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南老农领女儿看病,医生上网查资料发现老农身份不简单
2012年10月,湖南一个80多岁的老农,领着老伴和女儿去湖南新化仁泰医院去看病,让医生稍微感到意外的是,来看病的不是老农自己,而是他的女儿。
在医院,女儿领着父母来看病的不少,像这样80多岁的老两口领着女儿来看病的不多,医生刚开始感觉到吃惊,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老两口都80多岁了,女儿的年龄其实也不小了。
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个老农叫奉孝同,被他带来看病的是他们的大女儿奉莲花,因为离了婚,就跟他们生活在一起。
10月23日,奉莲花的病情好转,医生建议他们可以出院了,但是考虑到奉孝同的家离医院太远,老两口岁数较大,奉莲花大病初愈,来回倒车的话怕出问题。
医院于是决定让120车把他们送回去,万一出了什么问题,能及时送回来,为保险起见还让医生王杰和两位同事一块去。
因为奉孝同的家实在是太远,再加上当天下雨,车子整整行驶了11个小时才到目的地,等120救护车到了奉孝同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奉孝同见状,执意要把三位医护人员请到家里住一晚,等到第二天再返回医院。
晚上的时候,大家在一块拉家常,聊了一会后,王杰想到自己这一天都累够呛,奉孝同老人也应该很累了,毕竟已经是80多岁的人了。
王杰不想打扰,就对奉孝同老人说:“老人家,您也累了,早点歇着吧。”
奉孝同的老伴没把王杰等人当外人,就说道:“不要紧,他去过朝鲜战场,当过毛主席的警卫员,还陪毛主席游过长江,身体好着哪!”
老伴只是想说,能给毛主席当警卫员的老头,身体肯定没有问题,就一股脑的说了这些话,等到奉孝同想阻拦时,王杰等人已经惊呆了。
尽管当时已经是21世纪,距离毛主席逝世已经几十年了,但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法估量的。
当听老太太说,奉孝同老人是毛主席的警卫,陪毛主席畅游长江时,他们起初不敢相信,但是看老太太的神情,又感觉到不是在撒谎。
在王杰等人的一再要求下,奉孝同知道这几位医生帮了自己,就给大家讲了自己的历史,这段历史,他隐藏了54年,从未向别人提过。
第二天,王杰和同事回到了县城,在一切都安排妥当后,他回到了办公室,想到前一天的事,他有点不可置信,于是就打开了电脑,在网页上输入了“奉孝同”三个字,没想到在中还真有这么个人。
根据奉孝同在的战友饶和生、张耀祠写的革命回忆录都记载有奉孝同,同时还查到了一些详细资料。
王杰随即将昨晚奉孝同讲述的一些事情,整理成文章,发布到了网上,网友们得知新化有这样一位隐姓埋名的老英雄,都不太相信,纷纷表示质疑。
不久,王杰在奉孝同老人亲属的陪同下,携带老人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复员军人证、日记本等物品来到了湖南革命军事博物馆筹建办进行鉴定。
专家通过对奉孝同物品的鉴定,以及一些史料的梳理,最终给出结论,这些内容都是真的,并确认了奉孝同的身份。
王杰医生和他的同事,在一次正常的工作当中,无意间揭开了奉孝同老人隐瞒了半个世纪的秘密,奉孝同老人的传奇事迹为更多人所知。
奉孝同出生在湖南新化县的一个贫困家庭里,从小到大没有读过几天书,在他的生活中,只有上山砍柴烧火,下山轧草喂猪,勤劳肯干,深受乡亲们的夸赞。
因为干得活多,奉孝同从小身体就很结实,湖南山多,奉孝同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在山上溜达。
1934年12月的一天,当时的湖南有点阴冷,奉孝同外出砍柴,突然看到村口来了很多当兵的。
父母早就告诉过他,扛枪的没有好人,见到之后跑得远远的,因为以前有一些国民党部队进村就抢粮食,欺负老百姓,想起父母的话,奉孝同撒腿便跑。
后来奉孝同看到这些当兵的驻扎到村里,跟老百姓有说有笑,并没有欺负人,小奉孝同胆子大了起来,也不害怕了。
原来这些当兵的并不同于国民党的部队,而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红军,红军看着七八岁的奉孝同问:“你知道咱们村,谁家是地主吗?”
奉孝同摇摇头说:“不知道,没听说有叫这个名字的!”
问话的红军战士想了想,才知道,原来这个村子没来过红军,可能不知道地主是什么意思,于是就换个方式问:“你知道,谁家租谷担数最多?”
红军战士这样一说,不但奉孝同明白了,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明白了,他们问的是有钱大户。
村民们指明了方向后,红军就去抄了地主家,然后把地主家的粮食分给了老百姓,还把地主家的猪杀了,也分给了老百姓。
奉孝同往日里最恨这些地主大户,老百姓给他们种地,辛辛苦苦一年付了地租什么也没剩下,红军来了,大家都分到了粮。
从那以后,奉孝同就记住了这支为人民谋福祉的部队,也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够参军。
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悍然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并一度将战火引在我国边境,严重威胁到我国防安全。
消息传来,全国群情激昂,同仇敌忾,一致声讨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坚决拥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23岁的奉孝同立马响应祖国的号召,加入到志愿军当中,经过集训后开赴朝鲜战场。
尽管奉孝同此前从来没有拿过枪,但是他好像天生就是当兵的料,拿到枪后就发现自己打得特别准,经过训练和实战后,他的枪法更准了。
上级看到奉孝同不仅身体素质好,打枪还准,就让他当了机枪手。
机枪手在战场上起到火力压制的作用,是最重要的步兵兵种,在战斗中,往往也会成为打击的要点,但是奉孝同根本不怕,每次作战都不惧怕炮火,他的机枪就没断过火。
在奉孝同参加的战役中,最激烈的一场就是长津湖战役。
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不甘于失败,在经过短暂休整后,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
为遏制其攻势,志愿军急调奉孝同所在的第9兵团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
第9兵团于1950年11月初入朝后,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术,10余万志愿军翻山越岭,昼伏夜行,以悄无声息的方式抵达了预设战场,并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成功将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截为5段,形成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
自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24日,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志愿军与美军王牌军在长津湖一带展开激烈对战,最寒冷的时候,气温零下30度。
尽管环境十分恶劣,但是奉孝同还是和战友们以钢铁般的意志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王牌部队,在战斗中,奉孝同坚守自己的阵地,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从来没有退缩。
有一次战斗中,敌人出动了坦克,他是一名机枪手,子弹怎么也打不穿厚厚的装甲,为此,他冒着枪林弹雨,拿着几捆炸药包,匍匐前进到坦克边上,然后用炸药包把坦克履带炸断,不能动的坦克就如同废铜烂铁一般,很快就被拿下。
就这样长津湖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扭转了战场态势,奉孝同也立下了很多军功。
因为在战场表现出色,奉孝同很快成为一位副连长,打起仗来更加积极了,他的顽强奋战精神,也感染了很多战士。
经过多年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终于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战事结束后,很多志愿军战士都准备复员回家,奉孝同也准备好了复员回家。
就在此时,奉孝同得到一个消息,那就是在全国筛选优秀战士,这可不是普通的部队,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从成立之初就肩负着保卫党和国家领导人任务。
早在红军时期就有类似的警卫部队,在1942年10月20日,正式组建,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建制屡有变化。
1949年5月,党中央进驻北平后,为应对当时复杂的局势,中央警备团扩编为中央警卫师,在1953年5月,因中央警卫机构的变动,在中央警卫师一团的基础上,调整充实组成新的中共,担负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警卫任务,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8341部队。
能够加入到这支部队,那就意味着可以保卫毛主席,奉孝同自然踊跃报名。
当时选拔的要求是很多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入选,首要的条件是要可靠,不可靠的人条件再好也不会入选;其次是不贪生怕死,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最后一点才是单兵素质高,能够临危不乱。
当时刚刚从朝鲜战场归来的奉孝同经受了战争的洗礼,勇敢坚毅,几乎符合所有的条件,因此很快被选中,成为毛主席的警卫员,专门负责毛主席的安全。
奉孝同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机会,在此后的日子里,值勤的时候小心谨慎,兢兢业业,在业余时间,苦练射击,提升业务,后来还成为有名的神枪手。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中南海丰泽园里的菊香书屋里办公的,这里也是毛主席的寓所。
奉孝同担任警卫期间,就被安排在菊香书屋后面站岗,奉孝同知道,这是组织上对他的信任,他必须全力以赴,每天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不能有任何的差错。
毛主席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有一天,在劳累之余走出房间散步,听到奉孝同说的是湖南话,就亲切地交谈了起来,还仔细询问了他家乡的情况,听说他文化水平较低时,还叮嘱他多学文化。
逢年过节的时候,毛主席还会邀请奉孝同等警卫员一块吃饭,多少年之后,奉孝同回忆起来,都会说:“毛主席很随和,也很讲感情。”
其实,毛主席让奉孝同多读书是有原因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有知识有文化的干部,很快,毛主席就把一项重要的任务交给了奉孝同和他的同事们。
随着新中国政权的稳定,的任务越来越轻,毛主席为了更多地直接掌握农村工作的动向和真实情况,在1955年决定将身边的一中队,轮流返乡作农村调查,作为他联系农村、了解农民的一种方法。
1955年5月14日下午,在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汪东兴等领导的陪同下,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将一中队全体战士召集在一起,向警卫同志们作了长时间的重要讲话。
毛主席坐在藤椅上,就像拉家常一样,给大家讲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到发展的历史,然后说道,你们都是做警卫工作的,我现在给你们加一项,就是调查工作。
让大家以探亲的名义回农村老家搞一次调查,至于为什么要调查,毛主席干脆地说:“就是要多为人民服务……要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实地反映上来。”
调查的目的,是要把农民的生产情况摸一摸,以及农民生活怎么样,粮食够不够吃,甚至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好不好等问题,都要调查清楚,回京后写成报告交给他。
这次出差是以往历史上所没有过的,为此他对将要返乡作调查的同志们说:“我们拟个章程,对人要谦虚,对父母,对乡村老百姓要尊重;要尊重区乡干部,别摆架子。谦虚就可以调查出东西。”
在会后,毛主席就将制定的《出差守则》告诉了大家,第一点是保密,不能跟人谈论中南海的事情;第二点是态度,不要跟别人摆架子;第三点是宣传,要向老百姓解释建设工业和实行社会主义的好处;第四点是警惕,在工作中要警惕反革命分子的捣乱;第五点是调查,关于生产、征购、合作社、生活、对工作人员的意见。
在临行前,毛主席对警卫战士千叮万嘱,告诉他们:“千万不要说是毛泽东的警卫,是毛泽东派来的。”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奉孝同很快回到了老家新化县奉家镇,开始了调查。
在考察期间,奉孝同和农民们生活在倚天,白天跟他们一块干活,晚上把收集到的信息记录下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奉孝同发现,农民最缺乏的主要有两样东西,一样是粮食,一样是知识,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农民才能过上好日子。
调查的任务结束后,奉孝同便回到了北京,很快就将在一线了解的第一手材料整理成专题调查报告。
1955年7月20日,毛主席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听取了奉孝同和饶和生、高碧岑、何玉秋、管楚良等5名湖南和湖北籍战士的调查汇报。
因为这是毛主席的家乡,也是毛主席很熟悉的地方,所以调查工作也最不能马虎。
然后毛主席询问了大家的情况后,询问说:“有什么情况,你们谈谈吧!”
大家调查了这么多天,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是不知道从何说起,毛主席就对身边的饶和生说:“你的材料能给我看看吗?”
饶和生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我写得不好。”
对于他们的文化水平,毛主席是知道的,这又不是真正的调查报告,就让他不要担心形式问题。
在打开饶和生的调查报告后,却让毛主席比较满意,在调查报告里,饶和生写道:农村食品供不应求。
毛主席不住地点头,夸赞地说:“你有点文化嘛。”
随即又问道:“农民口粮够不够吃?”
饶和生深思片刻后回答说:“现在农民口粮定量一年只有三百多斤稻谷﹐不大够吃。”
让饶和生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竟然会问他一句:“你说定量多少才够吃?”
这可是国家经济大事,饶和生没有想到主席会询问他的意见,不过他想了一会说: “最少四五百斤。”
“你说得对,你能替农民说话。”毛主席听后点了点头,表扬了饶和生。
随后,毛主席在查看奉孝同写的调查报告时,饶有兴致地问了他一句:“你还是讲新化方言?”
奉孝同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改了一点。”
毛主席连续听了三个多小时的报告,才将五名战士的调查报告听完,然后总结说: “我从你们几个人中了解到了六千万人口(指当时湖南、湖北两省人口)的一些情况。你们见到了农民,我见到了你们,也间接地见到了农民。”
在听取调查报告结束的时候,正好卫士长李银桥过来跟他报告说:“饭准备好了,是不是先吃饭?”
毛主席站起来说:“那好,今天我请你们几个小同志吃餐便饭。”
说是请客吃饭,其实大家以前都跟毛主席一块吃过饭,知道毛主席的菜谱很简单,平时就是四菜一汤,主席就是粗粮杂米,最常吃的就是大米和小米合做的“二米饭”,有时候煮一缸麦片或烤几块红薯也能当主食。
四个菜也很简单,主席最爱吃的菜就是红烧肉和酱猪肘子,是经常调换的肉食,其余的都是蔬菜,比如马齿苋就是最常见的菜。
当然,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红辣椒,湖南人都喜欢吃辣,这是毛泽东从韶山就有的喜好,汤的话也就是芹菜叶汤或者香菜叶汤。
今天还是借几位调查归来的警卫员的光,厨师给添了两个荤菜,就变成了三个荤菜和三个素材,以及一份西红柿鸡蛋汤,主食就是米饭和馒头。
毛主席没什么胃口,就只吃了青菜、豆豉、苦瓜炒青椒,以及1碗大米掺小米蒸的米饭。
但是他却把肉菜都夹到警卫们的碗里,笑呵呵地对他们说:“你们年轻人要多吃点,把这些菜都消灭光。”
吃完饭后,毛主席又和警卫战士们拉起了家常,当他听说一位叫管楚良的战士还是单身的时候就开玩笑说:“那么多好姑娘还找不到,是你要求太高了吧?不要急,慢慢来。”
大家在愉快的氛围中,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到黄昏的时候,毛主席知道大家也很累了,就起身说道:“今天就谈到这里吧。”
然后和五位警卫战士一一握手告辞。
后来奉孝同又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几年,那几年是奉孝同一生中最难忘的岁月,能够保卫毛主席,是他一辈子的荣耀。
1958年,为了响应毛主席建设农村的号召,尽管十分不舍,28岁的奉孝同还是脱去了军装,离开了工作五年之久的中南海。
在复员前,奉孝同签署了保密协议,不能将自己在中南海工作过的事情说出去,因此,这一段历史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
回到老家后,当地政府也只知道他是志愿军英雄,单兵素质过硬,在战场上立过大功,因此让他到镇里当了民兵连连长。
因为枪法了得,奉孝同帮助村民赶走了困扰多年的野猪群,保护了农民的庄稼,还连续拿下好几届镇里举办的比武大会冠军。
后来奉孝同回到了农村,过起了普通的村民生活,政府每月发给他一些优抚金,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后来改革开放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他家又分了几亩责任田,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奉孝同生有三个女儿,本来可以颐享天年,却遭遇不少家庭变故,小女儿在小时候被人拐走,一直没有找到,大女儿嫁人后又离了婚,还体弱多病,好在奉孝同虽然80多岁了,但是身体还算好,于是有了文章开篇领着女儿去医院看病的那一幕。
如果不是奉孝同老伴和王杰医生拉家常时说漏了嘴,不是王杰回去搜索了一下资料,也许奉孝同还会继续隐姓埋名下去。
在确认了奉孝同的身份后,当地领导干部来慰问,并询问他有没有什么困难,组织上尽量帮助解决。
奉孝同说,自己倒是没有什么困难,就是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去韶山毛主席的故居参观一下,尽管韶山与新化距离并不算太远,但是奉孝同从部队复员回家以后,从未出过新化县。
他说道:“毛主席的教导影响了我一生,我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现在我生活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出门十分困难,但我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实现这个愿望。”
2012年12月18日,在新化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他如愿来到韶山毛主席故居,在到达韶山市区后,奉孝同的车经过毛泽东铜像广场,当即让司机停下车。
然后奉孝同要给毛主席敬献花篮,在距离毛主席铜像还有100米距离时,奉孝同规规矩矩地敬了个军礼,然后正步走到铜像前,双眼满含热泪地说:“主席,我来看您来了。虽然过去50多年,但您的教诲我永生难忘!”
除了花篮外,奉孝同还拿来了家乡的土特产——糍粑和腊肉,并把东西摆在毛主席铜像前。
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毛主席喜欢吃糍粑和腊肉,原来奉孝同给毛主席当警卫期间,有一次从新化回北京,特意带了家乡的糍粑和腊肉送给毛主席,毛主席吃完后十分高兴地说:“还是家乡的东西好吃。”
自1927年毛主席离开韶山参加革命,一直没有回去,直到1959年才回到了阔别32年之久的韶山,而奉孝同在毛主席身份担任警卫时,是在1958年之前,那时应该是毛主席最思念故乡的时候,此时,见到了湖南的特产,怎么能不勾起他的思乡情绪呢?
离开铜像广场后,奉孝同还参观了滴水洞,滴水洞在韶山市毛泽东铜像以西约4公里处的峡谷中,1959年6年,毛主席回到韶山的时候,来到滴水洞口的韶山水库游泳,对时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说:“小舟,在这个山沟里修几间茅房子,我来了来住一住。”
在听讲解员讲解滴水洞的时候,奉孝同老人目视前方,摆出一副站岗的姿势,宛如在为毛主席站岗。
在陈列室中,老人看到一段毛主席在韶山水库游泳时的录像,当讲解员说:“主席游泳姿势比较特别,是侧泳。”
奉孝同补充说:“毛主席游泳厉害得很,我陪他游过几次长江,他都是一口气游过去不用歇气,而我却要在船上歇两次。”
听了奉孝同老人的话,在场的人无不唏嘘,在参观完滴水洞后,老人被安排和武警韶山警卫中队的战士们座谈。
离开韶山前,奉孝同将随身带来的50多年前在工作时写下的5本日记,全部捐赠给了湖南革命军事博物馆筹建办,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知道毛主席的事迹。
从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回到自己的故乡新化,奉孝同老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无论多少年过去,他对毛主席永远充满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