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30亿,他才是《长津湖》幕后赢家
《长津湖》持续领跑国庆档。
上映第7天,累计票房破30亿,单日票房连续逆跌增长,不断刷新国庆档单日票房纪录。
也成为中国首部连续6天单日票房破4亿电影。
饿了大半年的中国电影,这回总算吃饱了。
《长津湖》中有一个不得不聊的彩蛋。
有场戏说的是抗美援朝的老兵整装待发,给新兵做自我介绍:
“我是第七穿插连,第一百三十五名战士,梅生”……
听到七连和编号+姓名报数的场面,自然联想《士兵突击》。
剧中主角许三多入伍宣誓,自称“钢七连第四千九百五十六个兵”。
剧中借副班长伍六一之口,也曾提过钢七连历史:
“抗美援朝时钢七连几乎全连阵亡被取消番号,被全连人掩护的三名列兵却九死一生地归来。他们带回一百零七名烈士的遗愿在这三个平均年龄十七岁的年轻人身上重建钢七连。”
从第七穿插连到钢七连,从2006年的《士兵突击》到2021年的《长津湖》。
跨越十五年的伏笔回收,《长津湖》为“钢七连宇宙”又补上了一角。
幕后打造这一切的编剧,叫兰晓龙。
他是电影《长津湖》编剧,也是国民神剧《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长)编剧。
闭关五年,终于出山,我们又可以聊聊他了。
聊聊“中国编剧界的妖孽”。
>>>>妖孽编剧
兰晓龙作品少而精,参与制作电视剧四部,都是军人戏。
代表作《士兵》《团长》影坛封神,获得一大堆你听过没听过的奖项认可。
兰晓龙的作品,流水的剧组,铁打的张译李晨。
段奕宏、张国强、邢佳栋……都是从兰晓龙作品“出道”,堪称中年男星黄埔军校。
右二,兰晓龙
看兰晓龙作品,看的是那些身处大时代的边缘个体群像。
他们总能发现生活的矛盾,再替他发出追问。
说人话:兰晓龙从不归纳主旨思想,他只负责写好剧本塑造角色,留下余地给观众思考。
如他所言:你会把所有问题解决了再去生活吗?不会的。
过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面对这些问题。
具体聊兰晓龙作品,绕不开《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
两部神剧几乎原班人马打造,风格迥然不同。
三联生活周刊分别称两者为简单主义和极端主义:
前者天真梦幻,后者深刻刺骨。
几乎所有观众都是从《士兵突击》开始认识兰晓龙。
电视剧如寓言一般,认可简单纯粹,歌颂坚韧倔强。
这是颠扑不灭的永恒真理,也是遥不可及的成人童话,给人慰藉,称为励志神剧。
兰晓龙说《士兵突击》励志剧是营销的说法,军事剧是类型的定义。
他写的是人生剧。
他只是想要回答一个问题:
什么是自由?
剧中许三多新兵连结业被派到草原五班。
五班地处偏远、人迹罕至,不管怎么表现,只能表现给羊粪蛋子看。
于是被放养的老兵油子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许三多却依旧按照新兵连的规矩约束自己,傻乎乎接下了无用功的修路工作。
正当旁人精打细算对着“意义”讨价还价,许三多则靠“无意义”找到内心归属。
如同推下巨石的西西弗斯,他用小小“胜利”,验证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纵览全剧,许三多每一次成长都是心灵空间的扩展,找到责任和自由。
自由意味着即使没人管你,他也会心无旁骛对自己负责。
不抛弃不放弃,“不抛弃”是对世界负责,“不放弃”是对自己负责。
许三多笨嘴拙舌,兰晓龙安排他像绕口令般讲出:
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
《士兵突击》之后,观众想看到一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热血神剧。
不料看到的却是《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一部前无古人,后也可能不会有来者的抗日奇葩。
开播初期口碑扑街、收视惨淡,观众埋怨这剧晦涩难懂,云里雾里。
过了很久才被捧上神坛,豆瓣网友:说《团长》是中国版兄弟连,那是抬举了兄弟连。
和《亮剑》并列,它应该是中国最好的战争剧之一。
起初反感,因为它拍的不是英雄,是一帮失了魂的孤魂野鬼,家国沦丧只想苟活的炮灰。
后来崇拜,因为它让一帮卑鄙无耻的小人解决了一个问题:
什么是尊严?
主角孟烦了如同近代以来部分国人缩影,心地良善却总怨天尤人。
他的炮灰团袍泽来自五湖四海,寡廉鲜耻、灰头土脸。
“团长”龙文章更像民族化身,智似半妖,喜好装神弄鬼,招魂为职业。
他带你看到大敌当前炮灰们仍有闲心歌舞,喃喃为民族诊断病灶:
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要安逸。
为求安逸,所以丢了尊严,所以听天由命、漫不经心,所以一败涂地。
龙文章所做的是带屏幕内外跪太久的炮灰们挣出一个人形,重新拾起尊严。
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出错了,错了就是不对,不对就要改。
龙文章说:我想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那个样子。
影视圈神坛拥挤,会讲故事的编剧不少,拿英雄史诗做戏的大神比比皆是。
反其道而行之,用扶不上墙的烂泥微言大义,大概也就兰晓龙独一份。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大神太多,让他当个妖孽编剧就成。
>>>>人间妖孽
最近一次看到兰晓龙公开亮相是《长津湖》开机发布会。
他穿着扎眼的黄色外套站在犄角旮旯,大佬边缘,格格不入。
看剧不看人,以军旅题材编剧成名的兰晓龙,理所应当是一个戎马倥偬的硬汉。
看剧再看人,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嬉皮笑脸身形瘦削,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混混”。
部队的说法,这个人太“地方”了。
1997年,24岁的兰晓龙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还没毕业就被战友文工团看中。
得到消息,兰晓龙乐了,老师也乐了,简直如同一出人间荒诞剧。
读书时,兰晓龙是最卖力的剧本机器,也是最混不吝的校园刺头,平时书包只揣两样东西:杀猪刀和莎士比亚戏剧集。
进入部队,兰晓龙自称出了名的无组织无纪律,拍着桌子跟领导叫板“你小心点,我逆反心理很强”。
仗着军队文职闲散,如魏晋之士般恃才放旷,头重脚轻嘴尖皮厚,日子过得浮皮潦草。
当年文工团剧务张译回忆他“长得像鬼,嗓子像鬼,作息时间也像鬼的湖南邵阳鬼”。
不像善茬,避了三年,最后竟成了死党。
恃才放旷的首要条件是才。
文工团急需剧本,兰晓龙不得已拿出小说《士兵突击》凑出来部话剧《爱尔纳·突击》。
话剧好评如潮,却无法逆转文工团被解散的命运。
幸好导演康洪雷被邀请看了最后一场演出,才有了电视剧《士兵突击》。
34岁的兰晓龙编剧电视剧火遍全国,勉强也算出道即巅峰。
《爱尔纳·突击》 B站可看,当时还叫兰小龙
电视剧热播,士兵突击贴吧热闹,张译是贴吧吧主,昵称“士兵突击”。
没有热搜的前互联网时代明星还能在网上说人话,《士兵突击》剧组常在网上吹水唠家常。
兰晓龙也不例外,因为IP地址中间有一段249,有了“249”的外号。
身份暴露,他开始放飞自我,让人看到热心网友249身上的矛盾和拧巴。
图源:网络
你说兰晓龙作品开挂,给他冠上国宝级编剧称号。
可他却游离主流,挑导演、挑演员、挑观众。
受不了剧本被导演乱改,就像“被八个自相矛盾的脑袋拽去十六个方向”。
2009年的《生死线》,导演孔笙(《山海情》《琅琊榜》导演)说这是他的最爱。
可对于观众来说,这套顶级班底还真拍不出兰晓龙精髓。
你说兰晓龙写了各个“品种”的男人,直男、腐女难得在他的作品达成共识。
可所有跟他合作过的演员都抱怨被算计调侃。
张译被他硬生生给忽悠瘸了,王宝强说读剧本时想“杀”了编剧。
拍完《团长》,张国强牵头成立“刺龙基金”,“刺龙”就是刺杀兰晓龙。
基金会成立十多个年头,资金不是很雄厚,但一直坚挺着。
你说他虐心,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大笔一挥写就《大概还会虐下去》。
你说他专注金句一百年,他摆手拒绝三连,说吹彩虹屁都是埋汰他。
然后又口嫌体正直地在访谈节目中用蹩脚的弗兰口音云里雾里输出金句。
他谈阳刚之气:
勇气,智慧,自控,宽容,幽默,哪个都来得比所谓“阳刚”重要。中国男性国民最缺的,是心灵的健壮和强悍。
他谈主旋律:
我把主旋律理解为“这个民族想了想”。这种反思也好,反省也好,我把这个叫做主旋律。而且这才是一个健康的从业态度,主旋律不应该仅仅是歌颂。
图源:网络
兰晓龙,大概算是一个复杂而纯粹,荒诞圆润而逻辑自洽的家伙。
书卷气和痞气并存,编剧界难得的反派角色,一身不走寻常路的妖气。
正是这股俗气且暧昧的妖气,让他的剧本有人情味。
有了人情味,也就有了活生生的细节,也就能让观众相信。
编剧史航评价:
有的编剧是自己不相信,让别人相信。有些编剧是自己相信,但是没法让别人相信。
而兰晓龙是自己相信,很多人又通过他相信一些东西。
躲在作品后面的他如人间妖孽,妖是智,孽是逆流激进。
这是行业狂飙猛进的时代,兰晓龙作品却在17年《好家伙》后突然消失。
他说行业乌烟瘴气如义乌小商品市场。
“电视剧就像一个观众收到了两百多个礼物盒子,但打开一看全都是左脚的袜子。”
有一拨人逐利,有一拨人踏踏实实该干嘛干嘛,他想做后一拨。
难得露面,也是在节目中跟局座梗着脖子“犟嘴”。
图源:网络
传说他闭关闷头创作,不甘拾人牙慧,靠军装里塞上猪肉来冒充祖先们的苍凉和壮烈。
也有流言他江郎才尽,只好归隐带娃,宅家玩游戏找灵感。
直到前些天,时隔五年兰晓龙新剧终于有了进展。
新剧叫《冬与狮》,《长津湖》的电视剧版,剧情大致相同,讲的还是钢七连的故事。
区别在于,电影终归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则更多体现编剧。
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编剧)把关,康洪雷执导,顶流编剧梦幻联动,有生之年康兰“复婚”。
今年冬天下雪的日子开机,期待看到“段译邢张”合体。
何为冬与狮?狮子是不属于冬天的,但冬天的狮子依然是狮子。
云里雾里的文案依然是该死的直男浪漫,给人想入非非。
图源:水印
这还不算完,夹在电影和新剧之间,兰晓龙也不再在微博上绷着个二皮脸装冷酷党。
先是宣布《冬与狮》小说即将出版,把《团长》续集剧本废稿放了出来。
而后又声称下一部“钢七连宇宙”已经写了18万字大纲,继续画饼。
《冬与狮》小说
兜兜转转十五年,出走半生,归来仍是七连。
大胆妖孽,多年过去还在用“不抛弃,不放弃”收割我的情怀。
还能怎么办,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们知道兰晓龙能够把一个戏写好。
如果影视圈少了这个妖孽,也怪没劲的。