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闲思6】影响基础教育的一些因素

影响基础教育的一些因素

    1.不良的传统认识(或者传统被曲解?)

之一: “孩子小,没经验”,所以一定要听父母的指挥,按父母的安排走他的人生之路。

说实在的,目前关于教育和学习的认识,最直接的感受者是学生本人,他(她)比我们老师和家长都明白得很。

当中小学教师的,很多人反对自己的孩子接着做教师,觉得教师行业累;当医生的,有的反对自己的孩子接着做医生,觉得医疗行业不但累,还危险;某些行业的父母,觉得自己从事的行业好(出力少、挣钱多),于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留在本行业。

这些,都是出于父母自己单方面的认知,没有认真考虑孩子的想法。

之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做“人上人”——若不读书、不做学问,人生就没有了出路。

做蓝领就不是人了?就不能成才了?生活就会不幸福了?

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智能多元”说告诉我们,人在不同领域的智能是有差异的。

有的人数理逻辑思维强,而有的人动作技能智能突出。

比如外科医生,就是有的人切的刀口小而准,有的人则做不了那么漂亮(比如本人肯定就不行,用小刀子削铅笔从来削得不圆润,幸亏当初没有进医学院!)。

而有的人音乐智能则十分发达。……

个人认为,在近些年我国引进的西方教育理论中,多元智能理论是最为优秀者之一。它很好地诠释了我们老祖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积极认识。

2.“文革”后遗症

十几年前的情况是,父母辈的青春被文革这样的时代耽误了,于是父母们把自己的高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代替自己实现梦想,甚至孩子成为父母唯一的精神支柱。

于是发生了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情况是过高的压力把学生压垮了;再一种情况是孩子产生反叛情绪,成为“逆子”。

目前的部分情况是,父母坚持自己的文革思维,阶级斗争思想顽固不化。毫无原则地对孩子“百般呵护”,不允许他在外面(包括学校里)“吃亏”。

孩子跟同学吵架,他不是教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是亲自出面找对方的家长,不论事件起因,小事弄大,大事弄砸,最终让自己的孩子在集体里被孤立了事;

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回家不开心,他就各种途径地投诉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地直接奔学校去质问、甚至直接上手打骂老师……

今后老师还怎么去教育你的孩子?须知,老师既是一项职业,也是需要尊重的生命个体啊!

他今后面对你孩子时,感情上难道不会疙疙瘩瘩地吗?

本人就曾遇到“信不我去学校抽你?”的情况,幸好长得高高大大,对方来了一看,大概觉得也许抽不动,只好跟我相视一笑,罢了。

哈哈哈哈。

3. 盲目跟风,给孩子的学校教育添乱

由于多年来教育问题的积重难返,导致全社会性的“不思考”之风蔓延。

很多家长并不认真考察自己孩子的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别人做什么就让自己孩子做什么,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欢、是否擅长。

别人家的孩子学英语、也把自己孩子送去学英语,别人家的孩子学舞蹈、也把自己孩子送去学舞蹈,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也把自己孩子送去学钢琴……

耽误了很多时间,影响到孩子的心情。

“听说哪里哪里有一个北大博士,既能辅导数理化,又能辅导史地政……”,于是趋之若鹜。

一个人能辅导六科我信,但能不能辅导得精细准确,就不好说啦!

估计家长们考虑的主要还是“北大博士”这个头衔。

“要让我的孩子接受全北京最优秀老师的辅导”,于是四处打听“名师”,串通几个家长合伙、纠集几个孩子攒一个小班,费事请老师来一起浪费孩子的时间、消耗大好青春年华……

本来基础很好的学科,也要跟风去上“强化班”,“为保住一科优势”,宁可牺牲周末休息时间。殊不知,这背后的代价(损失)却无形中形成了……

4. 教育与自然生活的脱离

“死读书”、“读死书”和“读书死”。

学生生活单调、精神空虚,学生学得毫无兴趣,不知道学的东西有什么用,甚至老师都不知道教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同时,文化课的学习因得不到实际生活的印证、支持、调节,反而效率低下。

惟独这点是可以解决的,且不需要费多大的事,就完全可以解决。只是没有人愿意去承担这样的风险。

    那就是,解放思想、解放孩子的时间,给他更多自主安排的时间。

现实中恰恰是相反的状况,连农村学校都取消传统的秋收、麦收等假期,与城市学生“享受一样的待遇”,其实是把孩子们特定的受教育的机会剥夺了。

我一直认为,麦假、秋收假是农村孩子不可多得的教育机会,这点是在城市里的孩子望尘莫及的。

其实,完全可以同步给城市孩子放秋收、麦收假,他们许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亲戚朋友在农村的呢?去看看也好啊!

    5.师生比例偏小

说是“穷国办大教育”的缘故吧?好象还不完全是这个原因,按照国定的编制,很多学校教师还在“超编”。

原来真正优秀的教师并没有超!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管理运作问题。

由于真教师数太少,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平均就不足,容易使他们的发展出现偏差。

相信这一点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教育投入的持续增加,加之全社会对基础教育的日益重视,可以逐步得到好转。

    6.时间抓得过紧

有人把教育比喻成种庄稼(教育是“农业”——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语),有一些道理。

教育需要工夫,没有捷径可走,但教育本身就是因为社会发展到人们有了“闲暇”时才产生的,注定教育需要闲暇来调节。

有时候,等待的过程其实就是教育过程。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你说教育需要时间,于是把教师和学生捆在学校里,绑在教室里的凳子上,他就能教得好、学得好吗?!

农民锄地,需要一锄锄下工夫是不错的,但也没有见过哪里的农民连续不断地、反复去锄一块地啊!那样做是会伤及作物的根的!

也有人说,看看凡是考得好的地方,没有时间抓得不紧的!可我们是不是考察了人家时间以外的其他方面是不是科学呢?

只看时间抓得是不是紧,不去看到底紧在何处,乱抓一气,永远都不会在学习质量与教学成绩方面见效益。

7. 家庭中不讲原则地放纵孩子

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文章论述了,比如讲“寒门养贵子”的问题,比如隔代老人带孩子的问题等。此处不再一一论述。(待续)

(0)

相关推荐

  • 关于尊师重教,一位曾从教35年退休教师这样说......

    尊 师 重 教 刘衍琴 01 "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说得对,我赞同这观点. 近年发生多起学生家长刁难老师事件,向老师.学校和上级文教部门施压,拉起横幅抗议--老师受通报批评.降薪.开 ...

  • 孩子到底是谁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最近,一篇名为"班主任犀利发言,点醒了无数家长"的帖子,在网络上引起了围观,也引发了争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认为自己为孩子付出的更多,对方的付出还不够.(6月29日中国青年报) ...

  • 非常道15:学习

    15.学习 这个周末到大上海来学习,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次年会. 这次年会以"公平.优质.多样-面向未来的中国基础教育"为主题,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 ...

  • 中学老师招聘一半是博士,师范大学录取线直逼复旦: 学生不卷老师卷,是好事还是坏事?

    前几天看到一个热搜,说的是教师岗位竞争激烈,有个北师大的生物学硕士,去参加深圳最好的四所中学之一的老师岗位面试,结果发现生物学进入面试的7个人里边,4个人是博士,而化学那边应聘的全是博士. 还有个中学 ...

  • 【教育闲思3】学习的主动与被动

    学习的主动和被动 主动和被动的结果不同,做任何事情都一样. 岂止结果不同,过程也不同,做事过程中的自我感受更是不一样.主动做的,会感觉充实.快乐,被动做的,则很难感受到同样心境. 这一篇是应朋友要求写 ...

  • 【教育闲思4】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三者都很重要.排序的话,我认为: 第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第二是社会教育,第三才是学校教育. 于人的发展而言,学校教育的确有作用,对有的人来说,可能有重大作用. 但是,一个 ...

  • 【教育闲思8】成功的家教长啥样

    昨天看镇西茶馆,李镇西老师对家教做了阐释:家教不是家庭教学,家教是家庭教育. 近来关于教师子女学业优势的分析很多.有人提出为"公平"应该立法教师不准辅导自家孩子. 其实,有几个教师 ...

  • 【教育闲思10】学习如种地

    我是农民出身,凡事容易联想到农业. 近日听一位教育家讲座,说到教育(孩子的成长)具有农业属性,颇有同感. 细想起来,学生的学习,跟农民种地的道理还真有诸多相似之处.虽然一个是脑力劳动为主,一个是体力劳 ...

  • 【教育闲思13】高中生的个人修养

    高中学习,按理应该以学业发展为主.但个人修养方面,也得有所顾及. 当教师,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发卷子.学生2人同桌,会看到如下情形: 情形一:你发给近处学生的第一张试卷,他很自然地递给远边的同桌,自己再 ...

  • 【教育闲思15】思考是真学习,做题未必是

    我写本文,并无意反对学生适当做题练习所学知识. 学习理科,尤其需要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 有机化学教授韦德有言: 学有机化学不做题,犹如不带伞包去跳伞一样可怕. 本文只是想阐明如下道理: 一,不能用做题 ...

  • 【教育闲思16】高中生应怎样学习

    "自己看很难懂,听课一听就明白,但做题还是不会." 原因之一是"题"变了. 如果回看几十年前的考题(比如1977.1978年的高考题),大多是直来直去的考查信息 ...

  • 【教育闲思17】凡事尽力就好,不必苛求完美

    青少年时期的人,天生有完美主义精神.特别是目前这个年代. 孩子打从出生起,一路受到很好的关照,处于衣食无忧的环境,顺风顺水地成长,接受的是向往美好的教育和影响,他们的内心积极.精神蓬勃. 这种完美现实 ...

  • 【教育闲思】4岁小孩儿包饺子

    [教育闲思]4岁小朋友包饺子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位4岁的小朋友学习包饺子,居然一发不可收拾地连续包了20多个. 看那视频,小孩子一板一眼地,小手不停地捏鼓.捏鼓,很快就包好一只,饺子还挺漂亮. 回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