闿运有联题盐道堂,联云:
资湘北汇总无波,看列城控带黔吴,山水钟奇多将相;
纲引东来承旧法,更禺芡旁通岭蜀,倪桑著论待经纶。
盐道坪
民国后,盐道署改作交涉署和外交司。盐道坪及相邻如意街的一段,今形成菜市场。
盐道署旁原有白马庙,20世纪50年代尚存。白马庙祭祀何方神圣,有多种说法。传说白马为龙王太子所变,亦有呼风唤雨之法。一说白马庙旧供汉景帝像,传说汉景帝南征骑白马过此。另据清《湘城访古录》载:明 “潭王梓有恩于民,常骑白马出入,后因胡蓝之狱自焚死,民思之立庙以祀。”明袁宗道《湘城歌》系悼潭王梓而作,诗中云:
琉璃砚匣常随身,翡翠笔床不离手。
分藩赤社近三湘,下踏霜露守金床。
汉家刀笔胡相逐,天上钩铃永隔房。
葳蕤自锁百雉城,身骑白马绕城行。
茶馆巷
茶馆巷北起中山西路,南至如意街,为一条曲尺形小巷,因民国时期巷内多茶馆而得名。民国时期,长沙茶馆进入鼎盛时期。1922年长沙有茶馆75家,1926年增至115家,还成立了茶馆业同业公会。茶馆也有了档次,除东南西北四门各有高档次名茶馆一二家外,小巷深处也分布许多茶馆,与大茶馆相比,小巷茶馆有着静谧、幽雅的特色。
小巷深处的“茶话”馆
茶馆巷的老公馆
今茶馆巷,茶馆没有了,却留下民国时期多栋公馆,也许有的公馆也开过茶馆,小巷依旧保留着幽静的特色。这些老公馆,斑驳的青砖外墙,变形的石库门,已经破损的坡屋顶,布满封火墙的爬壁籘、门内依然故我的天井,与百米开外的摩天大厦形成鲜明对比。今茶馆巷9号、15号、20号、22号公馆群被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濂溪里
濂溪里西起西长街,东止明月池,因周敦颐的后代移居此地而得名。“濂溪”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号。清同治《长沙县志》有 “濂溪阁在西长街”的记载。民国二年宾步程、雷铸寰在此创办濂溪中学。濂溪里巷道曲折幽深,宽仅2米许,巷内民居保持旧时风貌。周敦颐(1017—1073),湖湘学派的创始人,原名敦实,字茂叔,道州(今道县)人。历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桂阳县令,政绩显著。嘉祐六年(1061)迁国子博士,通判虔州。在哲学上提出以“诚为核心”的心性伦理论体系,长沙岳麓学派尊他为理学宗主。晚年定居庐山莲花峰下,世称濂溪先生。其散文《爱莲说》以精炼的笔墨象征性地写出了3种不同的品格,表现出洁身自好的君子情操,有《濂溪集》行世。
濂溪里
据记载,周敦颐嫡系十代孙周层楼,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秋,偕妻穆氏,率三子由江西吉水来宁乡河坞落籍。在宁乡繁衍至今已历600多年,子孙传宗20多代。目前濂溪后裔在长沙地区达万人之众,当然不乏落籍省城者,于是长沙城才有了“濂溪里”的街名。
明月池
明月池在藩城堤下,北与堤下街相连,南与濂溪里相接,为一弯曲形街巷。在一民宅墙头今仍存两块清代碑刻,左石碑上书“咸丰四年众姓公井”,右石上书“同治三年水来庙”。据传这两块石碑均与“明月池”有关。碑不远处尚存废弃的古井一口,当是明月池遗迹。明月池一民房上尚存竖排单列的“古明月池”石碑一通。
古明月池碑
明月池的来历可追溯至五代时期。据《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所记,五代时楚王马殷踞潭州建明月圃,常与幕客在园圃中饮酒赋诗。马楚王国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徐仲雅诗云“凿开青帝春风圃,移下姬娥夜月楼”。以“明月”名池还有一说。明崇祯《长沙府志》载:“明月池世传在长沙星下,故不涸。宋政和中令取醴陵明月石置池上,因名。”
明月池古井遗迹
明崇祯十六年(1643)八月二十五日,张献忠率大西军攻陷长沙,守城推官蔡道宪被捕,从役9人被杀。蔡宁死不降,被张凌迟处死在明月池,年仅29岁。清人张雄图《明月池》诗云:
小池如井刚三尺,传道千人饮不竭。
一碧涵天不染尘,只缘曾沁江门血。
轩辕殿
轩辕殿今为街道名,南起五一西路,西止藩城堤,呈曲尺形。清嘉庆《长沙县志》长沙县城图上即绘有轩辕殿的建筑标志。据清同治《长沙县志》载:“轩辕殿在藩城堤,殿基后抵大四方塘(今一路吉祥)边大路。”长二十六丈,宽十二丈,可见规模不小。又载,轩辕殿为乾隆十五年(1750)长沙成衣业所建。轩辕即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姓公孙,因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
轩辕殿老建筑
轩辕也是楚人信奉的尊神之一。清光绪《省城成衣店条规》称:“议班虽分大文、大庆,罗湘名成,祀轩辕殿,总属同行。” 成衣业之所以认黄帝为祖师,是因为“盖闻昔黄帝制作冠冕而元服加荣,树业蚕桑而协章始备。后世利赖之功,宏皆古圣之始创。”轩辕殿设有戏台,每年六月十六日轩辕圣诞之日,都要“演戏庆祝”。轩辕殿殿宇早不存,留下轩辕殿之街名。
春风街(吕祖巷)
春风街原名吕祖巷,西起藩城堤,北止一路吉祥,呈曲尺形。原吕祖殿就在这条街上。吕祖,即吕洞宾,传说修道于终南山,元明以来称为八仙之一,道家正阳派号为纯阳祖师,故俗称吕祖。相传吕洞宾最后“落籍”岳州,“南极潇湘”。长沙理发业尊吕祖为祖师。金银业亦供奉吕洞宾为祖师,以为吕洞宾可“点石成金”。古代笔记文多有吕洞宾云游长沙的记载。《东轩笔录》云:“潭州士人夏钧罢官过永州,谒何仙姑,而问曰:‘世人多言吕先生今安在?’何笑曰:‘在潭州兴化寺设斋’”。《全唐诗话》的记载更有意思。吕洞宾游长沙时,持小瓦罐在街上讨钱,罐常不满。有一个和尚推来一车钱,戏曰:“你的瓦罐能容得下这车钱否?”吕洞宾乃将一车钱往罐里倒,只听戛戛有声,一车钱瞬间不见了。僧问:“神仙耶,幻术耶?”吕仙答曰:
非神亦非仙,非术亦非幻。
天地有终穷,桑田几迁变。
身固非我有,财亦何足恋。
曷不从吾游,骑鲸腾汗漫。
春风街36、38号民居
今春风街拐角处36号、38号民居,建于20世纪40年代,为院落式公馆,砖木结构,坡屋顶,外墙依街势呈弧形,民国风貌犹存,已被列入《长沙市潜在历史建筑普查表》名录。
万寿街
在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的“省城图”上 “万寿宫”前街道名“万寿街”,即今五一广场的位置。1951年修建五一路时万寿街被拆除。这座万寿宫,又叫皇殿,是清王朝为彻底毁灭明朝杀威,于清雍正九年(1731)建在明藩王府大殿旧台基之上的一座供清代湖南藩、臬、道等官员供奉皇帝万岁牌的生祠。这座皇殿是典型的宫殿式建筑,主殿黄瓦红墙,双层飞檐,檐下饰有龙凤,甚为精美。门前左右对称置“下马碑”、石狮和石坊。两石坊分别书“一人有庆”“万寿无疆”。
清嘉庆《长沙县志》载万寿宫图
1904年2月,黄兴、宋教仁等在长沙成立革命组织华兴会,密谋在农历十月初十慈禧太后“万寿”之日,趁省、府、县官员到万寿宫贺寿之机起事,举行起义。不料事泄,起义失败,黄兴避走上海。民国反正,这座象征封建皇权的皇殿被拆毁,此地成为一块空坪,一半辟为花园,后来又租借给远东戏院,皇殿踪影再无觅处。
紫荆街 一路吉祥
紫荆街因明代园林“紫金园”而名,东起黄兴路,西止一路吉祥。一路吉祥北起吉祥巷,南接紫荆街。明代长沙王府内园林众多。在这众多园林之中,以紫金园、万春池规模最为宏大。昔日紫金园为明藩府最大的花园,园中心垒有紫金台,台东为紫荆山,台西为万春池,水光山影,相得益彰。紫荆山又名三洞山,由太湖石堆砌而成,位置在今万代广场及以北,这是长沙园林史上有书可考、首次出现的人造园林假山群。清同治《长沙县志》云:“明吉藩堆石成山,名紫金山,嵌空磊砢,石径逶迤。”20世纪50年代在大众游艺场,明藩假山尚存大片遗迹。
紫荆街
万春池在原燎原电影院及其附近一带。据清陶丙寿《三蕉馀话》载:“万春池,吉王凿,即今大四方塘”。“大四方塘”后衍化为街名,即今日的“一路吉祥”。万春池水面宽阔,池泛涟漪,浮光掠金,池北有梳妆台,池南有更衣亭。明末张献忠率大西军攻进长沙城,一把火烧毁了万春池的园林建筑,从此紫金园林池无主,任其荒废。《三蕉馀话》记载了清初万春池的荒芜景象:“棘刺攫帽,长过人头。紫荆三五株,为宫树由孽。假山半角,颓卧地上。小竹数丛,点缀石侧。幽花济露,泣不胜情。”清初诗人骆化麟作《长沙故宫》诗叹曰:
燕子何须问画梁,故宫瓦尽散鸳鸯。
万春池上花俱没,三洞山头石自僵。
永巷无人吹玉笛,断墙有鬼泣香囊。
几多歌舞承恩宠,输与人间作戏场。
以后,这一带渐渐成为了人口稠集的街市,并建总佛寺于塘后,即今燎原巷(原名鸡鸭巷)处。至民国初,仅余荒塘半亩。1926年塘被填平,在上面建起了“长沙基督教青年会”。青年会内设德、智、体、群、童子、学会、职工七部和图书阅览室。青年会在这里建造了长沙最早的电影院之一“青年电影院”,此即燎原电影院的前身,今遗址尚存。
燎原电影院旧影
燎原巷(原名鸡鸭巷)
青年会礼堂讲堂两侧挂着著名慈善家熊希龄书写的对联:
人无论东西,但博爱大同,都是皇穹赤子;
学岂分新旧,愿乐群敬业,勿愧模范青年。
一路吉祥基督教青年会原址
1937年法学家张以藩调任青年会总干事,他先后组织青年会职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长沙和平解放运动。1957年因在整风会上作“要法治,不要人治”的发言,而遭批斗,含冤投湘江自尽。1978年以后平反。1958年青年会活动结束,其旧址曾作为西区人民政府驻地。
仓后街
仓后街北起紫荆街,南止五一大道,因清代长沙县粮仓位于此而得名。从藩城堤到南阳街口,原排列着一系列带“仓”字的街名,自西往东,依次有:永丰仓、皇仓街、仓后街、皇仓湾、一仓里等。这些街道皆因集中于此的清代湖南皇仓、长沙府仓、长沙县仓和善化县仓而名。明清时,粮食外调是湖南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粮食储备更是官府的头等大事。据嘉庆《长沙府志》载,乾隆二十九年(1764),长沙府储谷达6.2万石,定额为1.2万石,溢额率达419%,是湘省最高的。长沙、善化两县储谷定额分别为4.2万石和4.1万石,在县级常平仓中也是最高的。辛亥革命后,尚存省仓和贮备仓。1938年长沙大火,这两处共计59座仓廒荡毁一空。
仓后街
仓后街旧为著名老街,街上的上林寺、兼善堂、南坡儿童医院都颇有名气。兼善堂为笔者祖父陈士名创办的慈善机构,民国《长沙市指南》有载;南坡儿童医院为浏阳著名中医易南坡所创。20世纪30年代长沙著名的《大公报》《晚晚报》,其社址亦设在仓后街。
20世纪80年代仓后街服装市场
但仓后街上最有名的古迹当数上林寺。上林寺为民国时长沙“八大丛林”之一,为唐代长沙华林寺主持善觉禅师创建。明末寺废,殿宇多化为园圃。清康熙初年,懋勖禅师为重光佛法,在湖南布政使郎永清的支持下,募捐赎回基地,予以重建。清同治、光绪年间,殿宇规模宏大,僧徒达数百人,成为省垣名刹。名僧笠云、寄禅(八指头院)都当过上林寺方丈。寄禅有述怀诗云:
身似孤云无定踪,南来三度听霜钟。
人方见雁思乡讯,山亦悲秋见病容。
佳句每从愁里得,故人多向客中逢。
自嗟未了头陀愿,辜负云峰几万重。
郭嵩焘、王闿运等名公巨卿常与他们过从唱和,上林寺又成为省城一文宴盛地。迄至民国,上林寺趋于衰落,但规模尚存,僧徒犹有百余人,湖南省佛教会、中国佛教会湖南分会先后设此。据民国李抱一《湖南省城古迹今释》载,其藏经阁还悬挂有当年郭嵩焘所撰对联,藏有笠云、寄禅诗集的版片。1938年“文夕”大火,上林寺毁之一炬。后由僧人了凡等建房数间于废墟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寺屋由商业部门征用。
李公庙
李公庙今街名,为一曲折小巷,从黄兴路入巷口不远往南折至紫荆街,因明清时李公庙位于此而得名。李公庙系一道教庙宇。传说李公号空凡,又称紫霞,长沙县果园镇人,传说精于中医医术,极有成就,救活不少人命。明朝藩王封李公真人为护国护民、气紫光禄大夫,赐匾“代天宣化”。李公庙早已不存,留下“李公庙”之街名。
李公庙巷原商业局宿舍大门
1912年徐特立在好友、长沙县知事姜济寰的支持下,利用善化县学宫创办长沙县立师范学校(简称长沙师范),半年后迁址荷花池泐潭寺。1914年因经费紧张,迁移长沙师范学生到李公庙、城隍庙坚持上课,而将校园租给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每月房租400银元,弥补办学经费之短缺。因而李公庙亦可称长沙师范旧址之一。
李公庙糖油耙耙店
今日李公庙巷只剩下一家小店的“糖油粑粑”小有名气了。
永兴街
永兴街是一条斜街,北起盐道坪,往西南方向斜插至西长街,略呈弧形。永兴街看似一很新潮的街名,其实很古老,清同治《长沙县志》省城图上就有了永兴街,街的北端绘有“盐道”的标志,很有“盐道永兴”的意味,因为在封建社会,盐税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之一。
清同治《长沙县志》省城图上的盐道和永兴街
民国时期永兴街是土杂干货的集散地,至今仍是干货店的汇聚之地,与盐道坪的菜市场起到互补作用。
永兴街干货市场
永兴街口西长街162号民居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永兴街上有湖南省航运局港口作业处、长沙市旗帜美术工艺厂等单位。永兴街上的民居有的还保留着旧时的风貌,如位于永兴街至西长街口的一栋民居(西长街162号),三层砖木结构,坡屋顶,外墙抹灰,有封火山墙,已被列入《长沙市潜在历史建筑普查表》名录。
西长街
西长街南起五一大道西段,北至中山西路。西长街原为明吉王府西牌楼外的一条长街,仿北京西长安街而建,故名西长街。西长街有王府的观音寺,位置约在今西长街接五一路口,寺中有雕刻精致的石坊,寺内观音铜像高约7米,另有十八罗汉铁像。抗日战争时寺被炸毁,佛像移开福寺内。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湖南医学堂开办于西长街。民国时期西长街店铺林立,开设有长丰米厂、玉和米厂、协和花沙盐号、复顺昌织布厂、永寿堂药店以及景星园剧院等。1926年,长沙商业巨头彭虞阶在西长街办“褔民丝光线漂染厂”,遗址为西长街240号,曾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西长街240号店铺旧影
1979年后,西长街辟为集贸市场,是省会水产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西长街东侧今尚存一些老建筑,如132—134号为20世纪50年代建的长沙粮食交易局办公楼,三层平顶,水泥砂浆饰面,拱门和窗户设计颇有特色,记录着当年粮食统购统销的历史,已被列入《长沙市潜在历史建筑普查表》名录。
民国时英国人在西长街西侧建有循道会和循道中学。循道会教堂,三层红砖结构,一层为会堂,外侧墙嵌有多块石碑。石碑文字有“为主发光”“披荆斩棘”“在基督里作刚强人”“以身殉道”“预备主道修其路”等。循道公会为英国基督教卫期理宗的支派之一。1958年教会停止活动,教堂移作红卫织布厂使用。2002年,循道会教堂公布为长沙市近现代保护建筑。2010年作为万达集团商业开发用地被拆除。
2010年巡道会教堂被拆除时的场景
西长街西侧原有许多老街巷,如碧湾街、吉福街、落篷桥、西安里、紫竹林、书铺巷等,如今都成了万达集团的楼盘。西长街东侧的杨家巷、濂溪里、永兴街、如意街等街巷尚存,但是留是拆,尚难预料。
吉祥巷片区还有一些以姓氏为名的街巷,如史家巷、杨家巷、谭家里、何家坪、王家坪、小喻家巷等,揭示了长沙移民史的些许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